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相互保险:互联网和保险的强强联手

相互保险:互联网和保险的强强联手

点击:205 时间:2018-10-17

相互保险:互联网和保险的强强联手1

10月16日,蚂蚁金服联合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推出了“相互保”,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60岁以下支付宝会员无需交费就能加入其中,获得10万元至30万元的大病保障。截至11月14日,这一保险产品已吸引了超过1800万人参加。

11月13日,又一互联网巨头杀入了相互保险领域京东金融联手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上线了“京东互保”,开始低调内测。不过,“京东互保”很快于11月15日下架,转入幕后,称将进行用户体验升级后再择期推出。业内人士分析,相互保险之所以被推上热潮,一方面是由于大病保障需求被唤醒,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阿里与京东庞大的客户流量。

对于相互保险,社会业界人士表示出了极高的关注,那么这背后到底是一场创新,还是只是个表面呢?

何为相互保险?来看看京东与阿里之间的较量

相互保险,通俗来说就是参与者既是保险人,又是被保险人,在别人患病时参与费用分摊,而如果自身不幸患病,也可获得别人的帮助,是一种互帮互助的保险形式。相互保险在中国的起步较晚,2014年5月,保监会发文对《相互保险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2015年1月,保监会发布《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对相互保险的性质和定义做出了规定。2016年末,保监会还下发了《关于开展以网络互助计划形式非法从事保险业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此后有高达1/3的互助平台轰然倒塌。

在严控的监管下,网络互助模式下的行业进行了一轮洗牌,同时,相互保险成为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2016年,包括网络互助平台在内,一度有超过30家相互保险组织在排队申请相互保险牌照。但最终,只有三家相互制保险组织在2017年获得了相互保险牌照,当中就有京东互保的运营方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和阿里蚂蚁金服相互保的运营方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

两者虽说都是相互保险,但在保额结构、险种设置、保险期间、保费分摊和加入门槛上还是稍有不同的:

“相互保”的保额结构分为30天-39周岁为30万元,40岁-59周岁为10万元两种,较为简单。“相互保”的年龄适用于60岁以下,“京东互保”则将年龄上升至70岁,在保额结构上“京东互保”相对来说分的更细:30天-40周岁为30万元,41岁-50周岁为20万元,51岁-60周岁为10万元,61岁-70周岁为5万元。

在险种设置方面,两者的疾病保障都是保障100种重疾,等待期皆为90天,服务费皆为10%。在此基础上,京东互保”还增加了30种轻症,保额最高可达3万元。

保险期间,如果“相互保”在理赔前未发生退保则持续有效,而“京东互保”的期限为1年,到期后可续保。

保费分摊方面,“相互保”单个理赔案例的金额不超过0.1元,“京东互保”则按年龄段设定每年分摊保费的上限,最高上限为1924元,超出部分由保险公司承担。

在加入门槛上,“相互保”要求650以上的芝麻信用分,无需提前缴费;“京东互保”则需提前缴费,30天-50周岁9元,51岁-70周岁99元。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定义,相互保险没有股本无法上市,初始营运资金为负债,只能提供一般利率,没有股份制企业那样的回报。而阿里和京东却将相互保险作为一项带有普惠性质的保险,发挥其强大的“吸粉”能力。

用数据来证明,截至15日,上线一天的京东互保已有3334人加入、截至11月14日,上线一个月的“相互保”已吸引了超过1800万人参加。不难看出,相互保险采用的是社群玩法模式,这种模式能快速聚集大量用户,而占据用户和资金优势的巨头,在其中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也正是由于阿里与京东两位大佬的加入,带动了相互保险和网络互助的热度一下空前大涨,使其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这也让保险业感受到了“互联网+”的速度,其在业内的评价亦是褒贬不一。

喜忧参半的相互保险,多方面风险不容小觑

对于相互保险产品及其风险方面,外界还是持有质疑。例如收取10%管理费是否合适,保障是否充足、公平,按年龄段划分保障额度是否过于简单,如何防范道德风险等。据了解,“京东互保”在上线仅1天便闪电下线;“相互保”由于多家传统保险公司投诉,而被监管列入约谈对象。

在避免保险业务中的逆向选择、解决运营的透明度问题,曾有信美相互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保险行业几百年来一直面临的挑战和难题。“相互保”除了沿用条款责任约定、健康告知、90天等待期等通常风控方式外,每期还会在保证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将审核通过的案件向全体成员进行公示,接受参与会员的质询和举报,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赔付风险。

另外,支付宝的实名认证、芝麻分650分、较低的保额、联合公估机构进行反欺诈调查等也是减少用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风控举措。

在保障透明度方面,信美相互工作人员称,“相互保”所有赔付案例的相关证据、资金使用流向都会通过区块链上的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电子证书中心、法院等全节点见证,全链路可信,除不可篡改外,也具有法律效力。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10月24日,信美董事长杨帆对相关问题回应时说,“相互保”在系统建设、运营服务、风险管理、人力配置等方面前期需要不小的投入,按赔付金额收取10%的管理费,在一段时间内尚不能覆盖成本。“如果为了‘多赚管理费而多赔’,参保成员会因为分摊额度过高而流失,也会失去对‘相互保’的信任,将影响‘相互保’的可持续运行。信美从未想过、也绝对不会做出这种‘自杀式’的行为。”

而在有人指责“‘相互保’条款有失公正,发病高峰期反而保障不足,甚至59岁之后自动退出,失去保障,按年龄段划分保障额度似乎有些过于简单”方面,信美方面表示,作为一个初创项目,将投保人年龄限定在出生后30天到59周岁之前,确保成员出险率在可控范围内,是充分考虑了赔付额度与成员分摊额度之间的平衡。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事后分摊、管理收取、偿付能力、产品设计等方面都可能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系教授朱铭来认为,互联网、相互是两个敏感点,最大的潜在风险就是事后确定损失分摊。蚂蚁金服曾表示每次的分摊不超过0.1元,“京东互保”也设定了分摊上限,但这也摆脱不了其风险的不确定性。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某寿险公司精算师对第一财经表示,这两款保险产品与目前传统保险的精算框架不太一样。“有了赔付再分摊的逻辑是不合理的,正常的理解是先收钱,然后才维持正常的运营模式,但现在倒过来了。”

对于管理费的收取模式,该精算师也表示,两款产品的管理费按照理赔金额的百分比收取,赔付越大,管理费收取越多,盈利也越多。“赔付的风险管理,存在庞氏骗局的风险。”此外,“相互保”与“京东互保”均由保险公司进行差额兜底赔付,其盈亏状况不明,潜在的亏损风险也引发了业内对于两家相互保险社整体偿付能力的担忧。

互联网+保险模式的未来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尽管相互保险与阿里、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大佬合作,但其目前的状态还是处于“试错”阶段。朱铭来教授对此表示,互助保险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最初也是采用事后分摊机制,但随着逐渐完善,目前已经与商业保险一样可以做到事前定价。

相互保险在我国刚刚起步2年左右,还需要一个过程不断完善参保人员的数据。但是不可否认,与互联网大佬的合作是一种创新的健康险发展模式。这无论是在保险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都是颇受关注的,也有不少企业跃跃欲试,想在其中分一杯羹。

同时,这也引起了保险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介入其中进行调研。有人说过,一个行业的新型形式的创新和改革,都是推动这个行业的进步的加速器。如今互联网已然成为当下发展趋势,相互保险的出现受捧无疑是保险行业和互联网强强联手的好开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断的创新和探索追求能使得保险的消费普及指日可待,保险和互联网的合作能否长久,也让我们拭目以待。


标签: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