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9-05 原创|现金贷江湖,“谁”套路了“谁”?
- 09-25 2017新金融:阶级阵营、上市潮起与套利终结
- 12-09 团贷的牛要还钱吗?不要轻视了资产的流动性!
- 10-17 买保险不是为保障?而是为了……
- 05-08 “以租代购”真的能拯救车贷平台吗?
- 06-30 内容Go high,成本Go low,搜狐视频回归商业本质
- 06-19 深度|信用卡发卡量、坏账齐飙升,套现真的是一个没有受害者的产
- 01-05 如果P2P的兑付方案,由你投票决定,你会投吗?
- 07-30 67家P2P平台3月数据分析:5家连续3个月净流入,3家逾期有较大增
- 04-10 上海造艺关联40余家现金贷平台,靠无故扣款联合收割900多万用户
2017,抢标难会持续多久?
进入2017年之后,投资者们猛然发现,各个平台的标都得靠抢了,稍微晚一点,就卖完了。资金站岗成为了常态。
本想,这只是春节刚过后的正常现象,但是已经到了4月,一标难求的情况似乎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例如,以下分别列出了网贷天眼排名前10的平台(剔除了陆金所)、排名在41-50之间的平台(加上老祝家的平台)的平均满标时间:
表1 排名最靠前的平台的满标速度

表2 排名41-50间的平台的满标速度
|
而且排名最前列的平台,基本都是一标难求。
这到底是什么缘故?!是否会一直持续?
老祝试着谈谈自己的看法。
1、当前P2P的投资人,并未出现大幅的增长,供给不足是主因。

图1每月投资人数与借款人数 数据来源:网贷天眼
相反,由于前两年一系列的跑路事件,媒体的负面报道,网贷行业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再加上16年下半年开始的监管,整个行业的投资人增速是非常缓慢的。
所以,一标难求,在于供给不足。
以下分别列出了网贷天眼排名前10的平台(剔除了陆金所)、排名在41-50之间的平台(剔除了异常数据,加上老祝家的平台)的不同年份的3月的交易额对比:
表3 排名最靠前的平台的交易额对比
平台名称 | 2016年3月份交易额(万元) | 2017年3月份交易额(万元) | 同比增幅 |
宜人贷 | 130830.4 | 231130.98 | 76.66% |
人人贷 | 118990.26 | 164229.2 | 38.02% |
微贷网 | 258491.07 | 803030.99 | 210.66% |
开鑫金服 | 102439.12 | 46704.13 | -54.41% |
拍拍贷 | 14474.26 | 85375.62 | 489.84% |
宜贷网 | 286650.46 | 242696.55 | -15.33% |
投哪网 | 98463.55 | 117209.16 | 19.04% |
小赢理财 | 203863.46 | 350019.5 | 71.69% |
点融网 | 28263.38 | 1556.69 | -94.49% |
平均 | 138051.7733 | 226883.6467 | 0.824096182 |
表4 排名41-50间的平台的交易额对比
平台名称 | 2016年3月份交易额(万元) | 2017年3月份交易额(万元) | 同比增幅 |
融金所 | 48864.54 | 80782.74 | 65.32% |
诺诺镑客 | 62044.37 | 67431.91 | 8.68% |
人人聚财 | 68844.06 | 44197.71 | -35.80% |
付融宝 | 24860.14 | 53038.96 | 113.35% |
广信贷 | 14811.32 | 36438.18 | 146.02% |
博金贷 | 40488.46 | 76274.01 | 88.38% |
奇乐融 | 9500.6 | 1513.2 | -84.07% |
万盈金融 | 3650.13 | 11783.07 | 222.81% |
钜宝盆 | 39344.45 | 19792.79 | -49.69% |
金元宝理财 | 9487.39 | 7376.4 | -22.25% |
平均 | 32189.546 | 39862.897 | 45.27% |
可以发现,19个平台中,1年前和1年后:
交易额是负增长的,有7个;
增幅在0%-50%的,有3个;
增幅在50%-100%的,有4个;
增幅在100%以上的,有5个。
在互联网行业,月度的同比增幅,低于50%,那就是非常低的增速了,在19个平台中,低于50%增速的达到了10个,占比达到了53%。
这说明,至少有50%以上的平台,供给的能力是不足,投资人数在增加,但是资产不够,而是没得卖。
2、导致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监管的三个紧箍咒。
进入到2017年,为什么供给能力突然下降了?
根源在于监管。
三个紧箍咒,将平台的产品供给能力给限制住了。
第一个是限额令。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
以往1000万,只需要1个借款人,现在同样的金额,需要10个借款人。不同于个人信用贷,对企业的借贷,找1个企业和找10企业,难度、投入的人力物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有人做过统计,在以个人借贷为主的平台中,超过18%的平台,其20万元以上的在借款项占到八成以上的比重;以企业借贷为主的平台中,约46%的平台,其100万以上的在借款项占到八成以上的比重。(引自微信公众号:《致命的网贷限额:5000亿贷款退出,抽贷引发生死劫?》)
因此,基本所有平台,都面临资产端的调整压力。
第二个是对类资产证券化的禁令。《监管办法》明确禁止网贷平台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或实现以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北京最近出台的整改细则,直接对哪些情形算是类资产证券化,做出了具体的认定。
很多平台原来是与小贷、保理等有资产的公司合作,销售这些机构提供的打包资产,现在看来,全部不合规。这就等于卖货的没有了供货渠道,那影响是巨大的。当然,这个禁令,并不是禁止典当行、保理公司向网贷平台推荐借款人,所以是有调整空间的,但也需要时间。
第三个银行存管。这是实现前面两个禁令的有效保障措施。银行为平台提供存管服务,前提是平台按照监管的要求,完成整改。这就迫使平台必须切实地执行规定,放弃大额项目,放弃打包销售别人的债权。否则就无法得到银行的支持。尤其上了存管系统之后,超过100万的借款,银行那就审核过不了,标都发不出来。
虽然,监管层给出了1年过渡期,但随着过渡期结束的临近,但凡认真要做下去的平台,都必须提早调整,以为后面的备案顺利通过,做好准备。
3、无标可卖、无标可投,持续下去,会产生什么影响?
供给不足,结果就是需求远大于供给,变成卖方市场。
长此以往,比如会引发以下的两类情况:
影响一:优质的平台,开始进行接二连三的降息。
降息是一种调节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需求。供不应求,也是给力优质平台降价的时间窗口,以应对合规成本的大幅上升。
影响二:抑制了行业集中化的趋势。
原本一个行业,一开始是群雄逐鹿,成百上千的企业在里面竞争,最后逐渐形成行业的前3名,占据市场的80%的份额。这在电商、团购以及传统的快消品行业,都是这种情况。但这种格局的形成的前提是,企业有充足的、可以不断地扩张的产能,持续满足不断涌入的客户需求。假如来了100个人,你却只能满足10个人,那是不可能形成行业里面的寡头的,因为你留不住另外的90人。
网贷行业,就面临着这种情况。虽然前100家平台,占据了80%的交易额,但即使这样,行业也很难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尤其在监管强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单独的平台,规模都受到了强力的限制(例如红*创投),想做电商领域的淘宝、团购领域的美团,是不可能的。
有人会说,那些车贷、消费金融、个人信用贷不是发展的很好吗?(老祝的微信公众号:老祝说)
问题是,如果所有平台都去搞消费金融、搞面向个人的信用贷款,那市场容量是非常有限的,最终的结果是大家都活得很苦逼,原本份额大的平台,反而会被人夺取一块市场。美国有1000多家现金贷(发薪日贷款)的公司,也反映了这种市场的分割性。
4、什么时候,抢标难的情况才会缓解?
很多投资者此时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这种抢破头的情况会缓解?资金站岗到何时?
短期来看,平台都在忙着转型,这种局面不会缓解,而且随着过渡期的结束,银行存管的普及,反而还会加重。
中期来看,待平台转型完成,调整完毕,资产端的产能得到恢复,情况会有所改善。
但长期来看,关键在于相关的监管政策,是否会发生调整?例如,100万的限额,会否调整到500万?其他的一些金融创新,是否能够得到认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