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9-05 原创|现金贷江湖,“谁”套路了“谁”?
- 09-25 2017新金融:阶级阵营、上市潮起与套利终结
- 12-09 团贷的牛要还钱吗?不要轻视了资产的流动性!
- 10-17 买保险不是为保障?而是为了……
- 05-08 “以租代购”真的能拯救车贷平台吗?
- 06-30 内容Go high,成本Go low,搜狐视频回归商业本质
- 06-19 深度|信用卡发卡量、坏账齐飙升,套现真的是一个没有受害者的产
- 01-05 如果P2P的兑付方案,由你投票决定,你会投吗?
- 07-30 67家P2P平台3月数据分析:5家连续3个月净流入,3家逾期有较大增
- 04-10 上海造艺关联40余家现金贷平台,靠无故扣款联合收割900多万用户
被经侦的国湘资本一亿融资怎么来:名为融资实则拆借
在看这文之前,提醒读者做好心理准备,此间内幕较深,文章非常长。
国湘资本此次暴雷事件,除了媒体报道的只言片语,并无太多消息,就平台公关公告都写得匆忙“萌蠢”,不少读者都为之醉倒。平台阵脚乱得已经无法细究公关公告写的好不好了,这说明国湘资本的确事出突然。而此次经侦主动介入业内平台进行排查,这个细节也颇值得玩味。
国湘资本公关公告
虽然平台最后一样都是雷掉,但意义却大不同。经侦主动排查或成为规范网贷行业发展,进行网贷行业洗牌又一大方式。这个暂且按下不表。
话说此次国湘资本,投资与提现都好好的,怎么就被查了呢?还一查就中,在此笔者忍不住开个脑洞:此次事故不排除国湘资本会有来自酒类销售竞争者的举报(国湘资本背后的集团为实业专注酒类销售的国湘集团)。以此推测的话,日后平台来自监管经侦的风险,将会放大。这包括平台专注的实业领域竞争者、网行业贷的竞争者、投资人等的举报,经侦的介入,从而引起投资人恐慌挤兑的风险。
话说回来,此次国湘资本为什么被侦查?怎么就非法吸存了?自融是怎么回事?这高息的表面下国湘资本是如何运作的?平台一直坚持“标”是真的,这到底是真是假?曾经那一亿的融资呢,平台有这么多问题,曾经的投资方都瞎了吗……如此种种都是待解的谜团。一个一个来。
国湘资本非法吸存:先融资后放贷,资金池、假标
在《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中定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
用这句话衡量,P2P平台看起来都像。P2P平台的运营,没有听说谁是经央行批准的。行业发展迅猛往往先于政策监管与法律,这也正常。此外,每个平台投资者来自四面八方,对象当然不特定;投资者投资后,平台都给投资订立电子合同凭证,大多平台为增信也都承诺还本付息。这条条特征P2P似乎都占,所有的平台都非法吸存吗?这一问投资人都要懵了。
其实重点在于“吸收资金”,平台都有不特定的投资人,没错。如果投资人所投入资金直接进入借款人手中,平台只有过道的作用,没有碰到资金,也就算不上吸存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互金指导意见要规定,P2P平台只能作为信息中介的原因。
那国湘资本是什么问题呢?
据网贷天眼论坛爆料贴显示,此次国湘资本主要的“罪行”为:“打着‘互联网+’的旗号,通过P2P平台面向不特定群体许以高息吸收公众存款后,再将公众存款借贷给企业,从中赚取利息差额。”也就是说,国湘资本操作的方式是先融资再放贷,是带着P2P的壳子,自有资金池,干着银行吸储放贷的事。既然如此,国湘资本的标的也并非其所坚持的真实了。先有资金再进行放贷,必然平台发出的标是虚假的。至于他确实融资之后,再将资金借给真实的企业经营者,那是另一回事,并不能说明标是“真标”。
国湘资本自融是什么鬼?
国湘资本平台累计融资近9亿,而查询平台借款标的时发现,实际借款方只有三个,分别都是酒企,且都为基酒抵押借款,平均每个企业累计借款3亿。说没有问题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国湘资本背后的国湘集团与借款酒企为关联关系吗?
笔者在分析借款酒企资料后,确定具体借款酒企公司。但这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查询时,这三个借款企业股东里,并没有国湘集团及其高层身影。从这来看国湘集团,国湘资本与借款企业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关系。口说无凭的称其互相之间因关联关系而产生自融,并不太具有说服力。
但是国湘集团“基酒投资”主营业务却让人纠结起来。国湘集团本身有基酒投资业务,而国湘资本的业务几乎都来自基酒抵押。两者有相同的连接点,让人颇为纳闷。
基酒投资类似期货,低价买进后,等卖酒旺季需求量大了,再高价卖出。如果基酒投资是国湘的常规业务,那国湘集团也是有采购基酒的。此外,作为酒类销售公司,国湘集团自主采购基酒,再进行勾兑包装卖出,此种方式比采购包装好的成品再卖出的盈利点大得多,这也是一般酒类公司惯常经营方式。如此说来,国湘集团没有理由不存储基酒。而如今,白酒也遇冷,早前采购的基酒恐怕积压不少。
既然国湘集团本身有早年积压的基酒,那么问题来了。
在酒类行业内来,如果一个企业向酒企采购基酒,是不贴封条的,并且是不会移动地点的(也无法移动)。基酒原本生产于哪个酒厂,就在哪个酒厂储存。也就是说,投资者去线下参观时,你压根搞不清楚这是酒企抵押给国湘资本的基酒,还是国湘集团自己的却又在自己的P2P平台进行抵押融资的基酒。
而后者正是典型的自融。
如果后者为实,借款标就相当容易造假了:反正采购他人的基酒,且还存放在他人的酒厂,假他人之名相当“名正言顺”。就算投资人去实地参观,也根本不会发现问题。笔者私自猜测,这也就是为什么国湘资本如此热衷带领投资人线下参观的原因。
如果自融为实,国湘资本分分钟20%以上的年化高息,即便不是经侦介入,崩盘恐怕也是迟早的事。
名为融资实为拆借来的一亿资金,你造么?
既然有如此多的问题,那曾经给国湘资本融资一个亿的投资方都眼瞎了吗?在曾经国湘资本融资消息的报道中,提到了两个投资方:中国黑钻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银来集团。
前者基本可以确认为空壳公司。在网络搜索“中国黑钻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最相关的是“黑钻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而该公司在网络上只有一条招聘信息。在全国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该公司注册于2015年3月。这与2014年10月国湘资本就已经得到其融资的事实大相径庭。而从国湘资本融资有关报道中,也至始至终没有出现中国黑钻的任何高层。称这样的公司给国湘资本投资,让人难以相信。如不是国湘资本注册的空壳,笔者也想不到别的逻辑。
银来集团呢?国湘资本一亿融资的报道里,确实出现了银来集团董事长蒲晓东。
以上是媒体报道的截图
可在全国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里,却始终查不到国湘资本有过股权变更,更不用说有银来集团这么位新股东。
问题出在哪里?
曾经有人质疑国湘资本融资的真实性,国湘资本义愤填膺的在网贷投资论坛里有过回应,并在“国湘资本,投资人质疑就放狗咬人?人在做天在看”的帖子下,出示银来集团给国湘资本的2500万银行付款回单,以示清白。
而恰巧这,让国湘资本露出马脚。“银来集团投资1亿元人民币并占有国湘集团旗下公司银冠资产51%股份”,当初说的不是中国黑钻一起投资一亿的吗?这下银来就一个亿了,黑钻呢?此是其一。
其二,细看其中的一张回单。其附言中标明,该款项为“往来款”。
往来款是什么?往来款是企业因发生供销产品、提供或接受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的资金数额。这跟给国湘资本融资八竿子打不着,更重要的是,暗藏在来往款里的有你不知道的潜规则:企业间为掩人耳目,以“来往款”之名行“拆借“之实。因为企业间私自拆借并不合法,而走银行通道,又有沉重的利息和所得税的缴纳,所以以“往来款”以代之。而恰巧这有拆借嫌疑的来往款竟被作为国湘资本的融资凭证,令人匪夷所思。
这让人不忍猜测,国湘资本所谓亿元融资,不过是冠之以融资之名,向银来拆借而来。如此,为什么国湘资本股东里并没有银来集团,也有合理的解释了。
最后,文写这么长,笔者也震惊了:国湘资本的些些问题都要事后推导、猜测加丝丝细节线索,再有如此长篇大论才能找到些许逻辑。如若不是经侦介入,投资人要在种种增信底下,抵挡高息,识别风险,想想都难。如今恐怕仍有投资者有款无回,但经侦介入提前锁定风险,未免更多资金陷入或许是件好事,但不可避免的,行业冬天要来了。但愿行业未来能够浴火重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