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互金巨头联谊大银行,背后有何逻辑?

互金巨头联谊大银行,背后有何逻辑?

点击: 时间:2019-01-19

近日,互金巨头与大银行之间先后绽放合作的花朵,在账户层面、数据层面、科技层面、业务层面等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集。对很多人而言,画风好像转变地有点快,几年前还是“银行若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几年后便握手言和、走向合作共赢。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双方的诉求又是什么呢?落地时会面临什么问题?

互金巨头联谊大银行,背后有何逻辑?1

下面从一个行业研究者的角度,简单说下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请大家包涵或留言交流。科技(Fintech)与业务(Finance)的合流之势要理解互金巨头与传统金融巨头的合作逻辑,先要清楚一点,那便是无论一家企业定位于Fintech、Techfin还是纯粹的金融机构,都开始面临这样一种境地,那便是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正变得越来越不可分开,在一些特定情境下,二者甚至出现合流、融合之势。

一个简单的逻辑便在于,无论是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都并非来源于纯粹的科研或尖端的技术,需要业务一线的数据才能趋于完善;无论是区块链等分布式技术还是物联网、生物识别技术等,也都需要与业务端的融合才能落地并进化、完善。同样,任何一项金融产品和业务,也需要及时吸收前沿的技术和模式,以此确保在客户体验上的持续竞争力。

科技与业务的合流之势,反映在机构层面,便是科技与业务的共荣发展、缺一不可。找不到足够多业务应用场景的技术,必然难以持续保持领先;不能持续吸收先进技术的业务和服务,也必然影响用户体验。互金巨头与金融巨头的合作逻辑站在互金巨头的角度,随着监管框架的落地,面临着技术实力、客户基础与业务发展空间的错配问题,即业务定位于小额普惠,但其技术实力、数据积累和客群基础等,均存在更大的应用场景与空间。在这种背景下,通过与传统金融巨头的合作,实现内部“冗余”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便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此外,从金融科技本身的发展进化来看,业务场景本就是多多益善的。当企业明确了“金融科技”定位之时,也就埋下了“开放合作”的基因。非如此,其定位难以落地。

站在银行等金融巨头的角度看,虽然资金实力雄厚、业务模式齐全,但在数据积累、场景、营销以及新模式探索上的确处于下风,通过与互金巨头合作补足短板,的确也是可行的选择。

况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迫切的转型压力下,金融巨头对于通过合作实现增长与转型有着很高的期待,这一期待冲破了其“保守”的氛围,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合作的达成。分久必合,合久也会必分吧?互联网企业与大银行的合作,十年前就曾有过甜蜜的开局,后来也是分道扬镳。遍观其他领域的合作,也莫不如是。所以,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自然需要考虑,这种合作能持久吗?分久必合,合久也必分吗?

在我看来,分短期和中长期两个阶段,分别存在一些不同的阻碍因素。

短期来看,大概存在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开放的心态是真还是假。若开放的心态为真,起码在短期内,大家有望看到在特定领域出现进展;否则,可能就没有下文了。

二是开放的决心有多大。在合作过程中,客户、数据是最核心的,属于可转移的资产,你的可变他的,他的也可变成你的;场景、资金反而都是次要的,是谁的始终都是谁的。至于分润嘛,那就更次要的,按协议来就好了。所以,评估开放的决心有多大,不是看场景和资金,而是看客户与数据,是否共享?共享多少?

三是落地难。再美好的合作协议,在大的开放决心,都有可能在落地执行中难产,里面既有细节问题、互补度问题,更有文化问题,还有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理解与认识差异问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一对合作双方也都如此。

中长期看,大概是这样几个因素:

一是科技与业务的融合。随着科技与业务融合程度的加深,客观上也会要求科技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合二为一。此时,要么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紧捆绑在一起;要么,便只好分道扬镳,分别去找能够实现合二为一的合作伙伴。

二是自营业务与合作方业务的竞争。现阶段,互金巨头的自营业务与银行业务以互补为主,竞争并非主要矛盾,为二者在科技方面的合作留下了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业务的自然发展演变,双方在业务层面的竞争会有多大?这种竞争会不会反过来影响技术层面的合作?这是值得关注的长期问题。前景展望从国际范围内看,接下来几年是金融科技的大发展时期。互金巨头与金融巨头的精诚合作,有望大幅提升中国金融科技在国际范围内保持领先的概率,无论对企业自身还是对整个行业,都是好事一桩。

不难预见,未来的一段时间,类似的合作还会越来越多。其中固然有些不成功甚至是单纯的噱头,但肯定也会涌现一些经典案例,让我们继续拭目以待吧。


标签: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