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消费金融:传统银行的“攻城记”
近阶段,多家传统商业银行高调进军消费金融市场,这也被业界称为“巨头玩家”正在入局。
“愉见财经”给您总结的这件事情背后的看点有:
1,对涉足消费金融业务的新金融机构而言,他们要怎样保住“先发优势”?众所周知,他们曾经的发展源自“间隙生存”或“差异化竞争”,也就是服务多数传统银行不愿意服务的客群。但如果传统银行集体强势回归这一“间隙”领域,他们或也面临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后的再转型。
2,对商业银行而言,经济低速发展周期靠零售,去年零售还靠房贷,但今年楼市宏观调控、房贷收缩的大背景下,靠不了房贷了。这一切,都虚席以待轻资本、高效率贷款产品为抓手来加快零售业务转型。相对于对公贷款息差收窄、利润增速下滑的大趋势,消费金融正呈现快速的利润增长。
3,银行进军消费金融的长板在于风险控制、合规经营、客户资源、资金成本;短板在于场景和客户体验。不过对于客户体验这一点,我也倾向不再用老眼光看银行了。最近接触几家在做线上消费信贷的银行,产品的user-friendly程度飞速提高。就说APP吧,银行的已与现有市场化产品越来越相似,甚至更进一步的是,比如文中所提及的某银行新产品,对存量客户而言已不用下载APP,在银行官方微信中就可获得相关申请通道。
4,举栗子:兴业银行的特色战略观察,一是吃存量客户,主动授信邀约开优质客户“白名单”(比如兴业银行存量借记卡客户4千万,贷款客户不到100万,空间巨大);二是未来打算把“有流水”客户也纳入,交叉进“兴易付”银行卡收单体系以判断客户现金流情况,此外也将在客户充分授权的前提下,对接外部征信数据源。
5,银行零售吃准“后买房”客户。去年放了那么多房贷,这批客户延伸需求追下去,就是“三个家”需求——家修、家具和家电。这就是消费金融产品发展空间。
6,目前有一些银行,即便在MPA考核当前、市场资金偏紧的态势下,仍然给消费金融的某些拳头产品单辟类似“专项额度”的。对他们而言,轻资本效用强的个人消费贷款,已经成为他们2017年零售业务调结构、增加利润和市场竞争力的抓手。
当然以上说的是大多数银行情况:后发进军他们曾经也做、但并未太重视的消费信贷市场。业内其实也有特例,比如宁波银行就是个典型,最高30万额度无抵押的“白领通”已经是其拳头产品,在业内长期享有口碑。
正如“愉见财经”《谁是“房贷王”》一稿中所盘点的,去年当一众上市银行齐傍房贷之际,宁波银行就是“淡定一哥”,压根不去扎堆抢。人家的大零售条线,加大投入力度的是社区金融、网络金融和小微金融方面,在零售业务里偏好个人消费信贷,这才是其打在市场上的一面旗,彼时在贷款总量里占比近三成。
讲完要点,下面进入观察时间:
此观察由“愉见财经”和“馨金融”(Xinfinance)联合出品。
(一)银行探索“扬长补短”
上个月,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相继推出了“校园贷”产品;本月6日,兴业银行又推出一款全流程线上自助信用消费贷“兴闪贷”;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也相继做好了“信用卡”重返校园的准备。
在这个非银行业机构已入场布局的市场领域、尤其是银行“后发”的线上消费信贷市场,商业银行要考虑的是如何运用好风险控制、合规经营、客户资源、资金成本的优势,抵补好过去产品体验、场景方面的短板。
而对于非银行业机构而言,他们原本的发展空间来源于“差异化竞争”,即从市场间隙入手服务传统银行不愿意去服务的人群。但如果传统银行集体强势回归这一“间隙”领域,他们或也面临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后的再转型。
“目前的消费金融市场,出现了风险控制、合规经营和利率定价方面的问题,在这些方面传统商业银行有较强基础,风控、合规及定价是银行的强项。”兴业银行零售资产负债部总经理严学旺在接受“愉见财经”采访时称。
他进而预测,商业银行对线上消费信贷的介入,将从整体上改变消费信贷市场供应结构,改观在合规经营等方面的滞后局面。
从传统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观察,其优势主要在于风险控制、合规经营、客户资源、以及资金成本的优势。从已有产品来看,这些优势也已被综合运用。
先来看校园贷市场。以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最近推出的校园贷产品为例,其中,前者的贷款金额最高可达8000元,时间最长可达12个月;后者的授信额度为1000元~50000元,按照现行快贷产品利率5.6%执行,日利息万分之一点五,同时可全额提现。与市场上动辄利率高达百分之六七十的校园贷产品相比,银行的合规性及低廉资金成本是其重要优势之一。
从兴业银行最新推出的“兴闪贷”来看,银行在重视客户体验方面,已经跳出了原本“线上申请、线下审批”的路径依赖,采用全流程线上自助模式,即申请、审批、签约、放款、还款等全部通过线上办理。
因首期产品针对客群为“在兴业银行已有信用记录”的存量客户,这意味着客户不用再去银行网点面签或再行提供纸质申请材料,即可获得“最高额度30万、最长授信期3年、随贷随还、按实际使用天数和金额计息”的灵活产品。
单从“随贷随还”而言,兴业银行并非首创。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包商银行等都推出过类似的产品,贷款额度普遍在1000到30万之间,按日息计算的产品,日利率大约在0.02%~0.06%之间,用户可随贷随还。
这些产品在短时间内获得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建行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线借贷产品“快贷”已经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00万户,贷款投放超过700亿元。
除了风控和资金优势,存量客户资源也是银行欲“后发超车”的基础。“我们银行借记卡客户有4千万,但贷款客户还不到100万。”兴业银行零售资产负债部副总经理张浩在“愉见财经”提问给出了一组对比数据。他表示,该行的营销手段也有创新,对纳入“白名单”的存量客户进行主动授信。
在打存量客户牌之后,从后续产品延展性设计而言,张浩表示,他们考虑将“有流水”客户也纳入辐射范围,比如与兴易付银行卡收单体系相结合以判断客户现金流情况。此外,也将在客户充分授权的前提下,对接外部征信数据源。
此外,传统银行本身的品牌优势也助力了其此轮扩张。比如在“校园贷”业务中,传统银行大多可以通过与高校官方合作的方式接触到学生群体,这远优于一般平台通过网络渠道获客,甚至可将优质用户群体提前掌握在手。
在客户操作体验方面,银行的借贷APP已与现有市场化产品越来越相似。甚至更进一步的是,比如兴业银行新产品,对存量客户而言已不用下载APP,在银行官方微信中就可获得相关申请通道。
有观察人士称,这吻合银行新近发展思路。在金融科技潮流的冲击下,做出能够真正盘活用户、流量、带来利润增长的改变,会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吃准“买房后”市场
颇有意思的是,促动银行进军消费金融业务的,除了宏观政策提振消费、增强内需的大方向引导外,还有他们自己对客户延伸需求的判断:买完房的客群,会有接下来的“三个家”需求——家修、家具和家电。
兴业银行零售资产负债部副总经理吴永进提及了“三个家”概念,称这三个行业都与老百姓消费领域密切相关,而该行推出“兴闪贷”产品也符合行业形势和银行产品结构的调整。
去年楼市火热,各家银行均加大了个人房贷投放力度。根据央行公布的《2016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去年末,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9.14万亿元,同比增长35%,全年增加近5万亿元。
不过自去年末开始房地产市场进入宏观市场,银行对于个人房贷的额度投放也有所控制。从央行公布的数据也可以发现,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例正逐渐降低,从去年中最高的超100%降至当前的40%左右。
但对于消费信贷,“愉见财经”打探到,一些拳头产品都会获得银行内部专门辟出的一块额度保障。对一些银行而言,轻资本效用强的个人消费贷款,已经成为他们2017年零售业务调结构、增加利润和市场竞争力的抓手。
(三)成败未决
对于传统银行进军消费金融结果将会如何,业内观点并不一致。
从看好者提供的视角来分析,除了上文提及的风险控制、合规经营、客户资源、资金成本等诸多方面优势外,某新金融机构管理层人士还表示,眼下新金融机构部分消费信贷业务正面临监管的“肃整”,这或也正好成为传统银行攻入的“最佳窗口期”。
有观点认为,事实上新金融机构前期业务虽有不规范之处,但却培养了市场,市场的口子已经被打开,已经被催生的市场需求仍然需要有人提供相关服务,而商业银行等持牌机构因其规范性和安全性,有很大概率成为已打开的市场需求的首选投靠。
不过,另一派观点是,银行虽有足够的条件,但成功与否还要取决于其总行层面真正做消费金融的决心有多大。有观察人士称,毕竟这已不是银行第一次摆出要拥抱互联网、靠拢新金融的姿态了,而前几次的结果并没有预想的乐观。
三、四年前,余额宝带来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波冲击时,多家银行负债业务受挫。彼时,商业银行进行“反攻”的手段是纷纷成立直销银行,一时间,国内多了几十家直销银行。然而因为商业模式高度同质化,被市场诟病为业务和产品“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最终使一批直销银行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在这一轮银行对消费金融的发力中,其来自总行层面的决心与支持力度究竟有多大,其业务结构转型及业务模式创新程度有多深,也将继续受到关注。
对涉足消费金融业务的新金融机构而言,传统商业银行的攻入,是一场“虚惊”,还是将“洗牌”出一个全新格局,时间和市场的选择,会带来答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