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2017银行业新趋势盘点:拥抱Fintech,发力“新零售”

2017银行业新趋势盘点:拥抱Fintech,发力“新零售”

点击: 时间:2018-07-28

2017银行业新趋势盘点:拥抱Fintech,发力“新零售”1

岁末年终,复盘正当时。

我们总是在这个时候回顾这一年,哪些公司作为新星崛起,哪些企业英雄迟暮,哪些领域百花齐放,又有哪些行业从风口上跌落。

当然,我们做这些不只是为了缅怀过去,更是为了把握未来。

馨金融在今年还是会一如既往地为大家整理过去这一年的关键词,梳理出行业的发展脉络,同时尽力为大家展示出一个面貌清晰的行业未来图景。

—— 馨金融

2017银行业新趋势盘点:拥抱Fintech,发力“新零售”

2017年的银行业并不轻松。

首先,客户对于银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对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支付、储蓄和理财,而是金融服务与实用场景相结合,像水和电一样按需出现。这对银行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对银行现有的组织架构提出挑战。

其次,跨界竞争对手虎视眈眈。银行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对自身构成足够威胁的并非是同业机构,而是互联网公司。

微众银行与腾讯CDC发起的《2017银行用户体验大调研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有超过1/3的用户在银行资金占其所有流动资金的比例相对减少,这种现象在80后、90后年轻用户群体中尤为明显。这其中,有83%的人将资金转向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微信支付、支付宝则成为主流选择。

自带流量和客户的科技巨头跨界进入金融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震撼。美国摩拳擦掌中的GAFA(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和中国早已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BATJ(百度、腾讯、阿里、京东),他们所具有的技术和用户优势,以及提供极致客户体验的基因,才是银行真正惧怕的。

另外,监管层也在向银行业施压。以往银行凭借金融牌照和客户交易数据两大法宝,金融霸主地位很难撼动。然而以目前的技术来看,金融科技几乎可以完整蚕食所有银行表外业务,存款、贷款、资金管理、支付方面都已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国内的金融管制相对严格,腾讯的微众银行和阿里的网商银行依然取得了银行牌照,若远程开户对民营银行开放,腾讯和阿里相当于拥有全国性银行牌照。

在2017年里,银行业面对重重压力试图有所突破。五大行纷纷与互联网公司结成盟友,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自我革命;民营银行迎来"三年考",积极向监管层沟通获得更多业务资质;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开业,监管层开始鼓励商业银行稳步开展直销银行子公司试点;零售转型成为今年上市银行中报数据的一大亮点,未来5到10年对银行业利润贡献或超50%;央行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多家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 1银行与互金巨头强强联合

未来将围绕Fintech加深合作

2017年以来,大型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巨头的结盟引发广泛关注。

建行与阿里:

2017年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蚂蚁金服将协助建设银行推进信用卡线上开卡业务,为此前无法覆盖的人群提供信用卡服务。双方还将推进线下线上渠道业务合作、电子支付业务合作、打通信用体系,共同探索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创新模式。

工行与京东金融:

2017年6月16日,工商银行与京东金融集团在北京签署了金融业务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正式启动全面业务合作,在金融科技、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个人联名账户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

中行和腾讯:

2017年6月22日,"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中国银行宣布与腾讯集团将重点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普惠金融、云上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

农行与百度:

6月20日,百度与中国农业银行宣布战略合作,双方签署了框架性合作协议,同时揭牌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双方表示将共建"金融大脑",在客户画像、精准营销、客户信用评价、风险监控、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方向探索具体应用,并在金融产品和渠道用户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交行与苏宁:

8月22日,交行宣布与苏宁控股、苏宁金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金融、全融资业务、现金管理及账户服务、国际化和综合化合作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实际上,四大行与互联网公司的结盟不只是今年才出现的。结盟关系也并非限于一家银行对接一家互联网巨头,而是呈现多对多的特点,其中工商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最为积极,与BATJ都曾有过合作。

眼下,互联网公司牢牢把握着流量的入口,其体系内沉淀的数据金矿(交易数据、行为数据等)、以及逐步被证明有效的模型与技术对金融机构改变作业方式、降低获客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有着极大的诱惑。

但是它们缺乏相应的出口,需要银行的金融数据、信用能力、资本能力和相关的风险管控能力,释放自身数据、流量、客户和相关的资源优势,维持业务发展。因此,双方的结盟诉求也就顺理成章。

对于银行来说,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其内部正在发生两个维度的变化:

? 降低金融机构前端获客成本和中后台客户运营成本;

? 对一些标准化的、常规流程化的、低附加值业务岗加快替代。

半年过去后,银行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已初见成效。

以京东金融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推出的首款产品--"工银小白"数字银行为例,工行和京东金融的合作采取了B+B to C的模式,工商银行提供账户和各类金融产品,京东金融依托金融科技的优势通过场景包装让工商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更好的触达用户。

随着银行与互联网巨头的战略合作逐渐坐实,2018年将会有更多双方融合的新形态产品出现,真正的结盟关系成为大势所趋,未来双方的合作还会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

民营银行三周年

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2017年底,民营银行迎来了它的三周岁生日,此时获批开业的民营银行已达17家。从经营状况来看,目前首批开业的民营银行均已实现盈利。

据首批5家民营银行2016年年报,2016年5家民营银行净利润均取得大幅增长,较2015年全部扭亏为盈。

其中,网商银行的营业收入最多,为26.36亿元,微众银行净利润最高,为4.01亿元;不良率方面,5家银行均低于1%;资本充足率方面,民商银行最高,为42.16%。由于股东资源、定位和模式的不同,5家银行实力发展较为悬殊,定位为"互联网银行"微众和网商银行资产规模增长明显快于另外3家。

但民营银行发展依然面临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监管方面。在我国银行业面临变革、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的当下,监管部门对民营银行准入门槛始终没有放松。除了将注册资本由原来的10亿元提高至20亿元外,根据现行的监管体系和指标,银行同业占比不能高于三分之一,随着民营银行的发展,这项指标也或将被更严格执行。12月底,有消息称除了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之外,其余的民营银行线上借贷业务将暂停。

民营银行从成立到发展仅仅两三年时间,信用评级较低,因此不被国有银行认可,在开展银行相关业务时受到限制,比如基金业务要求业务开展三年以上方可获得基金牌照,但民营银行刚开业,没有基金牌照,永远不可能有开展业务三年的可能。

更为关键的是,受制于线下网点缺乏的限制,民营银行大多将自身定位为线上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的关键--"远程开户"至今未能实现,几乎没有哪家民营银行在揽储上有何高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务定位上,民营银行逐渐面临同质化的问题,虽然在已开业的17家民营银行中有多家明确表示定位为"互联网银行",但从实际业务情况来看,部分业务偏离之前的市场定位。如吸揽居民存款有限、资金运用以投资类资产为主,非标资产规模较大等。

实际上,除了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三家外,其他银行线上业务发展并不理想。许多民营银行发展依托当地经济,但同时也会因当地经济体量而受限。在远程开户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当地城商行、互金平台等机构的激烈竞争。

目前,尽管多家民营银行已开始盈利,但由于民营银行普遍经营时间较短,其贷款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检验。另外,民营银行的客户都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个人,在经济总体下行的趋势下,其资产质量将面临更多挑战。同时,多数民营银行为实业机构发起,金融业务和数据、征信、风控技术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总体上看,民营银行作为传统银行的补充,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尽管发展的前几年业务资质尚未完善,规模仍有待提高,但从长远来看,民营资本的进入势必会刺激银行业效率的提升,目前已有多家民营银行正在与积极监管层沟通,以求合规与创新的平衡。

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开业

直销银行会迎来春天吗

今年11月底,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开业,该行三大业务也同时亮相,分别为消费金融、小微企业融资和财富管理,三大业务主要对应的产品分别为百分贷、百兴贷和智惠宝。在定位上,百信银行重点关注支付、融资、理财等小额高频业务。

作为传统银行拥抱互联网的产物,近两年来直销银行迎来了较快发展。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和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直销银行评测与创新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8月末,国内设立独立直销银行APP应用的银行共计105家。在设立直销银行APP的银行中,城商行、农商行和农信社占总数的88.6%。其中城商行表现最为积极,共63家城商行上线直销银行APP。

然而,与海外先进同业相比,国内的直销银行仍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机构发展模式存在同质化现象,原生创新度不足,在顶层设计、产品创新、客户体验、风控与系统建设等方面表现并非突出。

在今年9月发布的一份题为《中国直销银行发展新机遇》的报告中,毕马威指出,国外大部分直销银行是以集团或母行下的独立子公司形式运作,在集团或母行内的价值和功能定位明确,且企业治理体系和水平已相对成熟,而国内直销银行基本是以总行的下设部门形式存在,经营缺乏独立性,容易受传统治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的约束。

总结来看,直销银行发展面临三大挑战:首先,由民间资本发起的民营银行体制约束较少,经营管理相对自由,领先的民营银行日益发展壮大,使直销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趋于激烈;其次,综合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大而全的用户获取入口、通过支付、消费等场景应用不断贴近用户,对直销银行发展带来挑战;另外,趋严的监管政策也对直销银行业务及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来看,直销银行子公司试点有望扩围。银监会副主席曹宇此前在百信银行开业典礼上表示,直销银行子公司试点具有重要意义,银监会积极支持商业银行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步开展直销银行子公司试点,同时将对其按照商业银行统一标准实施持续监管。银监会将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及时评估试点效果,适时扩大试点范围,探索不同形式的直销银行子公司试点经营模式。

零售业务崛起

未来5到10年对银行业利润贡献或超50%

根据2017年银行业公布的中报,零售转型成为今年上市银行中报数据的一大亮点。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占比自29%升至40%,民生银行的零售业务利润占比自10%增至27%,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占比分别提高了8个和6.1个百分点,达到38%和31.1%。

实际上,近几年P2P、消费金融等行业的发展迅猛,反衬商业银行在个贷业务上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从银行不断调整的业务结构来看,向零售业务转型,正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麦肯锡今年11月份发布的《中国Top40家银行价值创造排行榜(2017)》显示,根据40家银行2016年的贷款组合研究发现,银行贷款组合并未创造经济价值,价值毁灭来自对公贷款。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表示:未来5-10年,零售银行对于银行业的利润贡献会超过50%。

与此同时,银行业也应注意到,零售业务是对于用户体验要求较高的服务,在用户对于定制化、个性化有着更高要求的今天,如果不能做到精准营销,对前、中、后台进行全流程的优化,传统金融机构的零售业务很难比拼得过更注重用户体验的互联网公司和金融科技巨头。

微众银行今年发起的用户调查显示,银行业要优化用户体验,至少还要做到三点:

一是用户的深耕--识别差异化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二是服务的深耕--简单便捷、重视细节是银行服务提升的方向。更加简单便捷地使用产品和服务已成为用户的核心需求之一,而简单便捷包括:容易理解、操作无障碍、花费时间和精力少;

三是品牌的深耕--市场同质化严重,提升银行品牌影响力,加强与用户的情感联系。

多家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

服务"中小微"将成未来重要方向

自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以来,监管层三次喊话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

在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再次强调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首次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9月30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根据国务院部署,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规定凡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上述措施将从2018年起实施。饥渴资金多时的商业银行终于迎来了普降甘霖。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降准一定程度上会使商业银行开始集中发力于其以往并不那么重视的小微、三农、个人等普惠金融领域。2017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均成立了普惠金融业务,目前,工、农、中、建四大行和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总行层面设立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

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银行自身风控能力的提升,中小微企业、三农和个人等"长尾客户"将会逐渐受到传统银行的重视。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部,开展相应业务。


标签: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