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9-05 原创|现金贷江湖,“谁”套路了“谁”?
- 09-25 2017新金融:阶级阵营、上市潮起与套利终结
- 12-09 团贷的牛要还钱吗?不要轻视了资产的流动性!
- 10-17 买保险不是为保障?而是为了……
- 05-08 “以租代购”真的能拯救车贷平台吗?
- 06-30 内容Go high,成本Go low,搜狐视频回归商业本质
- 06-19 深度|信用卡发卡量、坏账齐飙升,套现真的是一个没有受害者的产
- 01-05 如果P2P的兑付方案,由你投票决定,你会投吗?
- 07-30 67家P2P平台3月数据分析:5家连续3个月净流入,3家逾期有较大增
- 04-10 上海造艺关联40余家现金贷平台,靠无故扣款联合收割900多万用户
投资P2P,如何打一场有准备的仗?
P2P行业进入洗牌期以来,投资人比以往的任何时期都更关注P2P的合规性及安全性。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的展开,一些老平台或因多年风险积聚、或遭经侦清查,接连爆雷,引起了投资人的极度恐慌。另一方面,行业的复杂形势给市场带来了一定冲击,不仅动摇了投资人的信心,还严重影响了投资人的判断力。P2P乱世之中,不仅平台要破釜沉舟,投资人也到了自我救赎的关键时刻。
1、忘掉那些曾经误导我们的“秘籍”
国内P2P行业开始受到关注大约是在2011、2012年,以这个标准来算的话,P2P在中国不过发展了三五年时间,因此不管是行业还是投资人,都是十分年轻的。年轻既意味着无限可能,也象征着无尽的摸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走不少弯路。循着P2P行业的发展踪迹回望过去,我们发现,摸着石头过河的不仅仅是从业者,还有投资人。
(1)平台有背景就安全?
在早几年,这句话曾经是各大新手投资秘籍中“铁律”一般的存在,一旦出现如何筛选平台、平台安不安全、有无实力等问题,必然会有老司机现身,“看平台背景、注册资本、股东实力”。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国资背景、上市公司旗下、风投注资等自带光环的背景型P2P平台突然遍地都是了。截至日前国内约有近100家国资系、70余家上市系、超100家风投系P2P平台。
真相却是光环之下的难副盛名,以注册资本来说,将注册资本列为判断平台是否靠谱的参考依据之一,本身就是不靠谱的,在国内民营公司抽逃注册资本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P2P行业自然不例外,因此以注册资本判断平台基本上是毫无作用的。再看看背景,近两年就有近10家国资系平台涉嫌非法吸存、自融、跑路、关联担保等违规操作;除此之外,还有约半数的国资平台属于虚假宣传、绑架营销,这些平台的股权架构中往往国资企业的持股比例非常低;或仅是由国企子公司进行多级持股,这种情况下股东很可能不负兜底责任,那么所谓的背景于投资安全而言又还剩多少意义?
(2)平台有担保就能投?
由于国内大多数人的投资理念及风险承受能力偏弱,在投资过程中对资金安全尤为敏感,因此多偏向于承诺保障本金的投资渠道,P2P平台为了加速获客,纷纷寻求担保公司合作,为投资人资金提供保障。慢慢地,本息担保成了每一个平台的标配,行业中甚至响起了“无兜底,不P2P”这样的声音,那些有“知名”、“大型”担保机构提供本息保障的平台,更是成了投资人眼里的香饽饽。
事实上,P2P行业的担保也是暗雷涌动的,这种风险一方面是来自关联担保,即担保公司与平台本身就是“一家人”。另一方面则源自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通常情况下,担保机构的利润与风险是不对等的,虽然传统担保机构与P2P平台进行合作以后,担保费率一般能收到10%左右,利润有了较大提升,但它们需要承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了。由于没有强制性的规定,P2P行业担保的杠杆率普遍在10~30倍,更有甚者达到了50倍之多,这就意味着P2P平台的大量风险将转移到担保机构身上。关键在于,我们很难了解担保机构的风险抗衡能力,一旦出现问题,担保机构资金链断裂,不仅无法对投资人进行兑付,还会面临破产倒闭的局面,最后风险的承担者仍旧是广大投资人。2014年开始就相继有担保公司出事,例如鹏润担保法人失联、东大汇通兑付危机、汇通信用高管失联、“华通系”实际控制人跑路等等,众多债权人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担保并不意味着安全。
2、正确分析平台,打有准备的仗
我们分析一家P2P平台,应当是基于其业务逻辑及运营模式,而不是只看它拥有某某背景,或是本息担保,再强的背景和背书都不可能无穷尽地提供兜底,将风险扼杀在源头才是平台最高效的“担保”。
(1)客观看待收益率
过去几年间,P2P的畸形竞争环境一度催生了很多高息平台。但随着高息风险的暴露,再加上监管划定了P2P行业的利率红线,P2P行业的高息神话几近消匿,却又出现了相对极端的“低息安全”论。为什么呢?
其一是行业内少数寡头平台的利率普遍低于行业平均值,让投资人率先接收到了这样的信号:大平台的利率都低,保守、更安全。
其二,监管对高息平台持续严打,坚定了投资人奔向中低息平台的决心。
其三,近一年来P2P出于合规性及持续发展的考虑,下调利率以回归理性发展,赢得了不少投资人的好感:低息不仅是安全的,更是合规的。
殊不知这种心理很容易被有心之徒利用,刻意降低收益,营造平台保守安全的假象,反而成了当下的新骗术。
笔者认为,平台的利率低往往只能说明资金成本低,并不意味着风控能力强或是资产优质。由于业务模式不同,有的平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实能够提供较高的收益率,相反也有不良平台打着低息的幌子招摇撞骗。因此广大投资人应当客观看待收益率,利息与安全并不挂钩,平台的资产来源及风控能力才是决定资金安全的重要因素。
(2)理性分析平台
过去一提到安全,大多数人可能觉得有担保、能兜底、有资金托管等等就是安全的,但事实上,这些对于一家P2P平台来说,都是外部保障手段,能决定平台是否安全的因素往往来自于平台内部。笔者建议投资人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对平台进行初步分析及判断。
第一,分析平台是否存在跑路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往往与人相关,所以我们主要分析管理团队和股东背景,前者主要看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经验,以便我们准确评估他的经营能力,后者则重点了解股东创办平台的动机是什么,同时也可以从平台的股权架构中估算其跑路成本。另外,我们在获取上述信息的时候,不要局限于平台官网或者新闻渠道,尽可能地多参考一些权威的信息公示渠道,例如全国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除了公示企业的注册登记等信息以外,还有详尽的股东持股比例披露,对我们了解一家平台的股东架构是有一定帮助的。
第二,看平台的成本控制能力。众所周知P2P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盈利对于大多数平台来说都是极其不易的,而平台要想长远发展就需要合理控制成本了。通常情况下,除了维持公司经营的日常开销之外,P2P平台还须在广告费、业务开发费用、利息支出、逾期坏账等不良项目的处置等方面支出。如果P2P平台长期无法培养自我造血能力,而是持续性地大规模亏损,在杠杆化经营的情况下,还需要不断支出巨额成本,原则上是无法实现长远发展的。从安全性来说,P2P平台的经营成本中还包含了风控成本,风控成本不可预估,但与平台的风控能力挂钩,通常平台产生的逾期、坏账率越高,风控成本也就越高。平台无法控制逾期率、坏账率,即意味着风控成本会持续攀升,平台的亏损面也将不断扩大,这种情况除了会引发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之外,也能够反映出平台风控不严的现状,投资人需要谨慎看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