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融城网 > 在线贷款 > 网贷资讯 > 做金融的该不该讲道德?

做金融的该不该讲道德?

点击: 时间:2018-11-03


从事互联网金融有一段时间了,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做金融的到底该不该讲道德?思考良多,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尤其是借贷为核心业务的P2P公司,严格的风控审核与催收制度,是确保整个交易环节完整性的必要保障。在中国特有的法制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不易操作的空间。能不能及时追回本金和利息,将逾期和坏账降到最低,能不能及时归还线上投资人的资金与收益,是衡量每个平台风控水平的关键环节。所有人都知道“给钱容易要钱难”,而我们的工作中一项非常核心的业务就是贷后管理,重点就是到期收回资金。只要是钱回来了,及时兑付投资人,工作就算是得力,效果就算是完美。实际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完美实现以上的效果,各家平台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我们也曾看见有着各种彪形大汉作为催收团队的平台,也曾看见有着资深法律人士作为贷后保障的平台,更多的是文武双全混合双打。不管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手段,能把放出去的借款,足额收回,才是最终目的。在这其中道德,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如果说贷后催收环节,鉴于国情,做贷款的只能如此,那么在经营方向和产品设计上,我们能不能多考虑点道德因素呢,也就是哪些钱能赚哪些钱不能赚,是否应该有些内心的约束呢?举个例子,之前在3.6亿中标央视广告的XX贷,主打产品是农户贷。给投资人承诺回报是年化18%,再加上运营成本、代理商分成、平台利润、坏账拨备、人员费用等等,最少算来农户拿到的资金成本可能要过年化40%甚至50%以上。高息在P2P领域并不鲜见,毕竟我们就是从事次级贷款业务的,比这还高的业务比比皆是。关键是这些农户借款人,有没有能力承担如此高昂的利息。众所周知,农民是收入水平较低的群体,各种社会保障措施也不健全,风险承受能力可能是整个社会中最差的。再向他们收取年化40%以上的利息,这些贷款的目的何在?是真的普惠农民么?还是仅仅是因为农民的风控好做,就不管他们借款之后的死活了么?可以想象,XX贷的农户贷做的越大,受伤害的农民也就越多。

除了农民,另外一个群体——大学生,也是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争夺的焦点,包括各种风头正劲的分期公司。原因也是一致的,大学生群体集中,风控相对简单,大部分情况下只要深入宿舍就能行了。做风控的方式跟农民是一样的。问题还是在于中国的大学生群体,是否需要贷款来进行消费?与欧美大学生不同,中国大学生大部分人上学期间,是靠家庭供养的,能赚钱养活自己的不多,能做到的大部分都上了新闻了。在这样一种普遍“啃老”的局面下,给大学生做贷款,无论是消费贷、分期贷还是信用贷,其实最终都是家长在埋单。这种助长提前消费、攀比式生活的金融形式,开展起来一定是赚钱的,而且赚钱的空间很大,但是它真的能够给大学生群体带来帮助,给他们走上社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么?可能我的思想传统,我对此抱有消极的态度。在没有足够的自有收入来源情况下,提前消费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大学生群体自身的成长和财商的增加没有多大的好处。也许,各种校园分期公司,做的越大,受伤害的大学生乃至他们背后的家庭也就越多。

回到问题的根本,做金融的到底该不该讲道德?我们做借贷的,盈利是靠借款人还本付息,赚的钱是利息或者服务费。只有把钱借出去,才能赚到钱。这是商业逻辑,没有人能改变。如果只讲道德就没有业务,那么我们会饿死。只讲利益,我们会无形中给借款群体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伤害。然而,更多时候,金融产品的属性是中立的,在于借款人怎么去使用,是我们不能左右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去年如火如荼的股票配资类产品。股票配资的孰是孰非,可能每个人心中评判的标准都不同。面对纷繁的商业世界,我们能选择的,只有把钱交给谁,是把钱交给有能力赚取更多的人,把钱交给能够承担损失的人,还是把钱交给特别想要钱的人,还是把钱交给好收回利息的人?这样的问题可能会伴随金融人的一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