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我与行业高管聊了聊消费金融问题
新金融行业向来“喜新厌旧”,风口轮转、热点更迭的速度一直特别快。在这样的趋势下,还能一直活跃在人们视线中的,消费金融行业算是为数不多的一个特例。
尽管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相对稳定,一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势头,但是由于监管政策、市场环境的转变,整个市场格局却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从最早迅速崛起到现在存在感越来越弱的P2P,到一直通过流量优势强势扩张的电商分期,还有昙花一现的现金贷平台们等等,当然也有持牌机构们。不同“阵营”之间的力量此消彼长,市场格局也在快速变化。
最近,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了自己的2017年财报,几乎全部业绩大涨、利润暴增。尤其随着去年整治现金贷、网络小贷公司等一系列政策的发布,持牌机构们似乎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消费金融公司们的发展现状和未来,馨金融与马上消费金融的CEO赵国庆,以及另外两位希望匿名的消金公司负责人们聊了聊。
关于消费金融公司的新策略、新角色,关于消费金融市场的新格局、新趋势,他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馨金融就一些核心问题,对这些消金公司掌舵人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关于市场格局:
消金公司的市场占比会大幅提升
在过去短短四五年时间里,消费金融市场的供给方非常多元,形成了群雄逐鹿的格局。根据不同标准,他们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但是总体上,有几类主要参与者:
商业银行(包括商业银行的零售部门、网银部门、直销银行、当然还有信用卡部门)、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P2P平台、还有线上场景的互联网平台等等。
根据目前的数据来看,截止到2017年底,国内消费金融市场的规模(扣除掉购房贷款)在10万亿左右,其中信用卡业务占比超过一半,而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规模不超过3000亿,也就是占比在3%左右,比例很小。
但是未来,整个市场蛋糕会变大,而消费金融公司的份额有望提升。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研究室统计的数据显示,如果按照每年20%的增速计算,到2020年国内消费金融信贷市场规模将达到20万亿;同时,消费金融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比,可能达到25%甚至更高。
一位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强调,“现在的消费金融公司很像20年前的信用卡业务,在大的市场环境推动下,专业的力量和机构中间,一定会成长出一批千亿级、几千亿级的公司出来。”
2.关于未来趋势:
从贷款到综合金融服务
消费金融公司是一个专营机构,业务线单一、消费场景有限等都是横在它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不少消费金融公司都在考虑跨界合作,以弥补不足。
可以看到,过去几年里,一些消费金融公司与银行、互联网平台之间在获客、风控等方面展开合作,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未来,还会进一步与基金、保险、信托等展开合作,将产品扩展到贷款之外。
他们认为,为用户提供更加完整的金融解决方案,一方面是提供更多元的价值,更重要的也是提高用户粘性。
当然,不同消费金融公司在开放合作的尺度、合作的业务方面也会有自己的考量。比如一些涉及到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以及品牌声誉等方面的业务,一部分公司会选择自建团队和自主研发。
例如,马上消费金融的CEO就表示,要坚持自建运营团队、呼叫中心、催收团队,就是担心外包之后会出现不可控的风险。
3.关于核心能力:
从规模论到能力论
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早期,其实是非常“唯规模论”的,这一方面与其盈利模式有关,消费金融业务可以通过快速做大规模来提升利润,掩盖坏账;另一方面规模大小往往也是决定其获得融资和市场关注的重要指标。
然而此前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消费金融业务的监管政策,包括利率红线、杠杆率等都不再利于这种规模优先模式,这也逐渐倒逼所有从业机构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控制成本、提升效率来提升利润率,而非简单粗暴的规模扩张。
再比如,随着助贷模式被禁,消金公司很难再将风险外包,无法继续通过保证金、代偿、回购等方法解决风控能力的问题。这就倒逼金融机构必须回归到能力构建上,能力将优于规模,能力将优于盈利。
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开始把精细化管理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因为随着市场发展愈发成熟,监管制度愈发严格之后,原本因为特定的渠道资源或者率先进场而带来的优势渐渐消退。
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控制成本、优化体验、挖掘价值等,成为了成败的关键。
4.线上与线下:
孰优孰劣,如何抉择?
在诸多需要精细化运营的业务节点中,获客被看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获客方式会直接决定商业模式的不同,线上和线下的消费金融业务有着截然不同的逻辑。与此同时,获客成本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最终利润。
不同消费金融公司在获客方式上的选择差异很大。第一批成立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们大多选择了布局线下,以捷信为代表的线下地推、驻店模式在发展早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直至现在捷信也是所有消费金融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平台们在消费金融领域获得巨大成功,之后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们开始逐渐布局线上,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甚至2015年招联消费金融开业时,已经完全抛弃了线下布局,专心线上业务。从2017年业绩来看,似乎全面押注线上的招联也是表现最好的一家。
线上与线下到底孰优孰劣?哪个成本更低?线上真的能够全面碾压线下吗?
关于这些问题,我听到最多的答案是,单从成本来说,线上线下可能是趋同的,目前线上可能还要高于线下。而如果具体到公司,线上线下各有优劣,要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从线上来看,流量越来越集中,主要由巨头掌握,这种情况下流量价格很难降低,这是各个公司面对的共同问题。
如果消费金融公司要降低成本,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种方式是自力更生,比如自建线上场景,通过APP、微信公众号等自主获客,减少外部依赖;另一种就是为合作方带来更大的价值,与互联网巨头之间产生协同效应,通过提供附加价值间接降低获客成本。大部分情况下,这两个路径需要兼而有之。
而从线下来看,一些传统优势依然存在。比如通过线下的渠道可以触达一些互联网不能激发需求的人,而且线下的客单价要比线上高出许多。但是与线上一样,成本问题也在成为最大的障碍。
以线下模式的代表捷信为例,根据此前媒体测算,每完成一笔贷款金额2500元的POS贷,捷信的利息及手续费收入为600元左右,然而与之相对应的人力成本、商户返佣以及宣传费用等累计超过400元。
因此捷信在2017年年报中强调,捷信中国在大力推行ALDI模式,即POS贷中直接跳过销售代表这一环,捷信直接培训商户店员或店长,让商户直接为客户办理分期,以此达到优化成本的目的。
未来,我们可能看到的趋势是,持牌机构对于线上线下渠道的选择可能更多取决于自身的优势,包括股东资源和历史积累等等。只要能够在其中找到一个小切口,比如更有效的线上流量资源或者更低成本的线下拓展模式,都可能在巨大的市场蛋糕中保留属于自己的一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