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伊利风波沸沸扬扬:谁是房间中的大象?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社会开辟了新的公共空间,言论的自由度得到空前的释放,各种观点猛烈碰撞激发社会思考。但还有为数不少网友为了博取眼球而去肆意煽风点火、浑水摸鱼,有意无意地成为网络谣言或恶意炒作的帮凶,但也只是充当帮凶的角色。
近日伊利事件闹得沸沸扬扬。3月26日,一个“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被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在网上风传。天生喜爱挑战权威的自媒体和网友又有了发挥的空间,那么伊利事件中到底孰是孰非?
无利不起早:自媒体人小说题材曝“黑料”
邹光祥、刘成昆在网络上发布各种“黑料”后,伊利公司发布书面报案和澄清公告,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依法开展侦查,以涉嫌寻衅滋事罪、诽谤罪将犯罪嫌疑人邹光祥、刘成昆抓获。而这一点却被天生喜爱挑战权威自媒体人,甚至普通网友针对性的诟病,也被一些跟风的大V解读为“文字狱”。
是什么导致伊利在澄清公告发出,自媒体人邹光祥、刘成昆被抓后,却还被持续误解?笔者认为答案是因为人,一些自媒体人的逐利性。众所周知一些自媒体人通过曝“黑料”赚取“粉丝”和“广告费”。
而这次的伊利事件中,刘成昆更是突破题材限制,使用小说的形式对伊利进行诽谤。在商讨涉及“伊利公司董事长外逃”的“新闻”时,刘成昆对该同行表示:“只能用小说的形式,信息源不扎实。”“可以搞一个小说系列,不好写还没实锤的都用小说的写法写,估计很快粉丝就有了。”
而后办案人员先后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刘成昆、邹光祥进行传讯。刘成昆到案后也承认,“我的直接目的就是想引起公众的注意,做大公众号,让‘天禄财经’公众号火起来后,我也可以成为社会名人,就有人给我投资广告了,这是我的赢利点。造成这个局面我觉得很痛心,很后悔,也很害怕。我向伊利公司员工、奶农、经销商道歉。”
在刘成昆、邹光祥已经承认被依法被拘留的前提下,很多大V却依然将这起事件各种拔高,将警方依法跨省追捕的事件解读为“文字狱”。甚至还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文字功底,拿《人民的名义》中的人物做比喻,硬生生的偷换了概念。
笔者认为,不论是自媒体人邹光祥、刘成昆,还是部分大V,他们多半是无利不起早的,而他们身后的怀揣利益糖果的幕后黑手,又会是谁呢?
房间里的大象:幕后黑手身份明显
涉及此次伊利事件的利益相关方有投资人、奶农、自媒体人、伊利内部相关人员等。首先分析投资人,众所周知投资人和企业绝对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虽然投资人也相对了解企业的情况,但也难以做出损害企业商业名誉的事情。至于部分自媒体人属于无利不起早,他们仅仅是幕后黑手的棋子。
然后是前阵子的伊利抓奶农事件,笔者认为先不谈奶农被抓这件事是否合理,就算真的不合理,仅仅凭一些奶农,难以有能量让众多自媒体和大V站在他们一边,并且奶农对伊利也没有足够的了解,他们不具备实施手段的基本条件。
而这一系列针对伊利的谣言是有计划、有预谋的,这些谣言案件背后的黑手一定对伊利管理层非常了解,而且有一定的能力,因此自媒体自发行为或者奶农的嫌疑可以排除了。于是基本上先可以确定,只有伊利内部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有足够的了解,并且有足够的能量可以对伊利采取这样的手段。
而在伊利内部相关方当中,基本上就只有潘刚、郑俊怀、张三林这三人。首先是潘刚,根据网络上各种媒体的报道,其作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的潘刚去抹黑自己企业概率是最小的。
而张三林是这三人中,是有过抹黑伊利前科的人。早在2011年其就在网上贴出一封名为《内幕惨不忍睹:伊利被这样掏空掏尽》的实名举报信,伊利股份也曾以为这篇“万言”举报信而停牌。而在事件水落石出之后,众人已经了解到2005年,张三林就已经达67岁高龄了,怀疑他继续抹黑伊利,显然在2011年就已经不符合逻辑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张三林曾经是伊利股份前任董事长郑俊怀的助理。
郑俊怀现在是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的现任董事长。郑是一个有着确凿前科的人。据公开报道显示,2005年12月31日,伊利集团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郑俊怀等人挪用公款一案,在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郑俊怀等人参与挪用公款1650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出狱七年后,郑俊怀频频出入法院,张剑秋认为:“郑俊怀一直通过起诉、威胁、谣言等手段,胁迫呼和浩特市政府和伊利集团把一些他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股票、资产,落实到他的名下。”
2014年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判决郑俊怀起诉呼和浩特市投资有限公司败诉之后,郑依然不断的制造谣言中伤伊利及其管理层。而每次的诽谤都导致伊利的股价巨大波动,对股东、企业、员工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而现任伊利的现任执行总裁张剑秋在接受采访指出:“郑俊怀当年挪用公款的犯罪事实东窗事发后,他要求时任公司董事会配合他造假,掩盖这一犯罪事实。但是对于这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董事会成员和审计委员会成员都拒绝签字,所以他对这件事一直怀恨在心。”在张剑秋看来,这正是郑俊怀2008年出狱后,“对企业和管理层造谣中伤”的原因之一。
在笔者看来,虽然一些媒体指出郑俊怀已经68岁高龄,并且忙于带领红星集团的团队管理,但作为与伊利展开竞争的红星乳业的的董事长,同时又有动机、有能量、有前科、对伊利企业也有足够的了解的人,郑操纵一众自媒体人和大V引导伊利事件整体跑偏的概率是最大的。
刘成昆在在其运营的“天禄财经”微信公众号上还发布了一篇《郑俊怀重新出山再创业 乳业教父传奇经历堪比诸时健》的文章,对郑俊怀极力赞美,塑造出一个“含冤入狱的中国乳业教父”形象,文中记录了大量一起吃饭聊天的细节。
可见作为棋子的刘成昆和郑俊怀非常的熟识。但郑却在委托律师发表声明中,强调自己和这些自媒体涉案人员并不认识,真可谓是掩耳盗铃,双方前后说法不一,这一矛盾反而增加了郑俊怀本来就已经非常大的作案嫌疑。
诚然,我国赋予了公民言论自由。但不论是造谣者还是传播着,都势必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在“张三林”事件中,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人民法院对原《内蒙古商报》社社长等4人因故意编造、传播对证券交易有影响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市场,被判处8个月至1年零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以1万到3万元罚金。
即便是有这样的先例,部分自媒体人还是为了点击量铤而走险,这说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未完善,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惩戒力度。不然,几则未经求证的谣言,通过某些网媒发出,经“嫉恶如仇”的网民群体进行大范围的转发,最终的结果只会闹得人心惶惶,给谣言主角带来很难磨平伤害的同时,对整个社会也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因为谣言除了传播速度快之外,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极具蛊惑性,严重的谣言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大众的心智,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一般的谣言即便后来辟谣了,也会对新媒体的公信力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信息传播的效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