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曾获任泉、黄晓明投资的财加竟半年未发标?
今日,调查君无意中发现,财加自2017年以来,就没再发新标。
根据调查君调查,“优投宝4月期”是财加发的最后一个标,发标时间为2016年12月5日08:00,从投标记录来看,截止2016年12月7日10:01才满标。
也就是说,财加发的最后一个标,满标时间是50个小时。
调查君注意到,财加官网累计成交数据定格在35.16亿元,累计收益达3.25亿元。财加首页显示,香港主板上市、华兴银行存管(2017年3月份发布标题为“华兴银行存管系统用户操作指引”的公告)。
让人意外的是,之家、天眼均没有对财加进行标记,社区也没有财加暂停发标的帖子,财加似乎被行业遗忘。
2016年4月20日,由互联网金融千人会俱乐部发起的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全球峰会北大论坛上,财加CEO余景舒高调亮相互金行业活动,完全一副干劲十足的样子。
在论坛上,她发表了主题为“互金行业正处于一个美丽的阵痛过程”的演讲,而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更是公开表示,“互金行业从业人员需要资质门槛”。
也是在这次活动上,调查君认识了余景舒的助理。因此,当调查君注意到财加已大半年没再发标,第一时间向其询问缘故,但对方告诉调查君,“我已从财加离职,目前人在国外”。对于财加状况,她表示不太清。
曾获StarVC的战略投资
财加(原速帮贷),隶属于北京汇聚财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财加成立于2012年12月13日,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股东是董智田(持股1%)、郭俊峰(持股99%)。
2015年4月15日,速帮贷宣布获得由任泉、李冰冰、黄晓明成立的StarVC的战略投资,具体金额没有透露。同时,速帮贷更名为“财加”。
公开资料显示,StarVC是由任泉、李冰冰、黄晓明共同出资组建的风投基金,于2014年7月11日正式推出,首期基金是8000万元。股权分配方面,三位创始人各占30%,管理团队占10%。
2015年10月13日,章子怡和黄渤加入StarVC,成为新合伙人,股权方面的变化没有披露。据悉,章子怡、黄渤加入后的StarVC已投资“融360”,具体投资金额没有披露。
StarVC先后投资了包括韩都衣舍、秒拍、明星衣橱、人人快递、坚果、财加、融360共7家公司,其中财加、融360都是互联网金融公司。
获StarVC投资的财加让人充满期待,然而财加从宣布获得融资到品牌更名,由于没有整体的公关策划,财加方面对于此次任泉、李冰冰、黄晓明战略投资宣传,效果一般。
后被香港上市公司收购
2015年10月20日,香港上司公司太平洋实业(00767.HK)发布公告称买“财加”已满足所有先决调价,正式完成落成。次日,财加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成功登录香港主板,并首次披露2015年1亿利润,2016年3亿利润。
同年9月29日,太平洋实业发布公告称,其拟以收购财加96%股权,初步总代价是2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9.66亿元)。具体将于2016年3月31日或之前以现金方式支付12亿港币;2017年3月31日或之前支付剩余12亿港币。
根据大中华实业的公告,太平洋实业以24亿港元收购财加96%股权,也就是说财加估值25亿港元,折合成人民币20.48亿。而财加的注册资本是3亿元人民币。据此计算,StarVC投资财加以后大赚6.8倍。
财加股东记录显示,StarVC一直未进入财加股东,无法判断StarVC在财加被收购后是否退出。
彼时,对于为什么选择在香港上市,财加CEO余景舒表示,“任何一家公司上市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来选择,财加之所以选择香港上市主要是考虑到vie 架构回归内资代价比较大。”
事实上,财加股东及历史股东全部都注册在北京,并不存在VIE架构的相关问题,财加选择在香港上市或因为其他原因。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彼时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财加竟高调宣布其2016年获得净利润3亿元。
根据收购协议,2017年3月31日之前,大中华实业完成对收购财加的付款,巧合的是,支付完收购款不到两个月,财加官网就暂停公告,5月24日是财加网站最后一个公告。
早早就上线银行存管的财加,显然是卯足了劲儿想大干一场,然而被大中华实业完全收购以后,财加就“偃旗息鼓”,其中原因不得而知,调查君将保持关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