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上线仅一天,京东互保闪电下架回应系灰度测试
图片来源:摄图网
导语:
一边,支付宝上线的重大疾病相互保险“相互保”加入人数已经超过1800万人,另一边,另一互联网巨头京东金融的竞品“京东互保”13日悄然上线,但仅一天就遭遇下架。
京东金融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京东互保’于11月13日灰度上线测试,为给用户更好的服务体验,11月14日我司配合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众惠相互”),将对‘京东互保’进行优化升级后再择期推出,已购买成功的用户保单不受影响。” 记者从众惠相互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目前还不了解监管方面的意见,该产品是处于灰度上线测试,因此并非是下架。
此事正值支付宝推出的“相互保”上线一个月,产品参与人数已达1800万人。业内传言推出“相互保”的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信美人寿”)也可能被要求整改,目前监管的意见尚不明确,只能静候下一步变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信美人寿处获悉,目前“相互保”运行正常。
“京东互保”上线一天即下架
11月13日,由京东金融与众惠相互共同推出的“京东互保”进行灰度测试,作为与互联网联姻落地的第二例相互保险产品,与支付宝和信美相互合作推出的“相互保”形成对标。
记者注意到,除了“0元加入”获得重疾保障、等待期为90天等基本的保险责任之外,“京东互保”在“相互保”的产品基础上已经做出了不少改进举措。
比如增加了保障范围,“相互保”的保障范围则包括“癌症+99种重大疾病”,“京东互保”包括100种重疾+30种轻症。在投保年龄上,“京东互保”的投保上限也从59周岁放宽至70周岁。
此前,“相互保”因对保额设计“一刀切”—即仅有10万和30万的保障金两档设计,而被市场认为存在对低年龄群体明显不公平的问题。“京东互保”根据年龄不同分了四档保额设计,对30天~40周岁是30万重疾保额,41~50周岁20万保额,51~60周岁10万保额,61~70周岁是5万保额;此外,还增加了轻症保障的设计。
对于“相互保”具体的分摊保费不确定性--仅规定单次不超过1毛钱,“京东互保”承诺“每年分摊保费总和有上限”。例如,26~30周岁,年保费分摊上限为260元;31~35周岁,年保费分摊上限为390元。
对于保障终止的风险,“相互保”终止的情形有两种:一是产品运行3个月以后成员数少于330万;第二是出现不可抗力及政策因素导致产品无法续保。“京东互保”除了规定,监管要求、不可抗力之外,还有一条是“30%以上会员提议终止,并经参与表决会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可以终止本计划。”
对于防止成员逆向选择风险方面,“相互保”有“芝麻分650及以上的蚂蚁会员”的准入规定,京东金融在防范信用风险方面尚不明确。
在产品设计本身之外,京东、支付宝自带大流量的优势,都可以帮助“重疾相互计划”实现快速获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支付宝于10月16日上线“相互保”,截至11月15日,产品上线一个月时间,参与人数已经超过1800万人,平均每天约60万人加入。
信美人寿:“相互保”正常运行
一位保险公司精算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产品设计来看,京东金融的“京东互保”与支付宝的“相互保”本质是一样的。”该人士还称,可能监管也要求支付宝整改,目前尚不清楚整改的重点是什么。
信美人寿方面对此回复:“自‘相互保’上线一个月以来,我们广泛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同时也积极向监管进行汇报,目前‘相互保’运行正常。”
在相互保险公司的人士看来,“‘相互保’给‘不了解、不信任、嫌价高’这些获取健康保障的阻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对于相互保险与传统保险产品的关系,此前业内人士多认为两者并不构成竞争关系。一位保险公司高管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相互保险可以作为商业保险的补充形式,但其提供的长期保障存在不确定性,不会替代现有的重疾险。
不过,作为国内保险产品的一类新的模式,相互保险的推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比如收取10%管理费是否合理?
与传统保险产品事前收取保费不同,相互保险采用的是后分摊保费的方式,众惠相互的负责人也表示,原则上除众惠相互的服务费收入外,不会产生结余,为项目设置的弥补亏损准备金部分如有结余将会以救助等形式反哺给会员。
也有人担心出现逆向选择等道德风险,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保障终止等风险。据悉,众惠相互此前在某地区推出过大货车司机特定群体的相互保障计划。但由于在具体赔付过程中,部分参保人员出现拒不赔付的情况,导致项目被迫终止。
此外,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两款保险产品的盈亏状况不明,潜在的亏损风险也引发了对相互保险社的整体偿付能力的担忧。相互保险在国内的发展仍处于“试错”阶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