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融城网 > 在线贷款 > 网贷资讯 > 北京网贷整改进入验收期,可验收标准却非最优解

北京网贷整改进入验收期,可验收标准却非最优解

点击: 时间:2018-08-21

随着五一小长假的结束,这也就意味着,自春节后就开始传的沸沸扬扬的北京网贷整改验收办法,如今是正式进入了验收期。可以想见,如果真的规划落实这份堪称有史以来最严的整改方案,那北京的平台无疑将迎来又一场洗牌风暴。

从北京商报提供的信息来看,虽然这次的整改条例多达148条,惹得行业和在京平台都叫苦不迭,可相关监管人表示,对于“验收备案”的基本原则, 还是围绕着着“高标准、严要求、可操作”三个方向来处理的,而这次的合规目的,理论上是非常明确清晰的,显然是决心直击长久以来的行业痛点,也就是现存网贷平台中比较普遍遗留着的“资金存管、风险备用金、线下门店、集合标、引入机构资金”这五个老大难的问题。

只是在笔者对整改主要内容经过了解后,对其中的一部分顽疾的解决方法却还是抱有疑虑,虽然本意是好的,可个人来看,所谓的验收标准,离真正的最优解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

1. 多对多的集合标被禁,未考虑具体情况来实现平衡

要说多对多的集合标的,恐怕这已经是目前最主流的玩法之一了,有意思的是这不仅局限在中小平台上,根据统计,反而是那些成交量达几百亿的大平台,成为了这种模式的拥泵,也正是如此,帝都监管的这一招,给这些大中小平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要知道,船越是大,想要转向就越发的困难。

从平台的方面来讲,之所以那么喜欢这种模式,其一是缩短了小白用户的选择路径,提升投资的效率,毕竟多数人根本还是以惰性为主导的,其二便是通过包装债权转让的集合标,对外展示成自家的XX计划,再带到点类似“独家专业风控体系,实现进一步的分散风险”等隐形增信的话术,也就容易减轻投资人的顾虑。

原本这样的模式被应用的越多,从众效应的影响也就不会怎么去在意是否合规,投资人也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培养出了习惯,但是落到监管层面,想必也是考虑到了集合标一贯的借款人信息透露模糊不足的情况,会对投资人判断风险造成障碍,进而落到可能连自己的资金流向何处都未知的境地,而且很多集合标也违反了去年最高层下达的政策办法中,“投资人有权在投资前就清晰了解到借款人的相关披露信息”的要求。

从这可以看到,帝都监管的出发点并没什么问题,只是笔者觉得,由于近些年平台的这种模式对于投资人已经完成了培养习惯(不管平台背后有没有出现过逾期或者偷偷的做过垫付),如今一时间直接要求禁止这样的集合标,恐怕对于投资人来说,也是比较难接受的形式。也许可以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能在符合投资人习惯,和避免出乱之间做到更好的平衡。

关于集合标,笔者也结合了自己经验,总结以下几种情况,来做些参考:

l 第一类、买前只会说是自家平台通过严格风控,筛选出来的,变成XX计划的模型,展示给投资人,但其实,投前投后都未必知道自己的资金流向。对于这类平台,无论交易量大小,不管品牌如何,还是趁早撤离为妙。

l 第二类、和上面类似,买前看不到集合标的信息,只有买后才能看见(后台完成匹配)。对于这种,以个人经历为例,之前就接触到了部分平台(没有入驻网贷天眼以及其他三方平台,且交易体量已具备不小的规模),投资后查看借款人信息的入口藏的特别深,从APP首页到具体借给谁,要经过4个页面的点击,而且最后一步是将入口放在了右上角,这是笔者在投资完后,硬是前后翻了3、4次才发现的。这不免让我差点对自己智商产生了质疑(不过是想知道把钱借给了谁,何必弄的这么复杂呢?)

l 买前能够知道集合标中涵盖的是哪些标的,投后才能看到匹配到的债权。一般来说,这种形式是目前大平台比较常见的了,和上面两种比起来要好点,但仍然存在无法点对点自愿配对的选择,并且其中也确实存在期限拆分、错配的情况。

老实说,在操作体验和投资效率而言,对于普通投资人确实是会感受到一种良好的理财感受,只是在合规面前,似乎这一点被无限小的忽略掉了。个人认为,集合标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投资前后的信息透明度,如果能将整改经历放在这方面多加深入研究合规之法,或许更能满足多方的需求,反正目前来看一味禁止并不是最优解。

2.即便改名风险缓释金,这个敏感点可能还会存在

说到风险准备金,可以说是平台、投资人和监管层三方的共同敏感点,平台指着这个东西作为实力背书,长期吸引并留住用户;投资人选择平台,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其是否有能实现刚兑的准备金;监管层则会想理论上刚兑这玩意儿不符合硬性的合规条例啊,该怎么解决好呢。

结果却让人有点哭笑不得,本来以为帝都监管酝酿了这么久,对风险准备金应该会有一个相对不错的解决方案,可是现在感觉更像是换汤不换药的改了个名叫”风险缓释金“而已,其中有一点要求更显得有些不切实际:“‘风险缓释金’应该从平台盈利中提取,而不是从交易额中划出来,且不能对外宣传强调‘平台安全’”。

如果说你允许这样模式的存在,且要求风险缓释金由平台现有资金独立划拨出来一部分,还能理解,但是从平台盈利中提取,这恐怕对于绝大部分平台,有不小的难度,就以前段时间比较火的宜人贷年报为例,“16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10.71亿,净利润为3.80亿,同时宜人贷去年四季度计提风险备用金4.807亿元,同期从风险备用金中总共提取了2.965亿元以偿还违约贷款的未偿本金和应计利息。目前来看风险准备金足以覆盖坏账。”

以行业一级梯队的宜人贷这样的体量和风控能力,已经提取支付的备用金都达到了近3亿,而对于其他还未实现盈利的中小平台来说,若是确定落实这项要求,那无疑是一重致命的打击(或许本意就是冲着淘汰这批也说不定),这样一来,如果连带淹没了部分有着不错前景以及创新模式的平台,是否太过激进了呢?

换个角度来说,这也可能引发一场连锁反应:因为要从利润中拨取一部分,而这对于现在整体并没有实现盈利的中小平台来说,都是一个重压,而为了生存,自然就会导致平台的服务费等变相提升,届时投资人的年华收益或许会下降,借款人的还款利息也会上升。如此,很难不去设想是否会导致坏账的上升呢?

不得不说,北京监管的这次整改验收办法,非常之严格,甚至严苛,尽管可以理解本意是好的,但若是最终的结果和预设出现偏离,那这个所谓的好,又该如何理解呢?这恐怕也是其他城市金融监管层需要再去深入思量,实地考察,继而不断优化平衡的重点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