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金融科技企业如何成长为巨头?
自2013年互联网金融崛起以来,先后在互联网理财、第三方支付、在线借贷、众筹等领域掀起一轮创业创新潮,引领中国金融科技蓬勃发展。艾瑞咨询近日发布了《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排行榜TOP300》,金融科技企业共有44家入选,其中14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可以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将涌现出几个大的金融科技企业巨头。那么,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为金融科技巨头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1多产品线布局是标配
要成为真正的巨头,多产品线布局是标配。单业务线布局的金融科技企业有机会成为小而美,但成为巨头的可能性不大。最主要原因是不能解决金融服务体验割裂的难题,这也是分业经营模式下传统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
以传统金融体系的服务为例,客户存款和开户在银行,炒股在证券公司,高息理财在资管公司,房贷在银行,消费贷款在银行或消费金融公司。客户需要和多个机构、多个部门发生业务关系,客户体验差。
凭借在单项业务上的相对优势,企业吸引一部分铁杆粉丝不难,但就绝大多数客户而言,追求的可能是多元化、一站式服务和极致产品体验的适度平衡,更何况,多元化的服务本身也是极致客户体验的一部分,大多数客户真的已经受够了割裂式的金融服务体验。
2得支付业务者得天下
支付业务有银联、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巨头参与其中,最能考验企业的综合实力。能在支付业务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的场景布局、客户基础、产品体验、营销推广等综合实力必定不俗,已经具备了成为巨头的潜质。
同时,支付是金融业务的基础设施,也是最为高频的金融需求,依托支付业务进行全产品线布局,客户转化难度低,且容易形成生态圈内资金流、数据流的闭环,事半功倍。2C端支付场景是绝佳的借贷场景,同时,支付业务的资金结余会自然创造出理财场景,顺势形成汇、贷、存的金融生态闭环。得支付业务者,基本上提前拿到了金融科技巨头的入场券。
3优质场景的把控是必要条件
支付、融资和理财是三大基础性金融业务,未在支付业务上取得优势竞争地位,不代表没有机会成为金融科技巨头,前提是要把融资业务和理财业务做到极致。理财和融资,本身就互为场景,融资为理财提供基础资产,理财则为融资提供资金来源。
理财业务考验的是流量,融资业务考验的是风控。要成为巨头,二者缺一不可,但现阶段,资金不稀缺,优质的信贷资产是稀缺品,哪家企业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优质的信贷资产,哪家企业无疑就是下一个巨头。
4不必担心马太效应
最后一个问题,未来会诞生几个金融科技巨头呢?笔者看来,至少会出现5-8家大家认可的巨头。
互联网领域存在奠定的马太效应,行业内流传着一个721法则,即一个超级公司会占据行业市场的70%的份额,老二会占据20%左右的份额,剩余的10%由余下的几家公司分食。在笔者看来,金融科技行业中,不会出现这样的市场格局,原因有二:
一是金融科技行业的竞争不仅仅局限在线上,线下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事实上,P2P公司、分期公司中的龙头几乎都拥有庞大的线下队伍,员工总数通常上万,加上兼职代理,线下营销队伍甚至能达到十万以上,已经超过了中型商业银行的员工人数。
二是金融业是高风险、高杠杆行业,超级龙头的产生会加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强系统性风险,不符合各方的利益。从监管环境看,也不会允许超级巨头的产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