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无马哥的测评文章中,频频出现了某某金交所的理财产品,现在越来越多的P2P资产端中增加了此类资产。对很多投资人来说,“金交所”是个颇为陌生的事物,它到底是什么?来自金交所的资产是不是更安全?无马哥今天来科普一下。(说明:本文不少信息整合自网络,试图帮助读者梳理得更清晰易懂。)
听着很高大上,金交所到底是啥
P2P投资者近期之所以大量接触到金交所资产,恰是因8月份出台的网贷新规出台,其中一个关键条款是借款资产限额。传统上绝大部分P2P平台都存在大量超过限额的资产标的,为了合规转而跟没有限额桎梏的金交所合作。
金交所是个统称,实际上名称中一般是“**金融资产交易所”或“**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两类虽有区别,但实质不大,所以这里不多做介绍和区分。金交所是经地方政府(一般为省级)批准设立的综合性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平台,从性质上属于公司,但发起成立金交所有一定门槛,大多要求有国资系或大型民企背景。
注意,由地方政府批准和监管的金交所,跟全国金融监管系统监管的证交所等交易机构,性质有很大不同,靠谱性也大不一样,这点后面再详说。金交所并不是新生事物,相反,在之前很多地方传统金融交易所在“生死线”上挣扎。正是网贷新规给这些金交所带来了新的生机。
金交所的设立初衷,是为了各地流动性差的金融资产、尤其是非标准化资产,能够灵活地公开处置和流通,从而盘活资产、并释放风险的目的。作为交易中介,金交所收费较低,因此必须依靠业务规模化来实现盈利;从实际情况看来,由于同质化竞争和定位模糊,既缺产品又乏客户,大部分糊口不易。
但近半年,互金巨头们纷纷布局金交所;而自网贷新规出台后,更多的P2P平台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金交所。
目前,互联网平台与金交所合作主要有两种模式:收购入股传统金交所(大型集团或巨头的首选),或者代销金交所资产(战略合作,成为金交所会员)。
挂牌产品的“真相”
目前常见的P2P“金交所产品”,主要有定向融资计划、收益权转让、债权转让等。在产品合同中,金交所是交易中介,承担信息中介和交易撮合的角色。这里大家要注意,金交所跟P2P平台一样是信息中介,本身不能为交易作担保。也就是说,金交所资产借款人如果不及时还债,金交所并不负责垫付和保障。
网贷平台大量开卖金交所产品,对于投资人来说,需要尤其注意的,就是底层资产的问题——这意味着钱投向哪儿。交易所模式虽然给P2P大标合规化出路,但目前在信息披露上是普遍不高的。
无马哥测评过多家承销金交所产品的P2P平台,看到这类产品对于底层资产的流向描述基本都非常模糊。目前金交所的经营范围和资产类型很广,甚至有不少“灰色地带”。在打包售卖的“计划”和“产品”包装下,理论上底层资产几乎什么都能卖,房产抵押、商业保理,或者汽车抵押贷款、供应链金融、小微信贷……都是有可能的。
从根本上说,这些现象源于目前金交所尚未纳入全国统一的有效金融监管。要做到包装过程中的“合规”,其实并不难。依据国务院37号文,对金交所的禁止行为有“六不准”,比如一个标的不超过200人的投资限制,平台可以通过资产分拆和限制人数来达到。而交易所必须采用会员制,不能对公众发售,平台就通过限制注册登录后可见,以及在合同中注明投资人“自愿注册金交所会员”来达到。
当然,P2P+金交所的合作模式,一方面P2P可以破解资产限额的合规化,地方金交所得到来自互联网的大量资金,扩大交易规模和收益,各得其所,从而大大推动了这类业务的推广。
警惕“滞销品”和“出口转内销”风险
表面上看来,几个条件让金交所显得很正规和安全:地方政府金融部门批准创办,有正规“牌照”;数量不多,且经营单位经过筛选审核,相对比较靠谱;金交所一般还会对接多种金融服务机构,风控相对较好。
这些固然没错,是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增添风险的另一面。
第一,是监管政策风险。前面说过,金交所尚未纳入全国统一的金融监管系统,而对于金融监管来说,系统风险是全国甚至全球性的,金融监管的一致性和重要性,意味着不排除未来会有全国性的监管政策出台,目前的一些经营措施可能会有变化。
但更重要的是第二点:来自金交所的资产质量可能并没有想象那么好。有几个原因:
首先,监管金交所的个地方金融办,既缺乏金融监管的专业能力,也缺乏监管的激励动力。地方金融办归地方政府管辖,可能会经常沦为地方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服务,而不是独立严格监管。因此,金交所可能实际上常会处于监管真空的灰色地带,地方上质量良莠不齐的资产,可能经过包装后正规挂牌,却因信披不清,投资人难以判断。
据《财经国家周刊》报道,多地金融办人士表示“金交所往往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金融办既无立法权也无监管权,一般是走走场、过过账”。
其次,凭借P2P平台带来的互联网资金流量,传统金交所的“滞销产品”可能成为抢手货;另外,随着很多P2P平台上质量可能并不高的大额资产转移到金交所,经过包装之后再“出口转内销”地放到网上来卖,质量并不因此而提高,但是迷惑性和误导性更强,甚至还“名正言顺”地降低信披透明度。
从目前看来,部分平台对金交所项目会引入担保公司,但并非都有。那么不能覆盖的风险,最终谁来保障?这是投资金交所产品之前,大家必须考虑到的。
小结
如今不少P2P平台上增添了很多金交所理财产品,主要目标是为大额标的寻找合规化出路。但金交所虽有很多优点,但在投资风险方面并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安全,尤需注意的是,金交所只是信息和交易中介。对投资人来说,目前很多金交所产品在底层资产的透明度、保障措施以及风控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投资需谨慎。
还是那句无马哥(微信号:wumajinrong)一再重申的话:投资要看基本面,关键是基础资产的质量。不要仅凭一些标签(如国资系、上市系)、或者渠道(金交所、合作方推荐)来判断投资的风险。对于P2P平台上的金交所产品,如果难以知悉这些信息,不如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