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陆金所惊现1.4亿逾期,但你兴奋啥呢?
要说周末最大的消息,大概就是陆金所发生了逾期吧。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陆金所代销的大同证券同吉9号资管项目发生逾期,该资管项目金额1.4亿元,投资人118位。
具体事件大家应该都了解了,这里不多提,简单说说我对此的看法。
一
因为陆金所的名气实在太响,使得不少投资人都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观点:陆金所都会发生逾期,说明大平台也不可靠。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同学还问我:陆金所是不是要雷。
我说大伙儿别那么兴奋行不行?一些不太关注网贷新闻的投资人可能存在这么一个误区:陆金所就是P2P平台。
陆金所是一家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通俗说来就是理财超市,和我们平时用的理财APP蚂蚁财富等没有太大的区别。
除了P2P业务外,它还会售卖基金、私募、保险等投资产品,业务很广,为了顺应监管,陆金所去年底便将网贷业务剥离成立了陆金服。
换句话说,发生逾期者为“尊理财”的资管项目,和我们平时投资的网贷没有任何关系,不要弄混了哈~
所以周末有些自媒体提到啥第三方担保、履约保证保险等措施不靠谱,我也没搞懂和这次逾期有什么关联……
不过好在项目的最终贷款方经营正常,且有望在年底妥善处理,兑付相关本息,想来问题不会太大。
只是他们这解散VIP投资群的行为,我至今难以理解,说不定请的是临时工?
二
此外,还有人因为本次事件指责“资管业务去刚兑”的政策,我认为政策的大方向没有错,但一些细节上做得还不够。
陆金所是新政之后第一家出现问题不兑付的机构,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有位业内人士如此总结:垫付便是与政府作对;不垫付就是跟投资人作对。
响应监管号召与维护投资人利益之间孰轻孰重,大家一目了然。
当然,这些属于资管业务,我不多提,主要想借此讲一讲我们P2P网贷已经出现的“去刚兑潮”。
和银行等机构相比,P2P作为类金融机构一直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上面所说的矛盾会更加剧烈。
要是直接跟投资人说“咱们不兜底”,那我估计这家平台离完蛋也不远了,没有投资人的支持,平台再怎么合规也没有用。
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平台控制一家明面上没有任何关联的担保公司,随后以第三方担保的名义进行垫付。
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去刚兑的最终目的在于减少平台运营成本与资金杠杆,防止出现大面积群体事件,前面说的方法本质上还是自担保,不能长久。
因此在这最后6个月整改期内,平台可以开始尝试进行过渡,也即从高息产品开始逐步取消垫付。
比如拍拍贷和积木盒子有不少年化20%以上的项目,人家就明确表示:逾期了咱最多打个电话催收,不会垫付。但10%以下的低息项目则依然有风险保证金等措施维护用户体验。
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投资人的习惯,慢慢引导大家合理地看待“借贷”这一行为,抗风险能力强者继续玩这游戏,否则就及早退出,免得以后心里不痛快。
从投资人角度出发,更应明白P2P的本质是借贷行为,把投资理念从“高收益”转向“低风险”,不想着一夜暴富,才是最稳妥的方式。
其实这说难也不难,当初行业利率水平在20%多的时候,几家大平台已经下降到10%,投资人骂归骂,却也最终接受了这一事实,去刚兑说起来人神共愤,但迟早也会成为主流。
然而,关键的关键依旧在于监管部门,如何有效地引导平台完成这一任务。就像我前面说的:大方向没错但细节不足。
我最近观察下来,大多数投资人并不反对去刚兑,却反对在信披极度不透明的情况下去刚兑。
如果平台对借款人不做任何审核,或者审核后不披露任何有意义的信息给投资人,却坚持去刚兑,那谁敢投资呢?
说个最基本的,我投资之后至少要看到借款人的姓名(公司名)、所在地、财务状况等信息吧,否则两眼一抹黑都不知道钱借给了谁,这种信披有意义嘛?
事实是,目前不少平台即便在投资完成后的借款协议中也不予披露,难道我一个债主还没有权利知道把钱借给谁了嘛?
又或者,不幸逾期后,平台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提供借款人的联系方式,以便投资人也能主动参与到催收活动中来,也非常紧要,否则平台装装样子的催收有何意义呢?
此外,还有太多太多应该去关注的细节都没有被重视起来,这些都需要监管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政策一出就由他去,最后查封几个平台了事。
可以说,这几年关于P2P的监管政策出了很多也很有效,但还是远远不够!
说难听点,大多数平台并非为了什么普惠金融或服务实体,只不过就是开家公司赚钱罢了。
如果因为“去刚兑”而变相扩大了平台的营收能力,不去关心投资人的利益,即便最终达到降杠杆的目的,想来大家也是不会买账的吧。
有人将整改视为结束,我却把它当做开始,千万不要因为备案了就放松对平台的管控,否则只会出现一批“奉旨乞讨”的机构,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吧!
写着写着就开始扯远偏题,那今天就这样了吧,溜了溜了~
原创不易,点个赞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