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融城网 > 在线贷款 > 网贷资讯 > 有利网变局背后:中国式P2P的集体阵痛

有利网变局背后:中国式P2P的集体阵痛

点击: 时间:2019-04-23

经过数月的协商和交锋之后,有利网的变局终于尘埃落定。

《第一财经日报》独家获悉,原有利网CEO刘雁南最终还是离开了有利网自立门户,他正在筹备一家新的P2P平台。而原有利网COO吴逸然将接替刘雁南出任CEO一职,新的人事任命已于近日在董事会上正式宣布。

根据有利网成立初期的分工,董事长任用、CEO刘雁南、COO吴逸然三人的重心分别在资源整合、线上流量、线下资产。其中,任用在有利网完成B轮融资前后便逐渐隐退,刘和吴主要负责平台的日常经营。

2013年2月上线的有利网正好赶上中国P2P行业蓬勃发展的两年,凭借独特的平台模式和三个创始人的良好背景,有利网很快便从数千家P2P借贷平台中突围而出,顺利跻身行业的第一梯队,深受市场和资本的青睐。

尽管今年一级市场投资有所降温,不过有利网仍完成了46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高领资本领投。随着新一轮融资的落定,有利网下一阶段的战略布局与发展方向也面临着新的调整。

据了解,在过去两个月里,之前主管线下资产端的吴逸然已经全盘接手公司管理工作,有利网谋划已久的全新布局也渐渐浮出水面:纵向上,从过去的纯平台往资产端布局;横向上,除了“有利网”之外,“有利普惠”、“有利投资”、“有利资本”等商标最近均已被注册,预计有利网在金融业务端还将有广泛布局。

事实上,纵观整个行业,有利网的变局并不是孤例。包括红岭创投、积木盒子、陆金所、人人贷等一批中国最具代表性的P2P平台均在2015年出现了较大的人员变动,以及全新的转型布局。

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狂飙突进式的发展之后,中国的P2P行业集体陷入“阵痛期”。这些转型的背后,既有来自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监管政策落地在即的影响,也有来自行业内部竞争加剧、格局重塑的压力。

从重流量到重资产

随着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巨头的加入,P2P行业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在资金端和资产端的争抢愈发激烈。回顾过去几年,中国式P2P的发展似乎已陷入了一个非理性的发展逻辑:

首先,做大规模,包括牺牲渠道费甚至贴补收益以获取更多的资产和客户。接着,完成融资,在加持品牌效应的同时继续“烧钱”获取资产和客户。最后,当客户基数和代销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重获议价权,或者直接介入资产开发。

在这种类似互联网电商的发展逻辑下,轻资产的平台模式一经出现便受到资本的追捧。尽管2013年2月上线的有利网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但它一方面凭借外部合作获取海量资产,另一方面通过大量投放获取线上流量,成效显著。

根据有利网官网上的数据,截止2013、2014年末,有利网的交易规模分别为5亿、62亿元。而到2015年8月,其交易规模已超过142亿元,平台累计投资人超过349万人。

在完成帮助P2P平台快速地做大规模、提升知名度、引来用户和风投的阶段性使命之后,平台模式的发展瓶颈很快显现:互联网企业讲求规模效应,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但金融行业则不然,规模越大、风险控制的压力也就越大。

在平台模式之下,P2P平台往往需要消耗巨大的精力去把控合作机构及其所供资产的真实性、安全性,尤其在保证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一旦有所疏忽便极易暴露风险,去年开始已经有多家P2P平台因此“踩雷”。

某有利网高管告诉笔者,由于一直负责资产端,吴逸然很早就意识到纯平台模式在发展上的局限性,以及对资产质量把控能力不足的短板。所以从去年开始,有利网就有意在合作的线下机构中寻觅收购标的,逐步布局自己的线下团队,主要覆盖车贷、小额信贷、消费贷款三块业务。

“P2P的核心竞争力不在流量端而是资产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不止有利网一家。同样以平台模式起家P2P平台——积木盒子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铺设团队发展自营业务。

据笔者了解,截止目前,从2014年第四季度才正式启动的自营业务,即积木盒子自建团队开发的资产已经占到了总盘子的三分之一,而这个比例到今年末有望达到一半。而根据有利网的内部计划,未来自营业务的比例也会逐步超过50%。

扭亏为盈的转折点

P2P里的平台模式和自营模式,前者是典型的互联网玩儿法,赚取中介服务费,以量换价;而后者更倾向于金融业的规则,赚取的是利差,依靠风险定价能力取胜。目前,除了少数流量巨头,大多数P2P平台都选择了后者。

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P2P平台集体面临的困境在于,一方面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线上获客成本节节攀升,另一方面宏观经济下行导致线下优质资产稀缺。不得不说,选择此时转型的有利网也是兵行险招。

对于一家成立仅两年多的公司而言,CEO的变更对于公司的影响不可说不大,何况公司战略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仅从目前的交易规模和用户活跃度等数据来看,负面影响暂时还未发酵。

不过,笔者从有利网内部获悉,真正让董事会长舒一口气的是,在吴接手两个月后,从2015年8月开始,有利网扭亏为盈,预计很快每月正向现金流将超过千万元。对于普遍还处于亏损的P2P行业,这个数据足以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人心。

尽管暂时度过了危机,但有利网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

仅就公司本身而言,伴随平台模式的转变,从组织架构、人员调整,到财务预算、成本管理等都待重新梳理。决定自己布局资产端、铺设线下团队之后,公司治理将成为了有利网新任CEO最大的挑战。

尤其近两年,P2P线下资产端的抢夺日趋激烈,以小额信贷业务为例,基本还属于“扫街”模式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线下团队的素质和能力基本就决定了平台资产供给的质和量。

据了解,吴逸然接管有利网之后便在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比照银行信贷工厂的模式,开始强调制度化管理、流程式操作、数据化考核,希望通过建立完善的机制逐步淡化个人的影响。

不过,考虑到有利网介入的车贷、小额信贷、消费金融正是线下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此刻介入资产端,其团队在资产获取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时间的考量。

筹谋进军资本市场

巧合的是,最近大半年改头换面P2P平台不止有利网一家。

先是红岭创投宣布转型“类银行模式”,来自银行的高管接替了原有的管理的团队;积木盒子除了开始自营业务外,内部还组建了大数据和征信团队,且开始内测积木股票,试图涉足权益类产品。

不过,动静最大的还要属陆金所。它年初宣布剥离P2P业务转型平台模式,8月整合了陆金所P2P业务以及平安直通贷款、平安易贷的平安普惠事业群又被装入了陆金所控股,成为了陆金所的兄弟公司。

这些中国最具代表性的P2P平台为何今年如此“折腾”?在笔者看来,一方面是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改变所致,另一 方面也是整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P2P平台们自身寻求突破的结果。

例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除了继续在线上流量和线下资产端的比拼外,国内第一梯队的几家P2P平台都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进军资本市场的步伐。包括宜信、陆金所、红岭创投等P2P平台都传出了谋上市的消息。

尽管从未公开提及过上市计划,但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的有利网,不管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来自投资方的压力,进军资本市场恐怕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从其最新的规划来看,显然已经有所考量。

笔者从有利网内部获悉,除了在纵向上往上游延伸介入资产端开发,有利网还计划通过设立有利普惠、有利投资、有利资本等子公司,重新梳理业务条线。最终形成平台+垂直的生态链,平台将成为有利网体系下统一的理财入口。

据知情人士透露,尽管短期内有利网还是以既有的车贷、信用贷款、消费金融三块业务为主,但长期来看,吴逸然也有计划把有利网做成综合的理财平台,集合更多的产品和渠道。

在笔者看来,这一思路可对标陆金所。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考虑,既做线上又做线下的“重资产”模式显然不是好的选择。陆金所通过拆分P2P厘清了业务条线,剥离了P2P的业务和政策风险。而后来合并平安普惠则是从估值考虑,互联网平台模式的盈利能力和想象空间毕竟有限。

不过,互联网有马太效应,强者愈强。除了陆金所,眼下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互联网巨头们几乎都在觊觎这种综合理财平台,庞大的流量和优质的资产正向巨头们快速聚拢,后来者要想分食这块蛋糕恐怕不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