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9-05 原创|现金贷江湖,“谁”套路了“谁”?
- 09-25 2017新金融:阶级阵营、上市潮起与套利终结
- 12-09 团贷的牛要还钱吗?不要轻视了资产的流动性!
- 10-17 买保险不是为保障?而是为了……
- 05-08 “以租代购”真的能拯救车贷平台吗?
- 06-30 内容Go high,成本Go low,搜狐视频回归商业本质
- 06-19 深度|信用卡发卡量、坏账齐飙升,套现真的是一个没有受害者的产
- 01-05 如果P2P的兑付方案,由你投票决定,你会投吗?
- 07-30 67家P2P平台3月数据分析:5家连续3个月净流入,3家逾期有较大增
- 04-10 上海造艺关联40余家现金贷平台,靠无故扣款联合收割900多万用户
银行理财新规出台,P2P是否会成为仅存“高地”?
2016年7月27日,一份名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开始在坊间广泛传播。与2014年12月的版本相比,此办法被圈内人称为“史上最严苛”的银行理财监管新规。而在这样一个经济不景气、商业银行不良率攀升的大市场环境下,银监会此举又意欲何为?
杠杆下的“嗜赌成性”
据悉,截至2015年底,各大商业银行存续期理财产品已共计达60,879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3.50万亿元。虽然从表面上看,“商业银行倒闭”似乎只是个幌子,但事实是,大部分银行的日子并不好过。为了扩大理财资产端类型,进一步加快“自我救赎”的过程,银行理财、信托、资管等各式各样的分级产品在2015年股市向5000点进军的过程中,为股市提供了大量资金。而这一举动,却将市场的“赌”性突然放大,虽然银行资金通过自己的理财产品、信托和资管等通道大肆进入股市,使其快速冲到5000点,但随后堆积的泡沫瞬间释放又造成了股市迅速狂跌,其结果是反而加速了泡沫的形成。
投资收益大降,银行理财产品何去何从
一面是实体经济萎缩造成的经济萧条;另一面则是民间资金高调游走在股市、证券等资本市场中的傲然姿态。显然,银行在这中间,并未起到协助供给侧改革的作用。而此次《管理办法》中提到的以下几点,则真的把银行推到了一个重要关口。
《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今后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公开或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简单来说,银行要对理财业务进行分类管理,基础类理财产品只能投资于定存和国债等符合规定的低风险资产。这不仅意味着银行投资将会受到很大限制,连普通投资人的理财收益也会因此产生大幅下降。
面对实力削弱的对手,P2P能否“趁虚而入”?
针对此现象,不少圈内人纷纷发出了“P2P或将‘篡位’成功”的设想。的确,自2016年开年以来,由于互联网化和移动化方面的频频失利,银行的整体形势就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再加之年初时候某商业银行200多位高管的集体“出走”事件,让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社会舆论直接降到了谷底。而此次对银行赖以生存的理财产品的限制,则更是让银行体会到了“雪上加霜”的感受。
不过纵然银行局势不容乐观,“瘦死的骆驼”也大过“马”,并且经济市场的规则也不是我们认为的简单的“此消彼长”而已。这之间不仅互相牵制,更有可能纵生变数。所以是不是一旦削弱了银行的实力,就意味着P2P可以成功“篡位”,这一切都不可能轻易地划上等号。
1)风控顽疾
且不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如何,至少银行风控强这件事是多年来攻不破的“堡垒”,而P2P的顽疾也恰恰在于此。虽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逐年降低,但即便这样也并没有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用户流失。从这点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银行用户基础的扎实,也可以看出在安全系数面前,收益仍然是个需要“看脸色”的角色。P2P要想“趁虚而入”建立优势,不仅得先解决风控上的硬技术问题,还得改变“融一把就跑”的行业心态。
2)造血能力
其实银行之所以会在此轮金融互联网化的战役中败下阵来,而“沦落”到做赌性较大的产品,其根本还是在于科技、创新及人才更新方面的滞后。想当年,“京东白条”从想法成型到正式上线,前后不超过5个月;而招商银行的“闪电贷”则在1年以后才姗姗来迟。再从创新层面看,银行推出的颠覆性创意少之又少,无论是建行额善融商务还是工行的EICBC,都如流星过隙一般,只刹那闪耀,所以银行的再发展不在于收益百分比,而在于是否能在互联网移动化的时代中跟上节奏,以不至于节节败退。
P2P的造血能力其实也存在同样问题,只不过与银行相比,P2P需要做的是如何抛弃渠道+资产的固有形式,在现有的互联网框架下建造起一个真正的集科技、数据、资产场景化等在内的2.0版的科技金融。而只有这样,P2P才有可能突破壁垒,实现一个真正跨时代的超越。
3)市场认同
银行几十年的积累让其在群众基础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管市场形势如何,对于70%的普通理财人来说,银行储蓄和理财产品,仍是首当其冲的理财方式。而P2P则不然,与银行来比,不管是P2P行业如何进行教育与培养,在P2P的客群中,仍然只有40%不到的优质用户,羊毛党的几率不仅没有下降,还有抱团成队的趋势。甚至在很多普通人眼里,P2P仍然是一个“冒死赚钱”的雷区。
而这种反差巨大的市场认同感,恰恰在某种程度上对两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了相反的作用力。认同感越强反而越能纵容行业发展里的瑕疵及不完美;而认同感越弱则越易降低其忍耐力。
其实不管如何,银行和P2P之间一直存在着“中韩”一般的交情,我们既希望银行能够通过互联网进程改变投资理财的门槛和体验,也希望如某些专家所说,P2P会成为未来的“网上银行”。而对于两者来说,当下的收益如何,或许只是过眼云烟,只有从“里子”里真正的改变,才有可能不再轻易受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