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结婚前,女友想在我的房本上加名字,给不给加?
先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本来今天不准备推文,但昨天看了刚出炉的《奇葩说》第五季第四期,这期的辩题是:结婚前,我让男友在他的房本上加我的名字,有错吗?
这个问题实在和理财关系太太太太太大,忍不住跑上来吐槽两句。
记得我是在力嫂强烈推荐下看的《奇葩说》第一季,乍一看,的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些辩手一个个极富个性,语言天赋了得。
但后几季,我就没怎么关注,因为我发现,《奇葩说》终究是一档商业利益导向的娱乐节目,首要考虑的是赚钱,对网综来说,就是点击量。
为了点击量,就会在辩题设置上,把人逼到绝境,选择现实就要放弃理想;选择金钱就要放弃爱情,没有中间地带。
但真实世界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
大部分人是既要金钱,也要爱情,可以每天活得很苟且,但内心深处还有诗和远方,平衡才是真理。
9月开更的第五季,我又好奇看了两期,因为导师阵营里加入了网红经济学教授薛兆丰。
“马晓康”三人虽然都是绝顶聪明的人精,但都没受过系统的经济学思维训练,这也是为啥力嫂觉得《奇葩说》很好看,我却觉得营养不够。其实很多辩题用经济学思维解剖,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幸好,薛教授没让我失望。
一个多小时的节目,前面那些东拉西扯的戏精表演看不看随意,各种搞笑煽情,没啥营养,但1小时1分20秒开始的薛教授反方结辩一定要看。
薛教授的观点,我以前也多次提到过:
结婚,就是开公司,开的是合伙制的家庭无限责任公司;领证,就是签合同,签的是一张交割时间为终生的家庭期货合同。
合伙开公司,入股各方就都要拿出自己的资源,包括资金、土地、专利技术、人力资源、政府关系等,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从而让企业越办越红火。
换到结婚的场景也一样,两个陌生男女,原本谁也不欠谁,现在要组建起比和父母的关系更亲密的夫妻关系,一辈子共同生活,就要拿出各自的资源包。
包括身体、生育能力、容貌、家庭背景、家务劳动技能、当下收入水平、未来收入增长潜力,甚至连理财能力也算。
比如说女方身体健康,男方有残疾,在身体这个资源上,女方占优势,未来女方对男方的付出,就会更多。如果这是一个公平的可长久维系的双赢合作,男方就需要在其他资源上占据优势地位,从而弥补这项资源短板。
在现实世界中,能弥补其他各种短板的,最吃香的一种资源,是金钱。
比如男方没生育能力,女方很想要孩子,但男方很有钱,女方可能也愿意和他结婚。
由于生理构造和社会分工不同,男女双方投入的资源包不太一样,这些资源发挥作用的时间节点也不一样。有些资源必须早一点投入,有些则会晚一点。
传统上,女性资源包发挥作用的时间,往往会早一点。
一是容貌。
传统意识形态对婚姻中两性般配的要求是“郎才女貌”,也就是男的要有才(能捞金),女的要漂亮。然而容颜这种资源,在20多岁就达到了巅峰,过了30,就会快速贬值。这就是为什么从18岁到88岁的男性,梦中情人都是20多岁、漂亮的、身材好的女人。
该模特是小钱的新婚妻子
如果一个漂亮姑娘在20多岁就死心塌地跟着一个穷小子,她就是在拿自己最优质的资源豪赌。如果看走眼了,到她40岁再想推倒重来,就会输得家都不认识。
二是生育。
生育能力是夫妻都要具备的资源,但生育负担却完全落在女性头上,今后育儿负担也大多由女性扛下,女性不得不把更多时间精力用于照顾家庭,自然会制约其事业成就和收入水平。
所以在婚姻关系最初的10年,女性往往已经把自己最有价值的资源都贡献出来了。
但男性资源包发挥作用的时间,相对会晚一点。
既然女性要承担那么繁重的生育和照顾家庭的责任,社会意识形态就会要求男性承担更多养家糊口的责任。
虽然今天女权主义盛行,力哥写文章总怕一不小心说话不注意,被贴上歧视女性的直男癌标签,但摸着良心说,从原始社会一路走到今天,男女啥时候真平等过了?
妻子赚不动,无论婆家还是娘家,都不会觉得有啥大不了的。
但丈夫赚不动,会被视为没本事,没出息,老婆容易有一肚子怨气,正所谓“没事开个同学会,拆散一对是一对”。
做丈夫的,往往自己也会存在道德上的自卑感甚至负罪感,觉得自己对不住妻子,跟自己受苦了。
反过来,妻子女强人,日进斗金不差钱,丈夫全职在家带孩子,反而可能被人家指指点点,说这男的吃软饭。
但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事业的发展和收入的增长是一条先慢后快的上升曲线。男人20多岁时,技能、阅历和人脉点数都严重欠费,往往只是基层员工,收入曲线上升很慢,30多岁才会迎来快速上升通道,40岁后,才能达到事业和收入的高峰。
这种合伙双方付出和收获的时间差,就会产生一个问题。
因为女性投入资源包的时间早,意味着在播种期付出了更多。男性投入资源包的时间晚,意味着在收获期能得到更多,导致负责收割的人就容易敲负责播种的人的竹杠。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男人有钱就变坏,中年油腻男抛弃糟糠之妻,另寻小三,开启人生第二春。
有道是,“中年男人三大喜,升官发财死老婆”。
这是古往今来被无数次验证的一个经济学现象,我称之为“陈世美效应”。
所以作为反方导师,薛兆丰认为,结婚前,女方想在男方房本上加名字,相当于在签订终生制的家庭期货合同时,为了尽可能降低“陈世美效应”的发生概率,或者说提高“陈世美效应”的发生成本,让男方增加一些抵押品和保障措施,如果真到了婚姻走到尽头的那一天,自己的投资也不至于满盘皆输,这是合情合理,也完全符合经济学逻辑的要求。
当然,《奇葩说》强制导师也必须做出非黑即白的站队,所以薛教授的理论推演虽然无懈可击,但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
最大的问题在于,男方的房子,到底是谁出钱买的?
如果是男方自己买的,婚前加上女方名字,我觉得无可厚非。
你都要和那个你指天发誓说“我会爱你一辈子”的女人结婚了,要是连在你们共同居住的爱的小巢上,加上对方名字都不肯,换位思考下,我是女的,也会对你的爱情宣言打个问号。
但狗日的房价太贵了,今天有几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能靠自己打工挣的钱全款买房?
一套房子掏空“六个钱包”的梗,不用解释了吧。
你赚的钱给女朋友花,没问题,你买的房子写老婆名字,也没问题。
但你爸妈把养老金拿出来给你买的房子,也要在婚前加上女方名字,你良心何安?
女方婚前担心未来婚姻生变,想给自己多加一道护身符,男方父母也怕啊,他们老了,更经不起折腾,他们难道不需要保护吗?
所以我认为,你的房子没动父母的钱,不管婚前还是婚后,全款还是贷款,加女方名字都OK。
但如果动了父母的钱,就要征求父母的意见。如果他们不同意,就要尊重他们的意见。
在法律层面,早在2008年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就已亮明观点。
男方婚前全款买的房子,没写女方名字,以后离婚时,房子完全归男方,和女方半毛钱关系没有。
男方婚前贷款买的房子,没写女方名字,以后离婚时,首付份额属于男方,贷款份额,只有领证后到离婚前那段时间,已偿还的贷款本金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要和女方分,还没还的贷款部分,也还算男方的。
最关键的是下面这条——
男方婚后全款买的房子,没写女方名字,只要能证明买房钱是自己父母出的(拉一下买房时的银行资金流水就知道了),以后离婚时,房子也还是归男方。
如果是婚后男女双方父母一起出资的,那离婚时,就按买房时的出资比例来划分。
在这里,夫妻财产共有的基本原则,需要让位给买房的实际出资人。这条法律的指向很明显,就是要保护个人财产,尤其是保护父母(老人)的利益。
当年这条司法解释出台时,舆论炸了,说为家庭劳心劳力一辈子的“黄脸婆”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很多专家还拿发达国家的案例反对新法。
比如在日本,妻子婚后辞职做全职太太的情况非常普遍,离婚时,妻子反而能分到70%的房产份额,甚至还能要求分丈夫一半的退休金,这种乍一看很不公平的法律,却能有效提高日本男人的离婚成本,约束日本男人的出轨冲动,维护日本社会家庭稳定。
还有美国、德国、英国等许多西方国家都设置了高额的赡养费制度,约束丈夫,保护妻子。
但人家国情不一样,人家没有“六个钱包”一说,没有全民炒房一说,小夫妻结婚不用考虑那么多父母的利益。
有时想来,生活在天朝,吵来吵去都是为了房子,真是悲哀……
那结婚前,如果男方死活不肯加名字,女方还有什么办法能加厚自己的婚姻护城河呢?
办法一,签订婚前协议。
这是指男女双方为结婚而签订的,在婚后生效的具有法定效应的书面协议,需要双方签字画押,如果能去公证处公证下,就更放心了。
婚前协议可以规定得很细致,除了约定婚后夫妻的财产如何分配管理,还能约定如果将来离婚,财产如何分配的敏感问题。比如可以约定如果婚后5年内离婚,男方要拿出家庭资产的60%给女方,作为离婚补偿,婚后5-10年离婚的,要给70%,以此类推。如果女方是甩手掌柜,怕男方会转移隐匿财产,也可以直接说一个数,比如5年内离婚,要给我100万赡养费,婚姻存续时间每多一年,要再增加20万赡养费。
虽然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现在还不太能接受这套“还没结婚就想着离婚怎么分财产”的思路,觉得好晦气,但这却是最标准的受益终生的理财思维——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这就像我们买保险一样,心里向着最好的方向打算,但也要做好可能出现最坏情况的准备。
如果情感上无法接受这个办法,那还有办法二,买保险。
具体来说,是婚后男方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女方作为受益人,买一份长期缴费的储蓄型寿险。
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常规的寿险作用,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男方如果今后不幸罹患重病或英年早逝,女方能得到一大笔保险金,可以自己以后养老,也有能力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
二是抵御“陈世美效应”。如果男方每年都要拿出收入的10%给女方买保险,婚姻关系持续越久,女方手里的保险金就越多,真到人老珠黄的时候,男人把你一脚踢掉,至少还有一大笔保险金可以养老。
要注意的是,被保险人写的是丈夫名字,但受益人千万不能写“法定受益人”,否则你的公婆和你都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会和你抢保险金的,但也不能写“妻子”,必须得写你自己的名字,否则离婚后,你的前夫又和别的女儿结婚,那受益人就变成扶正后的小三了……
和买保险作用相似的还有买信托,那个其实更安全,理财收益也更高,但大陆现在还很难操作。
办法三,积极学习理财,婚后家庭财政大权一把抓。
这其实是最管用的办法。
我上面说了,男女双方给出的资源包中,也包括了理财能力。大部分家庭,往往是一方管钱,另一方傻白甜。
只要是你当掌柜,老公工资卡在你手里,家里各种金融资产也在你掌控中,你买的股票、基金、P2P、黄金、保险的账号密码等相关信息他都不知道,万一真离婚了,就算那套房子没你份,家里的金融资产你可以拿大头啊。
但这也有个风险,万一你不幸提前挂了,家人不知道你的财产都在哪里,也是挺麻烦的。
办法四,门当户对最管用。
其实最稳健的婚房结构,是男女双方各出一部分首付,婚后小夫妻共同还贷,这样产证上就能名正言顺写两个人名字,因为两家的经济实力比较接近,婚后也不容易因为父母的因素,影响小夫妻的感情。
最后,推荐薛兆丰教授写的《经济学通识》,通俗易懂。国庆长假,正好可以读一读。
乍一看,用经济学思维来看待和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显得太过理性,太过冰冷,少了人情味,尤其是婚姻爱情这种神圣的东西,被你说成是一种
商业行为,情感上好难接受。
但真正掌握了经济学思维,很多困扰你许久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你的人生,不会因为拥有了这种理性思维能力而变得更糟,反而会变得更幸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