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9-05 原创|现金贷江湖,“谁”套路了“谁”?
- 09-25 2017新金融:阶级阵营、上市潮起与套利终结
- 12-09 团贷的牛要还钱吗?不要轻视了资产的流动性!
- 10-17 买保险不是为保障?而是为了……
- 05-08 “以租代购”真的能拯救车贷平台吗?
- 06-30 内容Go high,成本Go low,搜狐视频回归商业本质
- 06-19 深度|信用卡发卡量、坏账齐飙升,套现真的是一个没有受害者的产
- 01-05 如果P2P的兑付方案,由你投票决定,你会投吗?
- 07-30 67家P2P平台3月数据分析:5家连续3个月净流入,3家逾期有较大增
- 04-10 上海造艺关联40余家现金贷平台,靠无故扣款联合收割900多万用户
做金融的该不该讲道德?
从事互联网金融有一段时间了,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做金融的到底该不该讲道德?思考良多,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尤其是借贷为核心业务的P2P公司,严格的风控审核与催收制度,是确保整个交易环节完整性的必要保障。在中国特有的法制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不易操作的空间。能不能及时追回本金和利息,将逾期和坏账降到最低,能不能及时归还线上投资人的资金与收益,是衡量每个平台风控水平的关键环节。所有人都知道“给钱容易要钱难”,而我们的工作中一项非常核心的业务就是贷后管理,重点就是到期收回资金。只要是钱回来了,及时兑付投资人,工作就算是得力,效果就算是完美。实际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完美实现以上的效果,各家平台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我们也曾看见有着各种彪形大汉作为催收团队的平台,也曾看见有着资深法律人士作为贷后保障的平台,更多的是文武双全混合双打。不管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手段,能把放出去的借款,足额收回,才是最终目的。在这其中道德,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如果说贷后催收环节,鉴于国情,做贷款的只能如此,那么在经营方向和产品设计上,我们能不能多考虑点道德因素呢,也就是哪些钱能赚哪些钱不能赚,是否应该有些内心的约束呢?举个例子,之前在3.6亿中标央视广告的XX贷,主打产品是农户贷。给投资人承诺回报是年化18%,再加上运营成本、代理商分成、平台利润、坏账拨备、人员费用等等,最少算来农户拿到的资金成本可能要过年化40%甚至50%以上。高息在P2P领域并不鲜见,毕竟我们就是从事次级贷款业务的,比这还高的业务比比皆是。关键是这些农户借款人,有没有能力承担如此高昂的利息。众所周知,农民是收入水平较低的群体,各种社会保障措施也不健全,风险承受能力可能是整个社会中最差的。再向他们收取年化40%以上的利息,这些贷款的目的何在?是真的普惠农民么?还是仅仅是因为农民的风控好做,就不管他们借款之后的死活了么?可以想象,XX贷的农户贷做的越大,受伤害的农民也就越多。
除了农民,另外一个群体——大学生,也是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争夺的焦点,包括各种风头正劲的分期公司。原因也是一致的,大学生群体集中,风控相对简单,大部分情况下只要深入宿舍就能行了。做风控的方式跟农民是一样的。问题还是在于中国的大学生群体,是否需要贷款来进行消费?与欧美大学生不同,中国大学生大部分人上学期间,是靠家庭供养的,能赚钱养活自己的不多,能做到的大部分都上了新闻了。在这样一种普遍“啃老”的局面下,给大学生做贷款,无论是消费贷、分期贷还是信用贷,其实最终都是家长在埋单。这种助长提前消费、攀比式生活的金融形式,开展起来一定是赚钱的,而且赚钱的空间很大,但是它真的能够给大学生群体带来帮助,给他们走上社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么?可能我的思想传统,我对此抱有消极的态度。在没有足够的自有收入来源情况下,提前消费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大学生群体自身的成长和财商的增加没有多大的好处。也许,各种校园分期公司,做的越大,受伤害的大学生乃至他们背后的家庭也就越多。
回到问题的根本,做金融的到底该不该讲道德?我们做借贷的,盈利是靠借款人还本付息,赚的钱是利息或者服务费。只有把钱借出去,才能赚到钱。这是商业逻辑,没有人能改变。如果只讲道德就没有业务,那么我们会饿死。只讲利益,我们会无形中给借款群体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伤害。然而,更多时候,金融产品的属性是中立的,在于借款人怎么去使用,是我们不能左右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去年如火如荼的股票配资类产品。股票配资的孰是孰非,可能每个人心中评判的标准都不同。面对纷繁的商业世界,我们能选择的,只有把钱交给谁,是把钱交给有能力赚取更多的人,把钱交给能够承担损失的人,还是把钱交给特别想要钱的人,还是把钱交给好收回利息的人?这样的问题可能会伴随金融人的一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