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互联金融的伟大叛逆
如果把2013年余额宝的诞生看做互联网金融元年,那么在2018年迎来的新金融行业五周岁生日,无论如何都值得”庆祝“一下。
而作为一个行业的观察者、记录者,唯一的“庆祝方式”可能就是为它写点什么,让经历过的人不要忘记,让后来的年轻人还有机会了解这段过往。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则是从2013年开始说起,一年一年地复盘了整个新金融行业走过的路,包括P2P、众筹、支付、理财等等各行业,涵盖了监管政策的变迁,以及各个细分领域的起起落落。
文章的作者董老师和我一样,是这个行业的长期观察者,虽然他说这是一篇手记,里面有很多他自己的感受和视角,但这也是这篇文章更有价值的地方。无论是经验丰富的从业者,还是刚入行的小朋友,都值得一读。
余额宝在最近迎来了五周年生日,静悄悄地。
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的标志,余额宝这五年,正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第一个五年。
从一炮而红,到快速膨胀,再到戴上紧箍咒,最后向金融机构开放,余额宝的每一步都是时代沉浮的缩影。
其实,我们所说的互联网金融几乎可以等同于移动金融。没有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跨越式发展,就不会有互联网金融及金融科技的崛起。
从根本上而言,互联网金融可以视为最近一轮金融自由化下的蛋,要归功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市场准入放宽。
在更宽广的视角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经历了一轮货币宽松与加杠杆的过程,尤以中国为甚。这场史无前例的流动性盛宴造就了新经济、新金融的勃兴,也造就了五花八门的套利与收割乱象。
如今,这场国际大盛宴正在散场,我们进入了一个去杠杆周期,强监管随之而来。传统金融面临收缩,新金融向着牌照回归。
还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但这五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变迁,必将在中国经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此过程中,有创造者,也有破坏者;有创新,也有骗局;有美好,也有阴暗。
仔细回想,这五年来,互联网金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了不起的变化。
我们已经很少使用现金,平时出门带一部手机即可,吃饭、逛街、打车……几乎所有场景都可以使用手机支付,无论在北上深还是小乡镇。
绝大部分个人金融业务都可以在线解决,我们跑银行网点和ATM的次数,从每周一次减少为每个月一次甚至更少。
我们可以轻松获得金融服务,拥有充分的选项,比以前效率更高、体验更好,再不用忍受一些金融机构的傲慢态度与诸多霸王条款。
金融覆盖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惠及越来越多蓝领工人和小镇青年,没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指望金融机构业务下沉,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普通中国人来说,互联网金融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了。而这一切,不过短短三五年间的事,称得上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大变革。
虽然至今依然存在一大堆问题,还制造了很多麻烦,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市场终将出清,而向上生长的力量会自我进化。
多年前,约翰·戈登写过一本书《伟大的博弈》,令我印象深刻。它讲述了华尔街跌宕起伏的发展史——尽管华尔街始终不乏骗子、强盗,并且一次次金融危机祸国殃民,但它依然是美国崛起并始终引领全球的至关重要的原因。华尔街从不完美,却是伟大的。
在我看来,中国互联网金融走过的这五年,就是一场不完美却伟大的叛逆。
我试图记录这一切,尽管很可能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尝试。因为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一个不太严谨的词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
所以接下来你看到的,姑且称之为一个旁观者的个人手记吧。
1、2013年,这世界变化快
“2013年6月20日,这个疯狂的一天,足以载入中国银行间市场史册。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在近年来很长时间里,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
在余额宝横空出世的那几天,我在《第一财经日报》头条写下这段话。我负责的条线是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传统的不能再传统。
那时候,中国金融市场遭遇了一场“钱荒”,货币市场利率飙升,流动性高度紧张。
在当时专业财经媒体的视野里,小贷、担保、融资租赁乃至信托,都算很偏门的“新金融”,更何况P2P、数字货币等新奇物种。
我在报社的老师柏亮,是国内媒体界最早系统性关注新金融的人。他在2012年成立了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招募了多名年轻研究员,其中就有后来名声大噪的天才少年李钧。
进入2013年,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国内最活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机构。在余额宝问世后不久,这个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一场高规格的互联网金融论坛,还发布了中国第一本P2P借贷行业白皮书。
余额宝的出现,对以往的基金产品乃至所有理财产品都是一次降维打击,它的一炮而红震惊了中国金融市场。由于这类产品本身门槛不高,很快遍地开花。
在那个钱荒之年,资金价格水涨船高,货币基金收益率非常惊人,余额宝们一度到了7%。
存1万,1天可以赚1块多,随时可以取现——这是人们对互联网货币基金的普遍认知。对比活期存款低到可怜的利率,以及取用不便利的定期存款,余额宝们有着压倒性优势。
那会我忙着报道钱荒,紧盯央行的一举一动,没有特别注意外部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我所关注的一行三会及传统金融机构来说,同样如此。
回过头看,余额宝的出现重新定义了支付宝以及整个支付行业,并开启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时代。
某种意义上,没有余额宝,就没有作为超级入口的支付宝,不会有蚂蚁金服的今天。在余额宝上线之前,我手机里的支付宝钱包很多天才会打开一次,用途是还信用卡、交电费。
与余额宝同期走红的是比特币。我最早在2013年初开始接触比特币,那时候大概10几美元一个,我一头雾水,没有深究。
始料未及的是,进入四季度,比特币开启了一波疯狂行情,从人民币1000到2000,再到3000,直到6000,超过国际金价……
当时一位自称投入几十万到比特币的朋友告诉我,比特币未来价格一定会到10万美金,并且建议每个人都拿出家庭资产的10%予以配置。谨小慎微的我并没有听进去。
然而比特币带来的巨大冲击,是切实存在的。我们没法理解:一个虚拟的、没有中央银行背书的货币,事实上只是一串代码,居然可以值那么多钱?
余额宝与比特币,在2013年深深震撼到了我。
另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是微信。我在2013年7月创办“债市观察”,是国内金融市场最早的一批专业自媒体,这种去中心化的新生媒体形态所展现的生命力,同样惊到了我。
我感觉到这个世界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那些我还摸不着头的变化。于是我感到焦虑——我的自我更新能力正在大幅下降。
这种焦虑促使我在2013年末离开了报社。
2、2014年,宇宙大爆炸
我加入刚刚诞生的****,国内第一家专注新金融领域的第三方机构。“零壹”取自二进制,代表新技术。
在创立****之前,柏亮和李钧作出了诸多开创性的贡献——发布了中国第一本P2P借贷行业白皮书,翻译了第一本系统性介绍美国P2P行业的《Lending Club简史》,李钧还和巴比特创始人长铗等人联合撰写了《比特币:一个真实而虚幻的世界》。
另外不为人知的是,柏亮、李钧和后来参与创办****的李耀东,一起写了一本小册子《互联网金融的三个层次》,它得到了一些知名学者和监管人士的认可。在这本小册子的基础上,李耀东在2014年推出《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是国内第一本全景式阐述互联网金融的著作,影响颇为深远。
2014年初,我们推出了国内最早的新金融媒体平台,我得以专心观察这个新世界。
这一年开年,人人贷母公司人人友信获得由挚信资本领投的1.3亿美元融资,整个市场为之亢奋。随着P2P行业全面爆发,各式各样的创业者与投资方都进来,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春节返乡期间,我感受到到余额宝的惊人影响力,其用户群体正在快速下沉。与此同时,监管压力不断上升,围绕该不该对余额宝征收存款准备金的争议随之而来。
当然,那时候监管部门对这些新兴的金融形态,采取了非常宽容的态度,乃至在多年后被视为“绥靖”。“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被写进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春节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微信红包突然火了。
起初这只是微信的一次试水,希望将春节发红包的传统搬过来。就像余额宝的意外爆红一样,微信红包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并彻底激活了微信支付(财付通),令后者拥有了与支付宝一决高下的资格。
今天早已深入人心的二维码支付,当时还处于早期阶段,并且因安全性与合规性受到质疑。2014年3月,央行宣布暂停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线下二维码支付业务。
不过,移动支付的浪潮浩浩汤汤而来。那时候滴滴与快的之间的补贴大战全面开火,其背后正是阿里与腾讯两大巨头的支付之战。
在2014年,众筹还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众筹的发展前景并不亚于P2P,也因此成为许多巨头布局互联网金融的一个标配。以追梦网创始人杜梦杰为代表的众筹创业者们一度炙手可热。
尽管在金融业务上起步比阿里巴巴要晚得多,京东在2月份率先推出“白条”,拉开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大幕。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战火还燃烧到了校园市场,分期乐与趣分期——肖文杰与罗敏,这两个江西人的对决才刚刚开始。
在2013年末修订《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之后,银监会从这一年下半年开始大幅放开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兴业、招联、海尔、苏宁和马上等消费金融公司密集获批。
2014年10月,脱胎于支付宝的蚂蚁金服正式成立。我们很看好它,却不可能想到,三年多之后它会成为估值1500亿美金的超级巨头。
2014年末,被视为全球P2P行业领头羊的Lending Club登陆纽交所,市值一度超过百亿美金,将贯穿全年的亢奋带向了一个空前的高点。
对支付行业来说,一个历史性事件是,2014年12月12日,支付宝大举进军线下收单业务,战火烧到银联大本营,扫码支付以迅雷之势风行开来。
银联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政府之手拯救不了自己,只能自救,何况还要面对境外银行卡组织的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之下,曾主导中国债市大革命的时文朝,带领银联开启“二次创业”。
这是P2P最火热的一年。根据****统计,当年12月,P2P行业新增平台接近300家,达到历史最高值。当年末,全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2000家左右。
与此同时,一些骗子和坏人也进来了。一家名为e租宝的平台突然崛起,它的广告登上央视和地方卫视,江湖上流传着关于其神秘背景的传闻,令人不明觉厉。
那时候没有人想到,这是一只最终改变了历史的恶魔。
3、2015年,黄金时代及其终结
如此高歌又一年,直到e租宝的崩塌。
多年后我们才意识到,在短暂的黄金时代背后,原来早就千疮百孔。
1月4日,李总在深圳见证了腾讯旗下微众银行——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的首笔贷款业务。他表态说,“你们要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闯出一条路子,给普惠金融、小贷公司、小微银行发展提供经验。”
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授权蚂蚁金服旗下芝麻信用、腾讯旗下腾讯征信等8家市场机构开展个人征信准备工作,令行业人士热血沸腾。
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到“互联网金融”,并表述为“异军突起”,要求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其对互联网金融的扶持态度可见一斑。
这种扶持态度,还激发传统金融巨头高调进军互联网金融,这是前所未有的。
3月23日,工商银行在北京高调发布酝酿已久的“e-ICBC”品牌,成为国内首家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的商业银行,正式加入互联网金融战局。
草根创业者们并非对巨头进场没有担忧,但更多的还是期待与兴奋——正规军进场,意味着整个行业更容易获得合法性。
5月7日,一直呼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李总,亲自造访中关村创业大街,引起了轰动。
据人民网报道,“走进位于创业大街的3W咖啡。他坐在一张木椅上,喝了口香草味卡布奇诺咖啡,并与青年创业者们谈天……还与正在接受创新创业培训的学员们聊围棋,鼓励卖牛肉米粉的大学生创业者……”
一副热火朝天、前程似锦的气象。无论对一心想做事的草根创业者,或是希望趁机搏一把的投资机构,又或者希望捞一把就跑的骗子,这都是最好的时代。
这一年4月,蚂蚁金服推出“花呗”和“借呗”,随后不久微众银行“微粒贷”上线,互联网消费金融真正迎来爆发期。
在校园市场,分期乐与趣分期激战正酣,鉴于中国校园市场的巨大潜力,它们成为风投的宠儿,分别获得了京东与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与之相关的争议与风险正在慢慢发酵。
遗憾的是,互联网众筹高开低走。2015年8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将“私募股权众筹”修改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证监会则印发《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将“股权众筹”界定为“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 。
由于监管部门并没有发放股权众筹牌照,这使得市场上所有的所谓股权众筹平台,事实上都成了“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行为”,众筹平台的活动空间被卡住了。
相形之下,P2P行业依然在野蛮生长,上半年新增P2P平台超过1000家,行业里融资案例一个接一个。不过,问题平台的数量正在剧增,单月问题平台的数量逐渐接近新增平台,坏典型太多,整个行业的形象在不断下滑。
P2P还沾上了一个大麻烦——P2P配资。这一年夏天,A股市场再现股灾,场外配资被职责为股灾元凶之一。
事后来看,我们低估了这场股灾对金融监管走向的影响——它或许让最高层意识到金融市场比预期的更加混乱而脆弱。
蚂蚁金服在这一年树立了作为新金融标杆的地位。当年7月,蚂蚁金服宣布完成A轮融资,引入包括全国社保基金、国开金融、国内大型保险公司等在内的8家战略投资者,市场估值超过450亿美元。
几乎在同一时间,支付宝9.0版本正式发布,大幅增加了社交元素,被视为支付宝应对微信支付猛攻的重要举措,也为2016年末的那场风波埋下了伏笔。
这一年,借助微信的影响力与活跃度,微信支付全面开挂,支付宝苦心经营十年之久的市场领导地位第一次面临重大威胁。毕竟,支付才是蚂蚁金服的王牌,是绝不能够输掉的战争。
两大巨头的补贴大战此起彼伏,并强势炸开了市场。我们很快习惯扫码支付,去ATM取现金的频率越来越低了。
传统的支付巨头银联亦在探路。当年12月,银联和苹果公司宣布合作推出 Apple Pay。当时我们就不认为它具备颠覆扫码支付的可能性,因为在支付这件事上,技术领先并不意味着胜利,更重要的是服务和体验。
行至年尾,很多人在兴奋与喜悦中憧憬着2016年。然而,e租宝的倒掉,改变了这一切。
2015年12月16日,e租宝涉嫌犯罪,被立案侦查,不久后警方公布e租宝非法集资500多亿。原先的所谓特殊背景被证明是子虚乌有。
那时候,太多太多的人们,既沉浸在互联网金融的乌托邦神话中,又夹杂着对特权的荒诞幻梦。
e租宝是一面镜子,照出了黄金时代的阴暗面。
4、2016年,风向变了
当你在房间里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不要惊慌,因为肯定还有一大群蟑螂。
紧接着完蛋的是泛亚,昆明市政府宣布对泛亚立案侦查。在此之前,泛亚兑付危机暴露,涉及全国几乎所有省份,共牵涉22万户投资者、430亿元资金。
之后爆出的大雷是快鹿系。这个民营金融集团一手打造了当时知名度颇高的电影《叶问3》,在上映后因“偷票房”引起社会关注,随后快鹿系控制的十多个互联网金融平台爆发危机。
e租宝们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极其恶劣的,尽管其本质是打着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等幌子的**行为,却对互联网金融的形象造成了无可挽回的重创,并推动金融监管大转向。
以e租宝的覆灭为标志,从中央到地方,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安部门的介入成为新常态。
从这个时候起,互联网金融这个词,越来越多地与跑路、骗子、非法集资等词汇紧密联系在一起。曾经让我们为之自豪、为之亢奋的互联网金融,臭了。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表述变成了“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并提出“扎紧制度笼子,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
于是,防风险开始压倒促发展,中国金融市场的强监管时代,渐渐拉开帷幕。
两会结束没多久,2016年4月,从中央到地方,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正式启动。根据计划,这项整治工作会在一年内结束。时至今日,这场大整治依然未完成。
眼看监管形势大变,这一年,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一夜之间成了金融科技(fintech)企业。草根的互联网金融创业者,将获得生存空间乃至合法性的指望,寄托到了科技身上。
2016年4月,****率团赴美参加Lendit峰会,我们发现,大洋彼岸的风向,同样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旧金山,我们与当地行业资深人士的交流中感受到:美国业界对P2P的认知,已经从最初的狂热走向理性,他们不再妄言P2P颠覆银行。
在资本市场上,曾经的行业神话Lending Club股价在2015年以来一路走低,市值大幅萎缩,从侧面印证了美国市场的热潮正在降温。
在那次峰会上,我们见到了Lending Club创始人Renaud Laplanche,他在主旨演讲中侃侃而谈,风采依旧。而始料未及的是,一个月之后,Lending Club爆出了欺诈丑闻,Renaud Laplanche被逐出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
你不得不感叹命运的神奇。当中国市场面临崩塌的时候,美国同行亦陷入了困境。
这一年,P2P行业的新增平台越来越少,问题平台越来越多,包括一些老平台。相比互联网金融,P2P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等四部委正式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网贷平台的信息中介定位,采用备案制,并列出一长串负面清单。
那时候,P2P行业高管纷纷表态拥抱监管,他们本以为一切尘埃落定,未曾想过,这不过是一场漫长的等待与煎熬的开始。
与P2P同时陷入危机的还有校园贷市场。当“裸条”、“大学生跳楼”等负面新闻在互联网被引爆之后,此前就备受争议的校园贷面临万夫所指。
早在2016月3月发表的《校园分期:原罪与扭曲》一文中,我曾经提到:目前的校园分期业务,已经被资本所扭曲,除了信用风险,还面临舆论风险与政策风险。再这么玩下去,哪怕央行、银监会不吭声,教育部和高校恐怕也不会熟视无睹。
后来发生的一切印证了我的判断。面对监管高压,趣分期干净利落地宣布转型,退出校园市场,并更名为趣店集团,它的下一站是现金贷。分期乐则选择了一条相对温和的改良之路。
在支付市场,这是微信支付大获全胜的一年,其市场份额越来越接近支付宝。除了微信红利的持续显现,在2015年末腾讯与美团正式结盟之后,后者庞大的地推团队帮助微信支付弥补了在线下的短板。
中间的插曲是共享单车大跃进。如同网约车战争一样,摩拜与ofo之间的对决,很快又异化为腾讯与阿里的支付之战,场景才是关键。
面对微信支付的步步紧逼,支付宝一度自乱阵脚。2016年11月,一直苦苦折腾社交的支付宝搞出“圈子事件”,遭遇空前的声誉危机,董事长彭蕾不得不出面道歉。
“圈子事件”很大程度上推动蚂蚁金服最终放弃做社交。而另一起负面事件,则推动它进一步去金融化。
这就是在一度金融市场引起轰动的侨兴债事件。正如我在《蚂蚁金服的中国式CDS游戏》一文中阐述的那样,蚂蚁金服深陷于盘根错节的金融游戏,迷失了自我。
这大概是蚂蚁金服成立以来最灰暗的时刻。后来,它回归科技,超越自己,走了出来。
2016年末,蚂蚁金服战略投资大搜车,后者随即推出汽车融资租赁产品“弹个车”, 点燃了汽车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热潮。
事实上,那时候即将全面爆发的是现金贷。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秘密。
数字货币亦正在新一轮大牛市的前夜,史上最不可思议的ICO收割游戏即将登场。
山雨欲来,狂欢将至。
5、2017年,最后的狂欢
进入2017年,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金融监管的收紧。
这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互联网金融的时候,语调空前严厉:“对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
很多人选择谨慎与观望,也有人选择铤而走险,赶在监管落地之前,来一场大收割。
现金贷成为贯穿全年的主角。比起P2P和消费分期,现金贷的盈利模式非常直观。而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令从业者几乎可以零风险、低成本获取大量用户数据,也为这条模式铺平了道路。
最早试水现金贷的平台,很大程度上将其作为征信手段,用于获取数据、测试模型,由于人均放款金额很低,因此哪怕坏账偏高,依然有利可图。不仅如此,他们慢慢发现了一个秘密:
只要获客成本可控,借助基本的反欺诈手段,根本用不着专业的风控模型与风控团队,敢放钱就可以赚钱——当利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坏账率就没那么重要了。
早在2016年下半年的时候,这就逐渐成为行业里心照不宣的共识。只不过有人胆大,有人保守。
很快,成百上千家现金贷平台冒了出来,发展到后来,其数量之多绝不亚于P2P巅峰时期。现金贷业务模式如此简单粗暴,乃至沦为低门槛的流量生意,对一些投机者来说,如此直观的暴利门路可谓千载难逢。
头部平台一个月赚1个亿、2个亿的消息迅速流传开来,反过来吸引更多人铤而走险,与监管部门赛跑。很多转战现金贷的P2P平台发现,在P2P行业亏损了几年的钱,通过现金贷几个月就全部赚了回来。
依托移动互联网,在现金贷业务中,小额、超短期、高频可以同时并存,而且运营成本边际趋零,这使得现金贷成为极其高效的超级收割机。
在这场末路狂欢中,传统金融机构并未缺席。某种意义上,它们继续躺着赚钱,高息向现金贷平台提供融资,并且要求后者兜底,还无需承担道德风险——暴利要分大头,脏水远远躲开。
在现金贷大爆发的同时,强监管形势进一步明朗。
2017年7月,一场最高规格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
到了这个时候,一些头部平台开始着手转型,至少对外口径上更多鼓吹金融科技、智能金融、对外赋能……
从2017年10月起,互金平台赴美上市掀起一个小高潮。这波上市的平台,无论趣店、拍拍贷还是乐信,它们财务数据的大幅改善,均主要归功于现金贷业务。
这场上市潮,堪称现金贷的“极乐之宴”,尽管人们都知道时日无多,却没想过会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结束——趣店风波影响了历史。
趣店上市当天,其第二大股东昆仑万维董事长周亚辉第一时间发文“揭秘趣店投资全过程”,洋洋洒洒一万多字,除了因高调炫富引起公众反感,还暴露了诸多敏感信息。这之后,趣店董事长罗敏的一篇不成熟的回应,彻底将趣店及整个现金贷行业推向舆论危机的深渊。
紧接着,现金贷监管新政迅速落地,力度超过市场预期。舆论危机倒逼监管变本加厉,这在历史上发生过许许多多次。
在监管强力介入之后,现金贷行业的信用风险大幅上升,从忙着放钱到忙着收钱,进入大逃杀时刻。
至此,现金贷行业,进入清场与招安的下半场。
事实上,招安,或者更好听的提法——和解,是2017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核心关键词。
最引人瞩目的是BATJ们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联姻,典型案例是蚂蚁金服与建设银行、京东金融与工商银行、百度与农业银行。
与此同时,互金巨头正在去金融化,在金融科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不做金融做科技。
蚂蚁金服又一次走在了前列。2017年初,蚂蚁金服宣布,以后只做技术(Tech),帮助机构做好金融(Fin)。在6月份的蚂蚁财富开放平台大会上,蚂蚁金服将自身定位为一个科技公司。
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加快转型升级,开始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展现实力。
以建设银行为例,这家银行在2017年大力发展现金贷产品“快贷”,全年新增贷款余额1274.64亿元,丝毫不逊于微众银行和蚂蚁借呗,更是秒杀所有其他现金贷平台。
在行业里素以创新闻名的招商银行和平安集团,姿态更为激进。
招商银行将自身定位为“金融科技银行”,对标金融科技企业,加快向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目标迈进。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声称,“我们期待不远的将来,逐步将平安从资本驱动型的公司转变为科技驱动型的公司。”
不得不提的是,在2017年,数字货币市场又迎来新一轮超级大牛市,比特币价格一度超过10万元人民币。在令人乍舌的赚钱效应之下,各式各样的ICO横行——远比现金贷更为癫狂和肮脏的收割游戏。最终多部门出手整顿,市场得到降温。
所幸,这波大牛市让区块链的价值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从而推动了相关的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从传统金融机构到中央银行,都越来越重视对区块链的研究与探索。
在支付市场上,腾讯与阿里的这场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随着微信红利的衰减,微信支付快速击垮支付宝并取而代之的窗口期结束了。
支付宝在这一年止住了颓势,重新站稳脚跟。在放弃社交并且声称不做金融之后,蚂蚁金服的重心回归支付主业,力推收钱码,并通过持续的补贴投入与综合服务,在线下市场收复失地,捍卫着头把交椅的位置。
银联依然在努力做第三极,它选择与京东、美团等流量巨头结盟,以此对抗腾讯与阿里。不过,网联清算有限公司的成立,让银联颇显尴尬。2017年12月12日,在遭遇支付宝“偷袭珍珠港”三年之后,银联祭出杀招,发布了银行业统一入口的APP“云闪付”。
2017年末,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从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上打破了常规。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的收紧,还从互联网金融延伸到整个金融市场。其中,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出台,释放出强力整肃的信号,众多金融从业者们为之一颤。
时代变幻让我惶惑,却又兴奋。这一年夏天,我告别****,创办“新金融琅琊榜”,希望做一个更专注的观察者,以及探寻更多可能性。
6、2018年,新时代降临
一个无牌照不金融的新时代全面降临了。
1月4日,央行公布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的相关情况,“信联”正式落地。这意味着过去三年的个人征信业务试点宣告失败,8家试点机构没有一家拿到牌照。
我知道,这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新常态:市场化力量收缩,国家队强势收编。
两会期间,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依然严厉: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等违法活动。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
在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基础上,监管机构改革继续深化:一是“三会”变“两会”,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是进一步增强央行的权力,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
就这样,延续了15年之久的一行三会格局被打破,形成“一委一行两会”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监管制度的落地速度超乎预期。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同日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亦箭在弦上。
过去多年的金融自由化遭遇彻底终结,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持牌的金融机构,因为互联网金融机构为他们打开了市场、找到了可行的路径,然后被赶出了舞台中央。
在3月底的年报业绩发布会上,一些传统金融机构掌门人显得自信满满,对外释放着豪言壮语。
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称,“金融科技不是‘独角兽’的专利,我们传统银行一定会在科技领域打一个大的翻身仗。”
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说得更狠一些:“近些年来传统银行一直备受金融科技公司的折磨,现在我们可以说,老银行也要颠覆它们了。”
作为持牌者,传统金融机构自带合规光环,大举向互联网金融进发。
一个标志性事件是,4月18日,建设银行旗下的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在上海揭牌,成为首家由国有大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互联网金融头部机构纷纷表态“不做金融”,从京东金融到乐信,以及一些现金贷平台,转而强调开放与合作。
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在“不做金融”之后,超级巨头的估值反而猛涨;相形之下,已经上市的互金平台,2018年以来股价普遍大幅下跌。至于未上市的互金平台,融资难度与估值压力都很大。
6月8日,蚂蚁金服宣布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金额140亿美元,投后估值超过1500亿美金。
根据最新的券商研报,市场预期腾讯金融(微信支付+财付通)的估值可以达到1200亿-1440亿美金。
我在《蚂蚁金服万亿估值是如何炼成的》一文中曾提出:
从科技出发、走向金融、再回到科技,巨头们在金融业务的锤炼中获得了高价值的数据和技术能力,由此有望成为新型的科技公司、平台型公司。
眼下,不仅是金融行业,还有非金融行业以及公共领域,都正在成为新金融巨头的战场——当然,或许我们不应该再用新金融巨头来称呼它们。
这五年下来,尽管涌现了诸多成功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公司,但阶层日益固化,这是不争的事实。
正如金字塔顶部的持牌机构依然是主角,科技巨头依然可以成为新科技巨头,而草根的、屌丝的依然很难摆脱非主流的命运。
但不管怎样,在金融这件事情上,今天绝大部分人都实现了更便利、更灵活、更多选择、更低成本。
相比五年前,我们当然收获了一个更好的世界,并种下了更多可能性。
所以,感谢这片土地和这个时代赐予机会;更要致敬那些真正的叛逆者们,无论还活着的,还是被碾压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