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银行存管那些“模式”的研究
自政策要求P2P网贷平台资金需要存管在银行以来,银行存管的接入相关就备受平台及投资人关注,8月出台的史上最严监管《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提出的一年的整改期更是将银行存管推上合规的标杆,关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标志。
各大平台朋友们,为了合规甚是煞费苦心,业务整改限额,IPC、EDI证申请,存管银行交涉... ...本来就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钱的正规业务平台,确实有些累觉不爱。有投资人戏谑道:一年期满,拿不下银行存管,搞不定相应证件,业务金额控制不了(个人20万,企业100万),你就别玩网贷了。“被存管”之路显然并不好走。
事实上大家也都明白,很多银行是不大愿意插手P2P网贷的,市场盘子够不够大还是其次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由于确实P2P网贷近年出事太多,成为众矢之地,许多银行不想担这个风险,毕竟接入存管的平台雷了,不仅声誉受损,也怕收到监管问责;再者也因为银行并不像第三方支付一般,紧跟互联网金融发展步伐,支付体验、托管技术都相对完善,银行更多的是一张“白纸”,要在银行原有系统基础上,自行开发存管系统,难度较大,成本很高。仅有部分地方性银行及商业银行嗅到商机,成为这第一批吃“螃蟹”的银行。
种种因素也就使得目前上线的平台并不大多,截止至9月底,行业中仅有95家P2P平台正式上线了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其中接入较多的是恒丰银行24家,华兴银行21家,江西银行13家,徽商银行13家。其次是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
目前严格来说银行存管系统分四种形式:
1.银行直连。指P2P网贷平台直接与银行开通支付结算通道,不需要充值和提现。在交易过程中,投资人直接通过银行在线交易,回款的时候,资金直接返还投资人的投资时的账户。可以理解为平台和银行是内嵌关系,这种一般只有那类本身就是银行自己做的平台才属于此类。如平安银行的陆金所、小马Bank。 这类接入的平台很少,在此就不赘述。
2.大账户模式。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被政策所否定的存管模式:联合存管。签署的是三方协议,即银行、支付公司、平台,该种模式中第三方支付公司帮平台在银行多开了一个企业的对公账户,平台的存管账户的调配权并不在银行,依然在第三方支付,银行起不到“存管”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此种模式会在《暂行办法》被否定的原因。该种模式属于政策要求下的初期产物,一方面,支付公司顺应政策要求来与银行实施该存管业务,一方面又不希望自己掌握的用户数据及资金账户直接交给银行,毕竟也是付出颇多才攻下的早期的第三方托管业务,平台一家家谈回来着实不易,再加上后期维护优化,才有了优于银行系统的产品体验。银行方面,除技术问题外,政策尚未完全明朗的时候也不希望过多承担其中风险,再者,平台数量也多,单靠一己之力,存管推进相对麻烦不少。
目前上线银行存管的平台有少部分是该种存管模式,区别联合存管与其他存管方式比较直接的一个方式就是可以看看充值过程中,短信的发送方是第三方支付还是存管银行。不过此类均为《暂行办法》出台之前接入的,银行及第三方也在对该种模式进行优化与调整,相信很快就有符合政策要求的改进。
3.嵌入式模式。也属于第三方与银行的合作,但与联合存管模式存在比较大的区别。首先该模式签署的是双方协议,即银行与平台、第三方与平台之间单独签署,且不是开一个总的对公账户那么简单,属于专人专户,投资人与借款人都开立了专属的个人银行账户(站岗享受银行活期收益),这就规避了大账户模式中,万一平台出现了大问题,账户被冻结,投资人到期资金无法调出的问题。银行给到个别支付接口到第三方支付,由其进行资金的结算及接受银行指令调配的资金划拨,这种方式结合了第三方的优势,体验感、灵活性会比直接存管要好上许多,如支持债权转让、自动投标等操作(很多直接存管的银行并不支持)。此种模式的充值、提现过程中,验证码的发送方来自银行,而非第三方,银行能起到监控的作用。不过,关于这种模式,是否完全符合监管的要求存在一些争议。
4.直接存管模式,又称第三方通道模式。此种模式算是银行直连的升级版,开户方(一类电子账户)、资金账目记录方均为银行,而第三方支付相比嵌入式存管参与度较低,仅作为一个充值通道,相当于多了一个充值渠道(如银联、中金、宝付、融宝支付等),但也因此体验感得到很好改善。目前平台接入的往往是这种模式,且基本都会有多个充值渠道,保证资金充值的便利性及满足每个用户的不同充值需求。平台与银行直接**,双方签署协议。
目前对接银行存管的方式也有几种,也与大家探讨一下。
⑴直接与银行方洽谈。此种方式最为直接,进度也最快,能成基本都成了,不拖沓,不能成也会马上知晓。但毕竟不是所有平台都认识银行高管的,且每个银行要求也各有不同。除了个别大平台,银行方或许会主动一些进行联系,很多平台都是沟通无门。当然可以向那些已经接入完成或签署协议的体量规模相近的平台了解情况,获取联系信息。关于存管,平台更多的是互帮互助,不存在过多竞争因素,毕竟只有正常接入的平台多了,大家好,市场才好,行业才会好。
⑵支付公司推荐。银行大家可能不熟,但是支付公司就不可能不熟悉了吧,并且很多支付公司本身就做了托管的业务,对于平台已经有了规范的审核流程,即便是没进行托管的平台,第三方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数据,对于平台相对了解许多。所以银行也愿意相信一些名声较好、相熟的支付公司推荐过来的平台不会太差,毕竟第三方更了解P2P市场。
但并不代表有第三方支付愿意推荐,银行就会买单了,相应的初审、复审、终审一样少不了。有第三方愿意给你推荐,顶多是给了一个银行了解你的平台的机会,如果业务不正规,体量太小,银行肯定也是不可能跟你谈的,所以这点大家也要清晰。
⑶技术公司或其他合作公司推荐。许多银行考虑到自身人手、技术水平及产品体验的问题,存管系统是外包给技术公司完成,同时也赋予了他们帮忙洽谈合作平台的窗口,通常是技术公司对于平台的基本信息、运营情况、背景等因素进行了解,做一个最初的判断,如果情况还比较好,则可以帮忙将初审资料递交给银行,银行觉得可以,再进行复审、尽调等工作。
中小平台对接银行存管或只是时间问题。就目前而言,银行存管的对接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毕竟现在仍属于第一批次的存管对接阶段,等政策再明朗一些或许要求会相应降低,毕竟现在是三四千家平台寻求银行存管,银行自然可以慢慢筛选优质平台进行对接,等第一批次筛选完成,再进行第二批次的选择,所以体量小一些的正规平台业务平台也是完全有机会的接入的,只是时间的先后问题,二千家平台接入存管或许不可能,但是五六百家还是合理的,毕竟市场需求摆在那儿。但对于一些乱来的,非正规运营的资金池平台或许是没有机会到了,因为银行存管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通过银行让鳞次栉比的P2P网络借贷市场少一些杂质与“老鼠屎”。有不正规运营的还是尽快转型正规化运营,或还有一线生机得到银行认可;实在调不了头的,早做打算,逐步清盘线上,投资人的钱都按时给还,然后回归线下,至少不至于落得牢狱之灾。
最后纠正投资人的些许误区,部分投资人觉得部分上线存管系统的银行双系统运作,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其实并非如此,甚至他们其中一些比单系统上线的平台还要正规一些。
原因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双系统上线的平台一般都是有做第三方托管,属于不触碰用户资金的正规P2P平台。之前的用户数据及用户资金都在第三方的托管账户之中。迁移需要时间周期,平台是无法直接帮用户在银行直接开个人账户的,只能用户自己进行。反而是之前未做第三方托管的平台,自然也就不存在两套系统的问题了。
另一方面,银行存管系统与第三方支付系统体验存在较大差别,用户需要一定的适应周期,且各个银行若系统是银行自身开发的与原有第三方的系统(技术外包的体验会好一些)存在差异,不习惯的用户很可能出现充值不成功的现象,用户的年龄层次不一,对于四五十岁的用户群体,接触新事物的能力要略差一些。若直接完全切换银行系统,就容易造成用户的流失,前期的双系统运作,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存管绝不是“百分百安排平台”的标志,与第三方托管并无本质区别。目的都是使平台触碰不到用户资金,规避资金池,不同的是之前存放于第三方的钱迁移到了银行,平台资质审核方由第三方变成了银行。确实,门槛变高了,但毕竟是早期,接入的平台少,可以作为优质平台参考的依据,但后期接入的平台势必会多起来,那时候作用就完全等同于第三方托管了,不过那时候拼的就不是正规性、透明度了,而是真真切切的资产端优质性、产品特色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