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现金贷狂欢落幕,我们离危机有多近?
人人都在找出路,可是没有人愿意回头看看,自己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近了危机。
到今天,距离网络小贷公司的审批被叫停正好过去9天时间。
过去这段时间,现金贷(注,以下文字提及的现金贷主要指超短期、超小额信用贷款。)和监管“一刀切”、股价腰斩、合作暂停这些词紧紧联系在一起,与从业者交流时,大家字里行间的焦虑感都满得要溢出来了。
尽管除了暂停网络小贷牌照的发放以外,关于这个行业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监管文件出炉,但悲观的预期已经形成,这种判断正在让越来越多的资金和合作机构快速退场。
“简直像要发生次贷危机了一样。”一个朋友对我说。
早在这一轮监管风暴来临之前,就有不止一个人向我表达过对这个行业的担心:现金贷业务高利率覆盖高坏账的模式、多头负债泛滥的行业现状以及与传统金融机构越来越紧密的资金往来等,是否会将风险传导至金融体系之内。
事实上,有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曾因为消费金融业务的过速和过度发展爆发过危机,比如韩国和台湾的信用卡危机。这几天我也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把中国现金贷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这些地区信用卡危机爆发之前的情况作了对比,得到的答案是这样的:
? 中国现金贷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市场环境等与诱发这些国家爆发信用卡危机的因素有着高度重合,我们有理由对危机保持警惕。
? 那么,随着现金贷行业资金吃紧、坏账走高等问题的爆发会否诱发系统性风险,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
一方面,虽然此类现金贷平台数量较多、增势较猛,但就整个消费金融、在线借贷市场来说所占比重仍在少数;另一方面,监管入局较早,及时控制了风险的增长和蔓延。
1、危机是必然的么?
仔细看过了一些资料会发现,国内的现金贷业务兴起与发展的背景、契机与韩国、台湾等地的信用卡危机爆发前一段时间有太多相似之处。
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处于社会转型期,寄希望于通过消费金融、个人借贷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在此之前,由于金融业长期只关注政策和产业需求,个人金融需求长期处于被压抑、难满足的状态,消费升级需求迫切。政策利好与市场需求相叠加,行业呈井喷状态。
以韩国为例,亚洲金融危机后,国内贷款需求不足,政府鼓励消费与贷款,因此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刺激贷款,居民甚至可以通过信用卡消费抵扣个税。从1999年到2001年,韩国信用卡发卡量超过1亿张。
当然,造成韩国信用卡发行数量暴增的还有其他因素,我们后面再说。
另外,为了提振经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处于宽松状态,为个人信贷的扩张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与此同时,还伴随着放松利率管制等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改革,为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便利。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台湾地区,当地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层面的改革措施:一是开放民营银行设立,整个90年底新增30家银行,超过过去40年本土一般银行的数量;二是放宽金融机构的经营地域范围,一些原本的地域性银行和信用社逐渐可以在全岛提供金融服务。
消费金融的本质特征是金额小、频率大、单位成本高,无论是信用卡时代,还是现在的现金贷,都高度依赖规模效应,打破地域限制是扩大规模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种滚雪球式的规模效应也造成了之后的一系列问题。
2、我们离危机有多近?
事后复盘来看,从盛世到危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信用卡危机爆发的轨迹通常是这样的:
1、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客群质量不断降低。在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率先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营收大幅增长、利润惊人,因此迅速有一大批公司跟进,希望从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这种压力迫使信用卡平台必须加速规模扩张,因此进一步放低审核标准,客群质量不断降低。
韩国信用卡危机爆发前夕,15岁以上的韩国人平均使用4张不同的信用卡,拥有10张信用卡的人数也已超过23万。而这些用户中很大一部是未成年学生、无业者。愿意以较高利率申请贷款的客户,本来就是风险比较高的,盲目的规模扩张逐渐使得风险聚集。
2、多头负债严重,没有共享的个人信用资料中心,缺乏有效的信用评级与征信制度。在客群质量不断降低之后,由于负债超出用户的偿还能力,出现多头负债几乎是必然。
有些信用卡平台为了保持规模扩张的速度,甚至鼓励用户以卡养卡、多头负债。这意味着各个放贷机构在做业务时都是孤立的个体,但是在危机爆发时都变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一损俱损。
3、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流动性,当信用卡机构没有足够的新增资金导致规模增长放缓,而原有贷款迟迟无法收回使得坏账持续攀升,信用卡机构的破产危机也就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危机。
对比来看,这些问题在国内同样存在。
尤其,现金贷的用户群体质量本身就在信用卡人群之下,当这个群体在没有征信共享平台、缺乏信用评级体系的情况下,坏账水平可能更高,共债问题也可能更大。而随着监管整治的推进,规模收缩、坏账抬头,流动性危机也在靠近。
我们可能离危机已经很近了。
3、结语
即便看起来发展路径和轨迹高度相似,现金贷与信用卡业务之间、以及国内的市场环境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仍存在许多差异。
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信用卡周期要比现金贷长的多,因此其风险的滞后性也要比国内的这些现金贷大。而现金贷主要是短期甚至是超短期借款,其检验风险的周期要比信用卡短很多,甚至许多现金贷平台的数据模型都是通过连续短周期的试验逐渐建立起来的。
另一方面,信用卡与现金贷之间的人群有着较大差异。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信用卡危机爆发之前,消费贷款几乎已经成为一场全民狂欢,现金贷业务的规模虽然在这一年迅速增长,但是在人群上有所区分。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银行系以及互联网巨头系的在线借贷覆盖范围已经足够广、足够下沉。以微粒贷为例,根据其此前公布的数据,非白领从业人员占比达到74.6%,大专以下学历占比69.5%,300万以上的客群并没有人行征信记录。
因此,即便现金贷已经有万亿规模,但相当大一部分群体的短期借款需求可以通过一些头部平台来满足,而需要支付超高利率的产品能够吸引的人群比重相对有限。
此外,还有一点不同在于监管环境。对于危机的忽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信用卡危机爆发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韩国还是台湾,都是在市场对风险作出反应之后再出手整治,但显然为时已晚。
而眼下在国内,一度被外界看做“不可能”的信联已经成型,行业畸形竞争的时代将终结,无论是设下利率红线还是收紧资金合作,这都将导致一大批现金贷平台被清洗出局。
当然,我们今天对比的主体是超短期、超小额的现金贷业务,但如果把这个范围在扩大一些呢?随着个人的消费升级和信贷技术的发展,整个消费金融、在线借贷市场的规模有多大,这个市场是否也有潜在风险值得我们警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