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互联网金融会是生存需求者的乌托邦吗?

互联网金融会是生存需求者的乌托邦吗?

点击: 时间:2019-04-15

关于互联网金融网贷行业近期集中出现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从行业本身出发针对资产、流动性、挤兑现象等几个问题谈了一些观点,也从大金融环境出发解读了网贷与各类金融市场共同存在着资金的供求逻辑。本文以网贷行业的利益相关者为中心,运用类比逻辑、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相结合的推理方式,从八九十年代气功热现象来分析网贷行业中出借人的出借行为。

为什么要用三种逻辑推理的方式来看网贷问题?一方面近两个月来网贷行业爆发的问题潮,已经不是网贷行业本身的问题了,伴随着大量出借人的财富被转移以及后期的维权,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事物发展均有规律与逻辑,想要看懂事件背后的本质,我们就不能只局限于看网贷行业或者事件本身,而是去发现表象背后的规律。所以类比不是目的,也不是单纯的比较,而是通过网贷行业出现的问题与其他社会现象与或问题进行对比,从而归纳提炼出一种跨领域的各类现象中所存在的相同的内在结构与规律,再用归纳出的内在规律去演绎推理网贷行业未来发展以及平台商业决策,或是分析其他的不同领域所出现的现象或问题。

六七月份的网贷行业的跑路失联、停业清盘、借款逾期等现象给行业笼罩了阴影,也给一部分出借人带来很大的损失,我们首先从出借人的角度来分析。在业内更多的是用“投资人”这一称呼,但是投资与出借两者的定义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本文采用更严谨的称呼。

这段时间我与跑路或逾期的问题平台的一些出借人进行了沟通,了解到了他们在出借过程中遇到或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出借人对于网贷出借行为与平台本身没有充分的了解。包括一些出借人不知资产端为何物、不知网贷还有借款者一方。一些出借人在出借后没有及时关注平台的信息,导致平台出事若干天后由于提现或复投不成功才发现平台已经跑路。也有一些出借人在平台出问题后,找不到电子合同所在,或是误把平台APP名词解释页面当做合同等等,此外,还有单纯相信平台国资背景或朋友介绍。这一大类别可以总结为对于金融知识、风险意识的缺失与信息闭塞,出借人在缺乏基本金融常识的情况下,就把钱借给了别人。

我们在来看另一方面,这也是我要重点解读的。一些出借人表示,这次是投入了全部买房子的钱、盖房子的钱、养老的钱、交学费的钱、一辈子的积蓄,还有甚者是通过信用卡套现再投入网贷的方式赚取生活费。从中可以看出,很多出借人投入网贷用的钱并不是闲置资金或是专门划分出的用于投资理财的资金,而是需要使用的并且对家庭或生活至关重要的钱,同时往往都是倾其所有的投入网贷。所以一但平台出问题无法回收本金,就会严重影响到出借人及家庭的生活,有的出借人不敢告诉家人,而有的想要跳楼想要自杀。这部分出借人往往家境并不是十分富余,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生活在三四线城市或是乡村镇县等地方,而投入的平台大多为中小平台。以上所谈的内容虽然不能代表网贷行业所有出借人,但可以代表一类出借人的现状。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出借人用需要使用的钱并倾其所有投入网贷的现象呢?难道仅仅是因为这类出借人过于想要发财或是不懂资产配置这么简单吗?我们需要投过现象去发掘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这让我联想到了中国在二三十年前的一次气功热潮。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出现了“气功热”现象。一时间,全国上下皆卷入了这场对于气功的迷狂,全国数千万人修炼气功,“气功大师”受到明星一样的礼遇和追捧。当时全国产生了几十家气功报刊和大量关于气功的学术著作,此外还有随处可见的气功医疗院、气功表演会等,甚至在官方和科学界,这一热潮都得到了重视和认同。气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养生与治疗市场,数千种气功在其中竞争,一些“大师”也运用佛教、道教或政府协会做背书。这一浩浩荡荡席卷全国的气功热潮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一直延续到90年代。

本文对于气功热的描述参考了香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宗树人2007年出版的《气功热:中国的身体、科学与乌托邦》一书。此书曾获当年“许烺光东亚人类学最佳著作奖”。这是他在中国四川以社会史方法研究中国的气功现象后写就的。

什么是气功?“气功”一词最早见于唐代道教文本,宋代也有记载,但此后很少出现。直至1949年后,“气功”一词才广泛且频繁地出现于汉语当中,并逐渐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概念,专指那些来自中国的身体技巧。从意象上看,“气”直接对应于中医理论,但更深层次则源于传统中国的宇宙观,它是宇宙中于万物之间流转的本质属性之一,身体借由气既可以实现自身与外界的联系,也可以使某一空间成为具备特定状态的“场”。“功”则包含一套从身体生理的技术到道德力量的内容,从另一侧面而言,“功”是“气”得以施加在另一个个体之上的主要方式。

气功就是一种躯体化的体验,实践者因为对这种技能的掌握从而可以经由身体而进入一种精神上的另类体验,其中蕴含着某种对另一世界的想象。气功热展现出一种对过往神秘力量的追求,它与对现代化、科学主义的乌托邦想象齐头并进,从而成为一种举国现象。气功热潮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对“传统文化断裂”的强调的背景之下,人们认为通过练气功可以回溯传统,同时气功也被认为是人们向一种所期待的生活前进的动力来源。另一方面,在宣传气功的作用时都会带上能治疗疾病、可能长命百岁,并且比去医院治疗要见效快,成本低、效果好、付出少等噱头,尤其是很多患有疾病的人当时都会把全部精力用于修炼气功,甚至是放弃了原本的工作、原本的生活或是全体家庭成员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修炼气功当中。

我对上述进行一下总结,我认为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现状与先前的文化运动的大环境之下,人们向往回溯传统或有着对新生活的期待,或希望去达到自己本能所不能做到的事情,这种需求在逐渐的积压,但是却没有更多且能更低成本满足这些需求的途径与渠道,从而不能被释放。恰逢当时的气功热使人民认为气功能够以一种媒介的形式通过神秘力量给予人们连接宇宙连接外界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会使之过上所期待的生活。所以一但像这样“理想”的渠道途径被突然打开,这些需求得到释放,人们也便开始了对气功的痴迷修炼。此外,当它还能满足或解决比如治疗疾病、延长寿命等人类最初级的生存需求或解决这些问题时,往往人们就会倾其所有付出全部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进来。所以表象是被“气功大师”洗脑了,但其实却有着更深层的生存原因。

以上是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气功热潮的解读,我们再把视角转移到当下的互联网金融的网贷市场。重新来审视这部分家境并不富裕且生活在三四线城市或乡村镇县的出借人将生活中需要使用的资金全部投入网贷平台这一现象。

我们先来看金融机构在村镇与三四线城市的覆盖率。举例,中国人们银行数据显示,2015年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下辖的28个乡镇,305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农业人口占80%。该县农村地区共有金融网点87个,平均3.51个村子中仅有1个金融网点,主要为邮政储蓄银行、农商行在乡镇设立的网点,农业银行仅在几个大镇设点,金融机构的网点覆盖率较低。吉林、内蒙古、甘肃、海南、青海、宁夏等地全省银行网点数量仅持平甚至低于北京、上海等地一个城市的银行网点数量。截至2016年末,农村地区每一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量为1.39个,此数据在2017年同比略有增长。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在2017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提出三四线城市金融供给不足,要扩大准入,在民营的准入、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建设等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由此可见对于金融服务的供给在农村地区与三四线城市仍需提升。此外,在个人投资理财情况方面,农村地区投资理财意识相对较低,非银行类的金融机构往往瞄准高净值客户,而把分支机构更多是设立在一二线城市,农村地区更是无人问津。

互联网金融出现前,三四线城市或农村地区人们对于投资理财的方式可选择度很小,各类成本较高。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后,网贷以出借的形式能够获得比银行储蓄或银行理财还要高的收益,并且更便捷、成本更低,这里的成本也包括时间等成本。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三四线城市、农村地区以及其他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打开了一个新的渠道,网贷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赚钱的需求得到充分的释放,所以大量的资金流入网贷。此外,一部分收入水平不高的人们为什么会拿出买房的钱、盖房的钱、学费、养老的钱、一辈子的积蓄这些生存生活需要使用的钱并且全部投入呢?在我看来,就像是气功热潮中,人们认为练气功可以治病可以满足他们的生存需求,两者之间存在相似性。我认为这部分网贷出借人并不是想发财,表面上是他们不懂理财知识与不懂资产配置,而实际上是他们认为通过网贷赚钱的方式可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或者说可以帮助他们满足对生计与生存的需求,而且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比上班打工、自主创业等方式能更简单快速的达到目的。所以才会孤注一掷毫无保留倾其所有的投入。另外也有一些出借人试图通过网贷来弥补过往其它的投资失利带来的损失,或者有人通过套现信用卡投入网贷赚取生活费,这些行为也就都不难理解了。但是一但平台出现问题,使得本金无法回收,他们将会失去所有,所以一些人才会有自杀的念头。

我们将网贷出借人这类现象与八九十年代的气功热潮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两者所展示出的形式与表象完全不同,一个是被气功洗脑、一个是缺乏理财知识,彼此之间看似毫无关系,但两者不同表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我通过类比的方式发现相似性,从而提炼归纳出一些跨领域的事物发展共通的内在结构与逻辑。

提炼出的规律:当能够满足长期尚未被充分满足且不断积累的需求的途径或渠道被突然打开,人们便会为了满目需求实现目的,而把金钱 、时间、精力等投入进来。(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所以这些途径越是让人们普遍认为能够更简单便捷更低成本的满足人们生命、生存、生计等人类低层级需求或是解决由此所产生的问题,人们就越容易付出更多而投入进来,甚至是倾其所有。但是一但出现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越是为了满足低层级需求时出问题,对本人或社会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

按照提炼出的结构,我们可以对一些跨领域的事物进行分析。比如战争,往往被侵略一方为了抵御敌人、保护国土或自己的家人及本国更多人的生命而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就像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军会注重保护士兵的生命,但伊拉克却会使用自杀式袭击,因为他们需要满足的是需求层级的低层级需求。再比如海外旅行与购物,以前我们能够买到进口商品的渠道很少而且成本高,如今出国旅行或代购成为了满足国人用更低成本更便捷购买进口商品的途径,所以大家蜂拥而至的去海外购物,也出现了中国人在国外排队购买奢侈品的情景。而对奢侈品的需求至少应该属于归属感或尊重的需求层级,与生存、生计这样的低层级需求无关,所以人们不会为了买奢侈品而倾家荡产付出全部所有,当然即使存在也是个别案例并非普遍现象。近年来的海外旅行与购物风潮,也影响了我国17年来首次出现经常项目逆差的现象。再比如国家明令禁止的非法传销活动,社会无业人士与待业大学生更容易被迷惑,因为他们面对就业难题,且生活压力大急于赚钱。传销组织针对这些心理,大力鼓吹传销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这些人便很容易投入进来,并且这些人员的加入,往往成为传销组织中,“中毒”较深的人群,他们同样是为了满足生存的低层级需求,有些人才会放弃家庭而投入进来。

提炼出内在规律之后,我们还是要回到互联网金融网贷行业。通过类比与归纳的形式提炼出一部分网贷出借人的出借行为所存在的内在相同的逻辑,最终的目的是用演绎逻辑推理的方式发掘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指导网贷平台的商业决策。从道德的角度来讲,针对文中谈到的这类网贷出借人,监管者与平台有义务对期进行金融知识教育,不能把投资理财当做为解决生活问题的途径,钱生钱是有风险的,也无法替代通过工作或付出劳动来赚钱的方式。

从商业利益的角度来说,对于网贷平台,同样的广告宣传不可能打动所有的用户,不同需求层级的用户需要找到属于他们的不同的需求场景。通过我提炼出的规律可以衍生出以下结论,随着所要满足的需求的层级逐渐升高,对其的投入所占全部的比例也会逐渐下降。举例,假如你是一位亿万富翁,在正常的情况下,你会把你的全部一亿现金全投一个网贷平台吗,显然不可能,但是如果是一位失业者,为了生存就有可能把手上的大部分资金投入网贷赚取生活费。所以如果网贷平台想将目标出借人用户瞄准于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等非中产、非高净值人群,可以把宣传植入到他们生活需求的场景中,比如医疗医院场景、招聘求职场景、购房卖方场景等,因为他们有使用资金的需求,所以需要获得更多资金,这时就很可能有所投入,而且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当然平台要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进行宣传推广,也会面临在商业利益与道德之间博弈。

如果用更严谨的三段论来演绎推理上述的商业决策则为:第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有健康、就业、居住等低层级需求的人们会来到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场景中;小前提:网贷将宣传内容植入到健康、就业、居住等低层级需求的场景中;结论:这部分人们就有机会看到网贷平台的宣传。第二个三段论,大前提:人们需要满足健康、就业、居住等低层级需求或解决由此所产生的问题;小前提:如果投入网贷被认为是可以满足如健康、就业、居住等低层级需求或解决由此所产生的问题的途径,并且更低成本更快捷;结论:人们就会对网贷有所投入。

众所周知,金融产品要有底层资产,没有底层资产便成了庞氏骗局。商业决策也需要有“底层资产”,这个底层资产就是“逻辑”,所有的商业决策都需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如果没有底层的逻辑支撑,决策便是空谈,这也是我通过提炼内在规律的方式想要表达出的观点。

互联网金融会是生存需求者的乌托邦吗?答案是肯定的!

作者:王硕


标签: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