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融城网 > 在线贷款 > 网贷资讯 > 一纸“监管”,新金融行业格局生变?

一纸“监管”,新金融行业格局生变?

点击: 时间:2018-10-29

这只是金融去杠杆大趋势下的必然结果,也是新金融发展回归常态的必经阶段。

尽管已有预期,但《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发布还是给业内带来了不小了震动,而监管部门的雷厉风行再一次向外界表明了它整治市场的决心。

这份针对网络小贷的整治文件基本延续了关于现金贷整顿通知的精神,主要包括:禁增量、清存量、去杠杆、控费率、查合规等内容。新增的信息是,明确了摸底排查的职能分工以及处置时间表。

如果说现金贷的整顿通知对于一些中小平台,尤其对现金贷业务及其利润倚赖程度较高的公司影响较大,那么这份网络小贷的整治方案则将杀伤面进一步扩大到了新金融的行业巨头。

跟大家分享一些基本看法。


1、一批存量网络小贷公司面临被“清退”的风险

从第一家网络小贷公司出现至今,正好7年时间,其兴起的大背景之一是整个中国互联网生态的日渐成熟,中国的电商平台、线上交易已经发展多年,线上借贷相关的数据、技术都已准备就绪,市场需求逐步扩张。

而另一个重要背景则是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萌芽与发展。由于P2P等互金公司与网络小贷所涉及的业务和客户多有重叠,在缺少专有牌照和监管要求不明的情况下,不少未雨绸缪的互金公司纷纷去申请了网络小贷牌照。

但到后期,网络小贷公司已经逐渐偏离成立时的初衷,它的发起股东大都跟互联网没有太大关系,相关业务也并非在网上进行,很多网络小贷公司的注册地跟实际经营场地也相隔甚远。

而根据这一次的清理要求,审查发起股东资质、借款人来源、互联网场景、内生数据基础和数字化风控技术等方面的经营资质首当其冲。200多家网络小贷公司中应该有相当一部分都不符合这个标准,但审查程度有多严苛那又另说。

另外,针对实际费率、贷款管理、催收行为、业务合规等检查,据我了解大都以网络小贷公司自查自报为主,监管部门抽查和持续追踪的“杀伤力”也多少有些衰减,可能很难成为网络小贷公司被清退的主要依据。

2“去杠杆”的政策将波及一批新金融行业巨头

金融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可以利用杠杆撬动巨大效益,这也是小贷公司、网络小贷公司们一直在极力突破的一环。如果以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资金都要进入表内,并严格按照各地小贷公司的杠杆比例,那么这个牌照的价值无疑将大大折损。

虽然目前网络小贷牌照有200多张,但拿在不同人的手中,价值其实也是大不相同的。尽管都可以跨区经营,但能力有高下,大部分网络小贷公司的业务规模还相当有限,有需要且有能力去撬动杠杆的公司还是少数。

毕竟,金融机构也不傻,何况这个行业才刚刚起步没几年,能够攀上金融机构,与之有业务往来的网络小贷公司基本都有巨头背景和过硬的业务能力,主要是这个领域第一梯队的公司。

政策里提到的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其实也是最近四年才开始被网络小贷公司使用。2013年7月,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正式获得证监会批文,这也是证券行业推出的首个基于信贷类资产的资产证券化项目。

因为前面一两年,ABS还是审批制,批一单做一单,所以规模并不大且只有阿里小贷等极其少数的网络小贷公司才能够得到这个资金渠道。事实上,这种融资方式上的“阶级分化”直到今天也很明显。

如果大家看一下今年发行公募ABS的数据就会发现,基本只有若干家互联网巨头。而对于更多网络小贷公司,或者采用ABS模式获得资金的平台来说,提升品牌的价值远高于获取资金的价值。

网络小贷整治方案正式下发,新金融行业格局生变?1

注:截止到2017年年中

尽管后来ABS改为了备案制,但因为ABS(包括后来一些企业尝试的ABN)本身是非常成熟的金融产品,还是有相当高的准入门槛。所以,就这两年来说,能够发行这种小额信贷ABS的企业以及相关的资产质量还是相当优质的。

网络小贷公司资产证券化的路径以这种方式被掐断,我还是觉得比较可惜。尽管,方案中并没有严禁有场景的消费贷款发行ABS,但经此一事,小额信贷资产证券化好不容易才被打开的一道口子又要收紧了。

3 新金融行业的发展回归常态

网络小贷公司从“诞生”之日起便带着突破束缚的使命,希望通过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跨越区域和杠杆铸造的围城。但如果复盘来看,它也不过是这些年涌现的创新业态中的一员。

不管是P2P、众筹,还是地方金交所、网络小贷公司,其本质上都是对于现有金融制度的一种突破。也许创新的初心还是好的,但发展的过程却有些失控。尤其,到了“人人都说P2P,家家都做现金贷”的阶段,这个市场俨然已经失序。

最近,走访了不少新金融公司,虽然大家都多多少少受到了这些新规的冲击。但大部分人也表示,对于新规的出台和内容基本已有预期。尤其今年以来,现金贷业务的疯狂已经到了违背常识和规律的地步。

比较可惜的是,在这些新事物的发展中,我看到了不少真正优秀的企业和模式,也相信它们将给市场和用户带来巨大的价值。但无奈在整个行业遭受“大清洗”的情况下,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