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小米,年轻人的第一次踩雷,流量平台的第N次教训
金融产品不是普通商品,平台应该带着敬畏和审慎。要不然,流量收割得来的收益,很可能金融风险反噬。
1
上市不足一个月的小米,最近深陷舆论危机。而这一次把矛头指向小米的,恰恰是小米上市背后的最大功臣——米粉。
事情的起因是小米从2017年开始在小米运动APP及VIP每日任务中嵌入P2P理财平台推荐,这些平台大部分没能在这一波暴雷潮中幸免,于是“雷”最终不可避免地劈到了米粉们身上。
针对此次事件,小米在7月24日回应称,公司目前正全面清查金融类的应用;并表示,应用商店不再收录新增的P2P理财类应用,并保留所有P2P产品APP开发者的联系信息和证照信息,当用户需要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及配合公安机关工商执法所需。
谈及平台责任,小米认为,“作为广告发布方,他们只需尽到审查义务。”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若按照小米业务条线和收入来划分,推荐P2P产品确实属于互联网广告业务范畴。
而小米自营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则是另外一条独立的板块,包含分期、贷款、理财(内涵基金、保险代销)等多个产品,同时布局了支付、小贷等多张牌照(传送门:《小米金融最全解析》)。
但如果稍稍复盘一下这次事件会发现,小米可能并没有自己所说的那么“清白”。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用户在下载这些P2P理财APP并投资后,可以获得会员系统金币、增加经验值和投资后返现的奖励。而在许多P2P平台的介绍页上,也特意标注专门针对小米渠道的“米粉”,或者返还小米手机、小米电视等小米产品。
于是许多米粉认为,他们是因为小米的推荐、出于对小米的信任才购买了这些P2P理财产品,而且小米平台也是产品销售的渠道方,无论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小米都应该对投资者负责。
2
如果我们还没有那么健忘的话,在这种导流模式下,由于资产端出现风险而引发资金端、流量端舆论危机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2015年,一家深圳的P2P票据理财平台中汇在线爆雷,随后,当时与其合作的新浪微财富马上成为众矢之的,被投资者声讨。最终新浪微财富为此次事件兜底,不仅赔掉了自己之前的全部利润,业务也从此一蹶不振。
即便如此,流量平台对于此类合作、导流的业务依然热情不减。
最近滴滴、今日头条、爱奇艺、ofo先后上线了与金融机构合作的“现金贷”产品,而就在小米的P2P暴雷事件出现不久,美图秀秀就在自己的APP上嵌入了借贷平台快牛金科的贷款产品,被媒体调侃为“不惧风险、逆流而上”。
互联网平台们当然不是对潜在的风险一无所知,但是在利润、业绩与股价面前,谁也不能不折腰。这些平台长期亏损、盈利困难已经不需要多做赘述,美图2017年亏损4595万元、爱奇艺2017年净亏损额高达37亿元,能变现流量的渠道非常有限,广告是最直接的一种。
有一些更有野心的平台在之前尝试过自己做金融业务,但是牌照、专业的限制之下,业务并不好展开,而金融业务因利润空间大、愿意付出的获客成本高,自然成为了流量平台的座上宾。
可是这些平台不明白的是,P2P、借贷平台等之所以愿意为昂贵的流量付费,不仅是看中了用户,更是看中了平台的品牌、口碑能够为金融产品带来的变相增信。
3
其实具体到流量平台合作的不同类型的公司、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情况也有所不同。
像小米以及新浪微财富合作的P2P平台,情况较为特殊。因为P2P本身并没有完成备案,流量平台无法通过牌照来作为准入标准。此外,流量平台以广告商的审核方式进行尽调,不可能穿透到资产,彻底掌握风险。
不过对于投资人来说,情况却并不是这样。这些大的流量平台在C端天然有品牌和口碑优势,投资人默认这些平台在选择合作伙伴、推荐平台时会进行一道严格的风控、把关。
无论他们是否愿意承认,他们的名字本身就是对这些理财平台的最大背书。当然,像打着“粉丝福利”、“米粉专享”,针对粉丝向的操作行为,就更带有一种变相的增信效果。
我相信P2P平台支付的高昂的流量费用,也包含了这种溢价。
相比之下,代销标准化的理财产品,如保险、基金,除了需要第三方销售的牌照之外,这个市场已经十分成熟,平台导流或代销可以获取的费率较低。所以,大家的积极性也十分有限。
说完了理财类产品,那么借贷类产品的风险又如何呢?尤其,今年以来,流量平台与金融机构联合放贷的模式盛行,虽然看起来这对C端来说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只是多个渠道可以获取贷款。
但如果我们站在行业视角来看,在互联网征信体系尚未打通的情况下,过度发达的线上借贷渠道可能会让用户过度负债、多头借贷的愈演愈烈。尤其,对于导流平台而言,它们有足够的动力去促成借贷交易的完成。
有人说小米的P2P爆雷事件,是年轻人第一次踩雷,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但我想说,流量平台的合作伙伴爆发风险,平台踩雷已经不是第一次,但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
人性使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