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9-05 原创|现金贷江湖,“谁”套路了“谁”?
- 09-25 2017新金融:阶级阵营、上市潮起与套利终结
- 12-09 团贷的牛要还钱吗?不要轻视了资产的流动性!
- 10-17 买保险不是为保障?而是为了……
- 05-08 “以租代购”真的能拯救车贷平台吗?
- 06-30 内容Go high,成本Go low,搜狐视频回归商业本质
- 06-19 深度|信用卡发卡量、坏账齐飙升,套现真的是一个没有受害者的产
- 01-05 如果P2P的兑付方案,由你投票决定,你会投吗?
- 07-30 67家P2P平台3月数据分析:5家连续3个月净流入,3家逾期有较大增
- 04-10 上海造艺关联40余家现金贷平台,靠无故扣款联合收割900多万用户
8年后重新杀入校园贷,传统银行能重振行业吗?
杀入,退出,再杀入。
2006年以来,11年间,中国传统银行,历经否定之否定,再度迎来高校校园金融业务的开枝散叶。
网贷平台涉足校园贷,一度风波迭出,民意沸腾,如今已被全面叫停近3个月。
学生群体合理借贷需求,如何满足?
在商业回报考量之外,众多银行的快速进驻,更是一场领命为之的补位之战。
战团日趋庞大,产品逐渐丰富。
成效如何,仍待观察。
01 道魔竞逐
2013年之后,国内互金平台,如雨后春笋,开始扎堆涌现。
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校园贷业务,同期迅猛发展。
到2015年,国内推出校园贷业务的平台,已多达108家。
此后便是无休止、无底线的混战。
疯狂地推、大肆补贴,无所不用其极地游说学生,注册、借贷、复借。
问题涌现:多头借贷、裸条贷款、滥发高利贷、暴力催收、被逼跳楼……
监管强势介入,整肃力度不断加码。
△ 六部委曾就校园贷业务提出“四个不得”,来源:银监会
2016年10月24日,银监会、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对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提出了严厉管控的要求。
其中包括“四个不得”:
一、不得向未满18周岁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在审核年满18周岁在校大学生借款人资格时,必须落实借款人第二还款来源,获得第二还款来源方(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表示同意其借款行为、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并通过电话等方式确认第二还款来源方身份真实性;
二、不得以歧视性、欺骗性语言,或其他手段,进行虚假、欺诈宣传或促销,不得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误导大学生借款;
三、不得自行或委托、授权第三方,在互联网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进行宣传、推介项目或产品。
四、不得通过收取多种名目繁多的手续费、滞纳金、服务费,以及催收费等费用,变相发放高利贷,或采取非法催收等手段,胁迫借款人还款。
直指要害。
但此番清理整顿,虽有成效,但问题仍颇为突出。
监管再度出手,酷寒如期而至。
2017年5月27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网贷机构,一律停止校园贷业务,逐步消化存量业务。
通知另提及,疏堵结合,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发高校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金融产品。
△ 监管连出重拳整治校园贷。来源:银监会
6月28日,银监会再度发文,重申前述通知要求,并提出,银监会将鼓励商业银行,积极研究、探索校园贷可持续经营模式,通过发展正规金融,“正门打开”,把面向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做到位,用良币驱逐劣币,从源头杜绝校园贷乱象产生。
02 问题重重
各大银行快速响应。
近日,工行正式推出了校园贷产品“大学生融e借”。该业务目前已经在包括北上广在内的10个城市的15所高校开展试点。
工行是国内试水校园贷的第五家银行。
在此之前,中行、建行、招行、青岛银行,已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校园贷产品。
如建行广东分行推出了“金蜜蜂校园快贷”,中行推出了“中银E贷?校园贷”,招行推出了大学生闪电贷等。
还有些银行,推出了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信用卡。
如乐信与工行,共同推出了“工银分期乐联名卡”; 工行最近推出了宇宙星座信用卡校园版;招行YOUNG卡推出了校园版;广发银行推出了“摆范儿卡”;浦发银行推出了高校学生青春卡……
以信用卡的方式,试水校园贷市场,这并非传统银行的第一次。
早在2004年,广发银行就发行了第一张学生信用卡。彼时,信用卡在中国刚刚起步。
广发银行之后,多家银行将业务触角,延伸到了校园。
萝卜快了不洗泥。
因盲目追求发卡量,在985、211高校不断进行业务渗透的各银行代表发现,信用卡激活率很低,而且多头借贷问题频现,家长代为还款现象普遍,银行坏账堆积。
2009年6月,银监会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之后各银行陆续淡出了校园市场。
“当时银行是放贷主体,他们不会像互金平台一样,去搞什么促销啊、裸条啊什么的。他们不敢。”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这样一来,坏账都沉淀在银行体系里了。”
一去8年,传统银行再回校园。
此时,需要回答的问题至少有两个:1、早前业务发展上踩过的坑,会不会重新踩一遍?2、这次集体动作,会不会流于形式,对大学生的实际帮助,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目前各银行推出的校园贷产品,风控逻辑其实并未改变,在学生超额消费无力偿还后,依然由家长买单。
另不难发现,这些产品大多仅在一二线城市的部分知名高校做推广,覆盖范围小,而之前的借贷主力,是二三线城市专科学校学生。
换言之,这些借贷需求,并未得到满足。
“需求不会消失,只会转移,比如转到地下,以私贷的形式借款,这会引发更多问题。”
互金行业资深从业者倪明对一本财经表示。
薛洪言则认为,转入地下的借贷,可能会有,但不会多,因为对很多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那么强的借贷需求。
“很多需求,并非刚需,之前是被网贷机构吹出来的,是冲动消费。”
薛洪言表示,与网贷机构校园贷不同,这次由银行发起的大学生借贷,运作模式不同,业务量更是完全没有可比性。
“它只能是辅助,绝不是替代。”
早前网贷机构抢滩校园贷,无疑也在押注这一群体毕业后的消费富矿。
怎奈何,鱼龙混杂,行业大乱,触发强监管。
之后,整肃如秋风扫落叶,片甲不留。
如今,多家银行乘势而来。
他们会是最后赢家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