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招商银行打内容战争,也跟头条、知乎抢大V?
“内容”不再是媒体的专属产物,它在增加平台流量、提升用户粘性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在“注意力”愈发稀缺的未来,优质“内容”成为了每家平台都需要占领的资源。
近日,招商银行低调聚拢了一大批财经大V,将在手机APP平台上组建自媒体平台。
据悉,受到邀请的大V可以在招商银行的APP上开设账号、发布内容、获取粉丝的关注,当文章点击达到一定数量时,还将获得相应的稿费。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大概就是金融版的“头条号”。
很多人对于不久前招商银行中报的印象,大概只停留在要转型金融科技方面,其实报告中还重点提及“围绕客户手机不断打造经营服务新模式,持续提升客户线上活跃度与黏性”,尤其是“打造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信息推荐功能”
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 APP 累计下载客户数 4,805 万户,年度活跃客户数 2,855 万户;掌上生活 APP 累计绑定用户数 3,753 万户,年度活跃用户数 3,195 万户,巨大的流量入口,相信对很多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事实上,这也并非招行首次布局内容产品和内容服务,其APP首页一直都有提供财经资讯的入口。只是此前,招行主要是通过与主流财经媒体合作,购买版权转载内容的形式,例如,财新。
而这次招行主动邀请自媒体大V入驻,可能是在内容产品方面的又一次新尝试。
只是在这个时间点上,这个消息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前一段时间今日头条一口气签下300多个大V的事情。今日头条与知乎“战争”的背后是优质原创内容的价值日益凸显。
然而,招行作为一家传统金融机构,似乎距离内容、流量这些概念都很远,为什么也要掺和到这场大V争夺战中呢?
1
复盘招行内容产品的演进过程,其实是大多数传统金融机构布局内容业务做法的一个缩影。
眼下市面上不同类型的金融类APP,尤其是与投资理财高度相关的,基本上都内置了财经资讯、评论解读以及投资顾问类的内容。只是随着新的内容形态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崛起,这些机构为用户提供内容的方式也经历了迭代升级。
从左至右依次为:蚂蚁聚宝、南方基金、小赢理财页面
在最开始的1.0时代,传统金融机构就开始有计划地在自己的平台上为用户提供内容服务,不过大都只停留在基本的资讯层面。
因为这类服务对于平台而言并非主要业务,而是为用户提供的附加服务,因此大多数平台选择的方式是直接与财经类媒体平台合作,将内容导入自己的平台上呈现给用户。
虽然这种方式还比较粗糙,但是对于许多销售基金、股票,提供交易服务的平台来说,已经足以让用户便捷地获取信息、感知热点、做出交易决策,提高用户的粘性,因此直到现在还有很多金融机构的资讯服务沿用了这种方式。
不过很快,随着一些擅长互联网思维“花式玩法”的新金融巨头的崛起,1.0时代简单粗暴的信息堆砌就显得有些落伍,而2.0时代——内容为产品服务的逻辑开始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铺开。
很多金融机构和新金融平台在与媒体合作的同时,开始自己生产内容、打造专栏、反哺财经媒体。尤其是金融机构因为离市场和交易更近,本身在专业方面就有很大优势。当市场热点或突发事件出现时,他们在第一时间作出解读。
比如,此前招行APP中提供的内容,一半来自财新等传统媒体,另一半则是由自己生产。这种做法在打造自己影响力的同时,还可以“夹带私货”,直接关联到交易和产品,对于机构和平台而言,内容的价值也进一步上升。
而眼下,我们看到的招行、蚂蚁聚宝等的做法,已经不止于自己生产内容,而是搭建平台聚拢更多的大V,进一步提高对于内容和流量的掌控力,我们可以称之为3.0时代。
像蚂蚁聚宝在首页展现“财富头条”的资讯栏之外,还专门在地步为社区开辟了一个入口,其中就聚集了一些大V发布文章、发起与参与话题讨论,为普通用户答疑解惑。
至此,金融机构的的内容入口不再是一个附属的服务,或者是产品的附庸,而是可以连接用户、产品、交易的底层生态的一部分。
2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这些金融机构和平台都在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内容?或者换个说法,金融机构不断推动内容产品的进步和迭代,动力到底在哪儿?
从本质上说,这可能是互联网冲击下、新金融崛起之后的必然趋势。互联网生意的核心是流量,而以内容为中心的流量运营是成本最低、黏性最强的。试想一下,假如微信没有做公众号平台,它今天的繁荣景象可能会逊色不少。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类似招行这样的传统金融机构,基于自己庞大的用户基础,几乎不太用担心流量的问题。甚至到现在,招行APP的日活跃用户也有近3000万。
但是,当新金融平台崛起,许多APP上的功能开始被取代、用户被分流,一些用户愿意花时间去研究明白蚂蚁聚宝上的“存金宝”到底怎么操作,却不愿意哪怕去看一眼银行品类更丰富的的贵金属交易,除了产品体验之外,也很难说与大V的指路、社群讨论带来的效应没有关系。
金融机构留住用户开始变得愈发迫切,而内容产业的的崛起,人们愿意为知识付费的观念的转变,也正踏准了这一波节奏。
当然,做内容不仅是获取流量和注意力最重要也最便捷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离交易也最近。
业内皆知,许多财经和理财大V的导流效果可能优于很多市场营销方式方式。这也是金融产品本身的专业性和交易的复杂性所致,它很需要有人解释、说明、甚至背书。
再往进一步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投资人教育也成为了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而内容产品除了在导流和获客上效果显著外,本身也是传播正确的理财观念和金融知识的重要方式。
我记得写汽车金融的时候,我发现卖车的都去做金融了,而做金融的也躲不过卖车,他们终究会在某个路口相遇打上一架;现在做内容的流量平台都要去做金融了(传送门:《今日头条也要做金融了》),而金融机构开始自己搭建自媒体平台了,不知道他们在下一个路口相遇时,会是什么样子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