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马化腾亲自上阵,要拿下这个移动支付场景
一头切入B端,提升效率、优化系统;另一头对接C端,改善体验、积累数据。这是腾讯技术输出、重塑生态的一个典型案例。巨头以这种方式来占据场景,还有什么可以阻挡它们的攻势呢?
最近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说新金融巨头们要彻底“杀死”银行卡,未来银行卡的卡片形态可能将不复存在。
虽然我不知道离银行卡的消失到底还有多远,但是看到最近的几篇报道,我觉得公交卡可能真的要消失了,而且不会让我们等太久。
今天,腾讯发布消息称,将与深圳巴士集团在交通金融支付、大数据、云计算、辅助驾驶等领域进行合作,并与深圳通公司联合开拓乘车码创新应用。
而这个“乘车码”就是即将替代公交卡的公共交通支付工具。根据介绍,乘客只需要在微信小程序中找到“腾讯乘车码”功能,就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乘坐公交。目前,该功能已在广州、青岛、驻马店、佛山、合肥等多地上线。
其实如果从用户的角度看,这不过是一个支付习惯的小小改变而已;可是如果从大处着眼,这是移动支付巨头进入的又一个领域,甚至是底层生态布局的又一次延伸。
1
事实上,与公交系统合作并非新金融巨头们首次进军交通行业,从共享汽车到共享单车,再到被苹果、小米、华为激烈争夺的地铁NFC支付,几乎每一个潜在的交通支付场景,都已经被巨头瞄准。
谈及移动支付的普及,“红包大战”固然功不可没,可如果没有后来滴滴与快的之争,移动支付的绑卡数量和应用频率也不会提升如此之快。
2014年,打车大战激战正酣。移动出行公司用尽红包、补贴等等一切手段来吸引用户使用,最终这些都转化为了用户的支付行为。后来随着打车软件的全面普及,移动支付巨头们也间接成为了受益者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后,出行市场的战争打到最后,几乎都会转变为移动支付的竞争。滴滴、快的如此,摩拜与ofo之争同样如此。
一方面,随着新金融巨头们的出海战略不断推进,移动支付的战争早已不局限于国内,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开打”,同样开始布局海外业务的共享单车理所当然地肩负起了这个重任;
另一方面,与此前的共享出行不同,共享单车涉及到押金等问题,这就直接关联到信用数据与信用交易。比如,使用芝麻分可以免押金用ofo等等,如今腾讯的信用分也已经开始内测,相信距离应用也并不遥远。
巨头们之所以如此重视交通出行场景,其本质上也是源于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高频的支付场景。
根据艾瑞发布的《2017Q1季度数据集合报告》,其中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一项显示,支付宝市场份额达到54%,财付通市场份额达到40%,远超其他众多支付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进一步稳固了双寡头态势。
而根据艾瑞2015年的数据显示,支付宝市场份额为68.4%,财付通为20.6%。不到两年时间,腾讯移动支付业务就获得了翻倍的增长追速。这一成绩的取得,正是得益于微信支付和QQ钱包在线下场景的跑马圈地。
再进一步说,支付行为又是积累用户数据、提升用户粘性的重要一环。毕竟,在互联网新经济生态中,数据比什么都重要。
2
再回来看今天腾讯与公交系统的合作,相比于共享出行领域,公共交通是一个接触频率更高、辐射范围更广的场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2亿人多人以公交出行为主要出行方式,攻下这个阵地的价值不言而喻。
比如,在非一二线城市中,无论是共享出行还是其他互联网产品都没有那么普及,因此很多用户至今仍没有养成微信支付的习惯。(我身边有一些年长的人,微信支付唯一的场景仍然是收发红包,并没有绑卡)。
根据此前腾讯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微信及Wechat用户数量达到9.63亿,要将更多的微信用户转化为支付用户,可能没有比公共交通覆盖面更广的场景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腾讯推出的乘车二维码是嵌入在微信小程序中的,一方面不需要单独下载一个APP,更轻更小也就意味着更容易推广和普及;另一方面无形中也推动了微信小程序的普及。可谓是一箭双雕。
此外,还有一点蛮有意思,使用腾讯乘车码无需用户充值,刷码乘车之后车费支持实时和异步扣款,也就是先乘车后付费。这与传统公交卡先充值后乘车,而且因为非实名制丢卡无法找回余额的用户体验有着很大差别。
作为一个丢过太多次交通卡的人,我在这件事上有着无数惨痛的领悟,o(╯□╰)o。往深一步想,腾讯这一设计还可能衍生出新的业务——信用消费以及信用数据的积累。
与公共交通系统的合作,无论是在覆盖范围还是交易频次方面,与其它场景相比都有很大的优势。当然,同时也难以规避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这个全新的交易方式的普及需要整个底层服务系统的支持。
从用户端来看,可能只是从公交卡到微信支付的小变化,但是在服务端可能就是一个很庞大的改造工程
不过这似乎也是腾讯的野心所在,他们在支付端的介入可能只是一个小的切口,但是通过数据的积累,和更多生态合作的接入,最后形成的是一整套互联网+交通的解决方案。
从上面这张图我们不难发现,提供支付方案只是腾讯计划的一小部分。在整个系统架构中,腾讯提供了包括腾讯云、数据存储以及分析平台等底层基础设施的支持;腾讯地图、电子证照等中层平台能力的整合与输出;在此基础上还接入了众多外部生态系统。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还在讨论巨头们与商业银行可能在生态布局方面狭路相逢,而我更倾向于他们都在自己更熟悉的领域发挥所长。
其实传统银行基于对传统金融的了解和掌控力,更适合对中小银行、金融机构的赋能;但是于互联网巨头们而言,深入各种生活服务类场景,通过金融服务变革这些行业的底层设施可能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