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深度聚焦:去与存,网贷平台线下门店并非“鸡肋”

深度聚焦:去与存,网贷平台线下门店并非“鸡肋”

点击:144 时间:2019-05-02

记得在2013年的时候,正是互联网金融崛起的那一年,随着“宝宝类”理财产品的火热,线上理财的发展带给我们全新的“金融体验”。不得不说,对于出借人和投资人来讲,互联网化的金融产品,不仅仅能够带来的是财富上的增值,更是一种“时尚”。

2013年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在于一夜之间,每个城市似乎都多了一些能够获得“贷款”的门店。这些门店不同于我们熟悉的小贷公司和民间借贷,他们属于网贷平台的“放款端”,俗称:线下放款门店。

随着网贷行业的不断整治,市场环境、以及行业的不断变化,我们发现,这些线下放款门店在逐渐的减少。

上周,融360在报道中提到:2018年,网贷行业迎来了强监管,最为严厉的“P2P平台整改期间不得增加业务规模”规定出台,加上二季度的暴雷潮,一部分出借人选择提前赎回和观望,平台开始主动收缩业务,网贷行业不断传出资产端裁员、关闭门店的消息,线下资产端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然,不排除一部分平台是在根据行业环境主动做优化,但是线下门店这种重资产模式的弊端也在逐渐暴露。

时间回到2013年在笔者所在的城市,每个区都要有网贷平台的线下放款门店,甚至在黄金地段,一栋楼上三分之二是这类公司。但是,现在这些线下放款端门店几乎是销声匿迹,有的平台完全把门店关闭,有的平台在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只保留一两家门店。

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网贷线下放款端的门店从兴盛到衰落,经历了什么?现阶段的网贷平台面临监管与合规,线下放款门店是去?是留?

门店之争

想起了一个很老的新闻,在某个城市的“征信查询中心”门口,一名信贷员刺死了另一名公司的信贷员。原因是:他跟我抢客户。

从2013年开始,很多网贷平台线下放款端门店,都经历过“野蛮生长”。那时候流行的一句话是:扎根某地区,业务辐射全国。把放款门店开遍中国所有的省会城市、直辖市,不仅仅是获取更多的业务,还是自身实力的体现。

然而,网贷线下门店的起步要比小贷公司和民间借贷略晚,但是却赶上了好时候,一个互联网发展和贷款需求高涨相结合的时代。最为重要的是,线下放款门店,拼的是放款速度快、额度高、担保物要求少。

当门槛下降的时候,往往都会带来较大的流量。当初,网贷下线放款端门店,多用“人海战术”,比拼的是人多、信贷员多、销售多。所以,同行之间相互竞争,相互“抢单”是一种常态化。毕竟,每个信贷员身上都背负着各种指标,督促他们来完成业绩。

之所以布局线下放款门店一来是受制于当时的技术,还无法做到完全的科技化,线上化。二来,传统金融机构也是通过物理场所来进行借贷,这给互联网金融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启发。在2013年,线下放款的模式很简单,往往一家推出一个“新产品”,同行看到后,纷纷改良,要么降低门槛,要么提升额度,要么加快速度,以此来进行竞争。

时代的产物必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线下门店的争夺在持续了3年多的时间,开始慢慢的向线上转移。线上借贷的兴起也意味着线下门店逐步的关停,甚至取消。

洋钱罐CMO严峻认为,网贷平台关闭线下资产端门店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监管趋严。无论是网贷行业“1+3”的监管体系,还是“108条”中,都对网贷平台开设线下门店有严格的限制。2018年6月12日,北京市网贷整治办发布通知称,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机构数量及业务规模应双降,资金端门店必须逐步关停、资产端门店数量应予以控制。所以希望能够继续经营的平台就选择了拥抱监管,自主的减少或者全部关闭线下门店。

二是,成本高昂。线下门店因为高昂的店铺租金和人力成本,导致线下资产必须采用长周期、大件均的方式,才能产生正盈利。而经历过雷潮期之后,各家平台充分意识到流通性对于平台的重要性。以个人消费贷为例,线下门店的资产类型集中在件均3-5万、借款周期24-36个月为主,而对应的资金端,依靠线上获取的资金,则很难做到期限匹配。这也是目前仍然有很多做长周期借款的网贷平台直到今日债转依旧缓慢,且部分平台还需要延期兑付的核心原因。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则表示,如果平台线上资金端无法支撑线下资产端业务或者平台盈利空间缩小,寻求资产转型,都是有可能关闭线下资产端门店。因为线下资产端门店这种重资产模式虽然能够有效降低逾期坏账率,但运营成本往往比较高,风控审核效率较低,并且容易发生内部员工与借款人勾结的情况,易形成道德风险。

之前,关于线下放款端门店员工与借款人之间进行“联合骗贷”的新闻屡见不鲜。某种程度上,员工和借款人把平台当成“羊毛”来薅。这样以来,线下门店的展业逾期率升高,如果采用“人海战术”进行线下借款营销,成本不断攀升,问题频发。

线上发展

当时间来到2016年,门店的辉煌已然不在,很多网贷平台纷纷开始转向线上借款。从监管政策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取消线下门店的根本原因在于824政策中的限额。个人单笔不超过20万,总体不超过100万。企业单笔不超过100万,总体不超过20万。这样以来,不仅仅是压缩了额度,也是网贷平台的利润减少,成本上升。也印证了上述观点中的线下门店成本过高的问题。

再者技术的革新和金融科技的风口逐渐兴起,通过线上的借贷模式,更符合P2P的本质。值得一提的是,每家平台的线上模式都有自己的特色,那么对于一些以信用借贷为主的平台,完全的通过线上模式来进行获客和风控审核也是一件好事。

张叶霞认为,线上风控的核心是数据、风控模型和技术,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源和成熟的风控模型,主打个人信贷的平台采用线上获客线上审核这种模式是可行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轻资产、风控审核效率高、容易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已有不少大平台的资产端主要来源于线上,通过线上风控审核。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国外由于有较为健全的体系,诚信程度也比较高,网贷平台可以通过信用评分来从线上挑选信用较好的客户(如lending club只给FICO评分在640分以上借款人发放贷款),完全线上化是可行的。从国内现金贷的实践来看,只要借款额度足够的小而分散、收益足够高能够覆盖风险,那么完全线上化也是可行的。但是目前现金贷的利率被控制在36%以内,要想在这个利率之内仍然有收益就比较困难了。

“尤其是目前没有健全的信用体系,更出现了骗贷产业链的情况下,即使是有明确消费场景的情况下,完全线上化对于出借人和网贷平台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上述业内人士说道。

线上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节省成本,事半功倍。也有不同观点认为:现阶段的网贷平台完全依靠大数据、智能风控等金融科技还是为时尚早。不过,金融科技的崛起,完全的线上化、小额化是今后的趋势。

然而这有出现一个问题:完全的线上化寻求借款人和大数据风控的网贷平台,不管从产品形式还是对外推广模式上都跟“现金贷”及其相似,如何才能让人分清哪个是现金贷?哪个是网络借贷?这其中有什么不同?

融道网·生菜金融创始人兼董事长周汉表示,现金贷的互联网化程度最高的网贷模式之一,它可以做到单凭一张身份证再辅以大数据如电信记录、社交信息、网络足迹,就可以大致判断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放款能力,并通过高收益来覆盖高坏账风险,所以可以做到获客、风控、签约、放款完全线上化。另外,现金贷客户的借款需求是非常小额的,仅为500-3000元之间,这样的客户如果再做线下审核和风控也并不经济。

“对于网贷平台来说,从线上获客不管是借款人还是出借人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有线下资产端门店对客户的资质和材料进行核实,无疑对出借人又多了一个保障。”周汉表示道。

严峻认为,两者在推广上确实会存在一部分重叠的部分,但核心点在于客户群体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是贷款利率决定客户群体。正规的网贷平台对于贷款利率的收取,是严格按照监管部门对于网贷利率上限的规定来收取,而现金贷平台则不同,这类平台通常会通过收取高息、砍头息或会员费等方式突破利率上限。优质的借款人,会理性的选择正规的网贷平台,而那些还款意愿和能力都比较差的借款人,因为无法从正规平台借到钱,才会选择去现金贷平台尝试。

其次是准入门槛也会区分出来不同的客户群体。以主流推广渠道贷款超市为例,一般网贷平台的借款产品会选择相对正规的贷款渠道,例如360贷款导航等,渠道会对产品的资质进行把关,严格筛选正规的产品。而一些中小的贷款超市,驱利性较强,不愿意推广本身用户量级较大的正规平台,所以主推都是一些不合规的现金贷平台。

不管是从准入门槛还是在业务模式,现金贷和网贷平台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过就产品形式而言,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2016——2017年,现金贷市场较为疯狂,也吸引一批网贷平台开展现金贷业务。很多平台开始陆续的退出、关闭线下放款门店,逐渐发展线上化借款、风控。所以,线上的发展势必会带来线下的淘汰,二者之间不管是从业务角度还是战略目的都具有高度的重合。那么,线下放款端门店真的要沦为“鸡肋”?未来的处境真的会很尴尬吗?

线下门店不是“鸡肋”,弃之可惜

我们先看政策要求,根据网贷平台自查合规108条中提到:在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如线下门店、楼宇、地铁)开展资金端、资产端产品宣传等所有宣传行为,依托线下门店开展信息采集、核实、贷后跟踪抵质押管理等风险管理以外的经营行为。

其实,这条监管意见略微模糊。按照监管的意思,线下门店主要不能做理财宣传,资产端宣传。可以进行信息采集、核实、贷后跟踪或者抵质押业务。对于线下放款门店来讲,现阶段还不能完全意义上的全部取消,毕竟,以车抵贷、房抵贷为主的平台,还要通过线下门店来进行相应的抵押登记和风险控制。

网贷平台如果基于成本的考虑,可以收缩线线下放款门店,但是要按照自身的业务情况来进行收缩,千万不可盲目的跟风。

再者,从整个借款业务的过程来讲,保留一定的“线下场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贷后管理一直以来是借贷市场的难题,完全的依靠线上技术的贷后管理是否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现在下结论还是为时尚早。

开鑫贷总经理鲍建富认为,通常平台会综合评估自身风险偏好、业务类型、项目金额和借款用户数量等决定采取哪种贷后管理方式。如果平台以个人消费贷、信用贷等小额分散的项目为主,而且对风险有一定的容忍度,可能会选择通过线上化的方式来做贷前审查、贷后管理。如果平台以抵押贷款、企业经营性贷款为主,项目金额相对较大且风险容忍度较低,一般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贷后方式。

“是否采用线下门店方式进行贷后管理,要结合平台自身特点和业务模式来看。有些平台的项目是线下门店开拓的,各门店对自己负责范围内的项目最熟悉,地域近,做贷后更方便些。为避免暴力催收,平台需要注意行为的合理性和适度性,避免使用过激的言语、暴力行为等。但实际情况是确实有一些“老赖”故意欠钱不还,也要加大对“老赖”的失信惩戒力度,积极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震慑约束逃废债。”鲍建富表示道。

周汉也认为,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网贷平台在第一时间了解客户动态、分析客户的反馈,对贷款的风险状况做出及时的判断,科学高效的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风险限额和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通过机器学习,自动监控策略执行情况及时优化调整,提升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但是技术和科技有时并没有办法了解客户的真实意图,尤其是对方恶意骗贷的情况下,这时如果有门店的话,就可以进行实地的贷后管理,面对面了解客户进行协商。为了避免暴力催收要严格按照国家监管要求,避免各类催收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总结,网贷平台线下放款门店,是顺应新金融发展而出现的产物,也是顺应发展从而不断缩小的产物。我们不能从门店消亡中去判断一个平台的发展,也不能完全的和过分的依赖于金融科技带来的创新。相对于取消门店,笔者认为,更有意义的是在于利用门店来做好贷后管理,线上与线下的结合,能够更有效的控制风险,保护出借人。所以,“门店”的去与存,不仅仅是要看网贷平台的业务发展,更是要符合金融业务的规律。


标签: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