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致命的流动性风险到底有哪些猫腻?且看且珍惜
浪潮从来不会爽约,只会偶尔迟到。某评级,受某速贷、某达相继出问题的影响,该体系中不少平台也受到波及,名人站台效应消失,不少平台出现资金回撤现象。对于部分平台而言,失去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推广渠道,营销推广的压力也就再次回到了平台自身。
当然,该体系中的平台都属于规模体量很大、实力较强的平台,如此波动倒也动不了根本,但这多少让我产生一丝反思,受类似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对于平台而言会有怎样的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问题可以说是平台运营过程中最为致命的一个风险点,下面就这一话题,简单阐述下个人的些许看法。
因流动性风险造成暴雷的平台(刨除纯诈骗平台)往往体现在:之前由于其他外在因素(营销能力、活动促销、名人站台、背景实力、行业稳定)形成的平台火热状况,受一些突发状况(营销人员更换、促销停止、站台消失、背景泡沫化、大平台暴雷)的影响,加上平台自身运营能力不够,危机公关做得不到位,人气发生逆转,资金大量流出,平台出现资金挤兑,发生连环反应,最终暴雷。
这里面不得不提的是网贷中一类比较特殊的产品--活期。这里说这个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说确实存在很高的流动性风险,毕竟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对于风险的敬畏之心,十分重要。
活期产品的最好体现应该就是银行活期储蓄了,随存随取,刷卡消费,十分便利。而对于P2P平台要做到这点就比较难了。首先有这么几点要求:
(1)很强的资金调配能力
自然,资金池模式是不能搞的,毕竟没有银行那样的牌照和资格,否则就是非法集资了。很多活期平台可能还是采取的债权转让模式进行,打包各类债权包,灵活地转让债权及回购。这就要求有比较强的只有资金储备,能有能力对赎回资金进去快速回购,以及及时的买入需求,出让债权。
(2)能够很好进行匹配的高收益资产
相比银行或类似于支付宝、微众银行这类的活期理财,收益是P2P活期产品的最主要优势所在,收益范围在6%到10%不等。但事实上要找收益匹配且流动性较强的资产还是比较难的。
(3)极强的用户粘性及危机公关
随存随取的特点是活期产品最大的优势,便利非常;但同时也是最大的劣势,怕被挤兑,T+0操作的为甚,一旦由于行业原因、政策因素或其他外在及不可抗力因素,投资人发生恐慌,出现大面积提现,而平台又没有备足足够的资金来回购债权,哪怕出现极少资金的兑付延迟,都会引起投资人的连锁恐慌,使得兑付压力加剧。
流动性风险对于定期产品的平台而言同样重要,区别在于定期产品若未到期仅能通过债权转让的形式出让,需要有人接盘方可转出,而且仅仅是转出,并不需平台做任何动作。仅仅是项目到期时,若出现大面积提现,就容易产生兑付问题。
对于这个情况,其实很多人会问了,若项目真实,项目到期了,借款人的钱不是也到了还款日期?怎么会发生兑付危机呢?那怕出现某些项目的逾期,那肯定也是个别现象吧。对,这很对,但操作中远不可能如理想中那么完美,这边又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因素--拆标(不当)。
拆标可以说是P2P大中小平台都比较普遍的现象,首先申明,对于拆标我是认可的,在目前谈P色变的大环境下,对于平台的运营,特点是新上线的平台,意义很大,大概有以下几点:
(1)投资人整体投资偏好,很大部分偏爱投短期一些的标,据****数据分析,网贷投资人之中,偏爱投一至三个月及一个月以内的占50%以上,6个月以上只占20%左右,同时,对于新上线的平台,半数以上的投资人选择观望,仅有很小比例会选择投资。而本身短期的优质项目比较难找,使得平台不得不将一些长期一些的标拆成短期,如50万,6个月的项目,拆成6次一个月,50的项目,这就造成了拆期限情况的产生。
(2)线上满标速度,借款金额过大的标(百万以上),除一些火爆非常的平台外,满标通常都比较慢,对于投资人而言,满标慢,首先资金站岗,觉得不值当,其次会觉得平台满标太慢,人气不行,对平台运营能力产生一定怀疑,通常平台会把大金额的借款标,拆成几个金额较小的标,以保证单个表的满标速度不至于太慢,这就产生了拆金额的情况。通常适用于期限长一些的标,将借款人债权买回来后,将大金额(如200万),既保证了单个标中投资人的收益,站岗时间较短,单日需还款的资金减少,相比一个标的集中兑现,缓和许多。再者,又保证了整体运营上的缓冲,一个200万的三天满标你可能会觉得慢,而4个50万的标5天满,你可能会觉得很正常。 人心如此,不做纠结。
拆标我是不反对的,适应市场,适应发展,这是必要的,但过分地拆标,问题就很大了,这也是流动性风险产生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拆金额方面(正规操作),上文已经提到,利大于弊,个人比较赞同。
拆期限方面,坦白说问题就比较容易凸显了。需要把1次能完成的工作如6个月200万,分6次1个月200万来完成,如第一个月转让债权获得的200资金,自然平台出于经营发展不可能将那笔款平白躺在账上等待到期回款给第一期投资人,会用这笔钱再次向其他优质借款人股买债权,补充资产。这就意味着,第1个月投资人的钱可能是融的第2个月的投资人的钱来进行回购的,那么问题就来了,但凡这6次融资中,出现1次问题,钱未到位,而借款人未还款,那么平台就需要自行再垫付200万来回购线上的投资人债权,一笔业务还好,都能支撑,但公司可能可能做一笔业务,若出现大规模的情况,哪怕几笔,都能把一个平台活活拖死。当然也不是不能拆,金额较小的情况还是可以考虑的,但同时也要求拆标的整体待收较小,否则类似的,也很危险。
当然最最最危险的是期限拆分与金额拆分同时进行,错配得厉害,导致自己都搞不清状况,项目无法把控或无故多出来许多成本导致项目无法盈利,又亦或是杠杆做得过高,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隐性的资金池的可能。
我们时常把互联网+挂在嘴边,强调互联网在联通上的便利性,却着实很多时候忽略了其同时具备的虚拟性,有些还美美地将金融的流动性风险转嫁出去,最终却是死在了自己禁锢的牢笼之中。
对于金融,讲真,还是需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与其在各种玩法上钻法律准则的空子,倒不如用心做好一款产品(哪怕简单平平),把控好风控,用好互联网的渠道,提高自身知名度。在去杠杆化的政策形势下,目标是不拆标,而非做杠杆,如何将流动性风险降在比较低的一个水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