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9-05 原创|现金贷江湖,“谁”套路了“谁”?
- 09-25 2017新金融:阶级阵营、上市潮起与套利终结
- 12-09 团贷的牛要还钱吗?不要轻视了资产的流动性!
- 10-17 买保险不是为保障?而是为了……
- 05-08 “以租代购”真的能拯救车贷平台吗?
- 06-30 内容Go high,成本Go low,搜狐视频回归商业本质
- 06-19 深度|信用卡发卡量、坏账齐飙升,套现真的是一个没有受害者的产
- 01-05 如果P2P的兑付方案,由你投票决定,你会投吗?
- 07-30 67家P2P平台3月数据分析:5家连续3个月净流入,3家逾期有较大增
- 04-10 上海造艺关联40余家现金贷平台,靠无故扣款联合收割900多万用户
银行系P2P的没落 到底因为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曾经备受投资者青睐的银行系P2P平台似在乎慢慢走向没落。比如包商银行旗下小马bank,随着去年年底总经理张诚带领十余名骨干出走,已经停摆半年之久;招商银行旗下的小企业e家也有快两个月没有发布新标了。
银行系P2P无论是资金上、资源上、信用背书等方面都拥有极大优势,却难以做大做强,原因何在?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银行的流动越来越宽裕,银行系P2P的没落早已注定。
除此以为,其他一些原因也不容忽视
第一,业务冲突。银行系P2P因为有银行的信用背书,即使收益低也倍受理财人,特别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青睐,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客户高度重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普遍在5%-6%之间,自家P2P平台收益往往高于它们1-2个百分点,这就难以避免互相争抢客户,造成无谓的内耗。
第二,成本较高。银行获取资金的成本是多少?储蓄3%-4%,短期理财最高不超过6%,而P2P起码6%-8%,资金成本相对较高。从获客成本看,储蓄和理财属于传统渠道,获客成本较低;而P2P如果要避免与传统渠道相冲突,通过线上获取用户成本很高。
第三,管理僵化。银行系P2P说到底是银行的分支机构,虽然管理上更为正规,但不可避免存在手续复杂、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市场推广上也不够灵活,同时面临更多监管压力。
第四,缺乏创新。银行为什么做P2P?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多条获取资金的渠道,二是抢占市场。银行只是把互联网作为工具、销售渠道,并没有做太多创新,还是直销那一套,这本身就和P2P初衷相悖。
随着《指导意见》出台,银行已近意识到与其在P2P领域抢的头破血流,不如在资金存管和托管上发力更为实际。
那么银行系P2P还有没有“复活”的可能?这就要看银监会了。去年就曾经传出某银行创新业务被银监会叫停的消息。银行系P2P在业务创新方面束手束脚,多少也受到银监会政策的影响。
那么银行系P2P平台管理瓶颈在哪儿?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如果以独立法人身份设立网贷公司,首先要受到普惠金融部的监管;根据母行出身,受股份制银行部、城市银行部、农村金融部、政策银行部等部门影响,此外还会受到银监会创新部的监管。婆婆不少,而且那个都得罪不起,往往一个神秘电话,某个项目就胎死腹中了。
所以银行系P2P想迎头赶上,除了练好内功外,更需要管理部门做好协调工作,这样才能在新金融的蓝海中有一番作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