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贵阳银行连吃7张罚单,银行的钱不是这么好拿的
近日,贵州银监局连开9张罚单,涉及3家银行、5名相关责任人,合计罚款215万元。其中,有7张罚单的处罚均指向贵阳银行(601997.SH),罚款总额165万元,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贵阳银行这7张罚单当中,有2单处罚信息显示,相关责任人因银行信用卡现金分期资金、个人消费贷款流入股市、房市,共被罚35万元。
(截图来源于贵州银监局官网)
从数额上来看,35万元占贵阳银行此次总罚款金额的比例不算太大。但其所涉及到的问题,信用卡资金、个人消费贷款流入股市、房市,却早已成为行业内的“痼疾”,类似的处罚不时出现,屡禁不止。
个人消费贷里的“财富钥匙”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一穷二白的屌丝想要实现逆袭,靠个人消费贷是最快捷的方法。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独角金融在东方财富网的股吧中发现了一位股民的哭诉,“我快死了,千万不要套信用卡炒股,越套越多,越亏越大。”在跟帖中,有人发表出类似的感慨,“我也没法交代了,整夜睡不着觉。”
(截图来源于东方财富网股吧)
一位网友小R在网上描述了自己信用卡炒股的经历。2012年到2016年大约4年的时间,小R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月薪6千元左右。对自己薪资收入不太满意的小R一口气办了6张信用卡,总额度21万元左右,其中的一半额度被小R套现后用来进行了炒股。
炒股一时爽,缺钱还不上。等到2016年2月份的春节期间,小R发现自己不但把工资全部赔了进去,还欠下银行12万元的债务,此事被妻子发觉后差点闹到离婚。小R赶紧注销了自己的股票帐号,再也不敢碰炒股,之后花了2年左右的时间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才把窟窿给填上。小R还总结经验认为,只有断了侥幸的发财梦心理才能安安稳稳还清信用卡,如果还想着扳回老本,只会越亏越多。
更为恶劣的是,在类似于小R这样的投机心理的基础上,甚至延伸出了一个产业——信用卡套现培训。
一些所谓的“老师”打着“信用卡融资专家”的名号“开坛布道”,收费不菲。“揭开信用卡背后的秘密,颠覆你的融资思路”成为这些“老师”的响亮口号。当然,“老师”教的只是”融资“的技术,至于这些钱被拿来干了什么,还是要看各人的想法。除了炒股,用信用卡套现的资金来买房的情况也并不鲜见,还是各位“老师”用以推销各种信用卡实操课程的重要噱头。
(截图来源于搜狐网)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向独角金融表示,投机心理严重,套现太容易,又很难被发现,是消费贷款流入股市、房市的主要原因。
王诗强认为,从个人角度考虑,当前部分借款人投机心理严重,特别是尝到股市、房价大涨的甜头之后,通过消费贷、信用卡套现融资入股市在所难免。此外,中国人对房产有一种特殊的情节,而当前房价普遍偏高且首付比例不低,存钱付首付不仅时间长,而且担心赶不上房价上涨速度。因此,通过消费贷、信用卡套现凑足首付在所难免。
行业“老大难”问题
个人消费贷款本是用于日常消费领域的一项贷款,以此满足借款人旅游、装修、出国留学等日常消费需求。个人消费贷款的在用途上被明令禁止用于楼市、股市等投资投机领域。
银保监会在年初的“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中提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努力抑制居民杠杆率,重点是控制居民杠杆率的过快增长,打击挪用消费贷款、违规透支信用卡等行为,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市。
一位银行业内部人士告诉独角金融,由于受到国家的鼓励和银行的支持,目前消费贷款的额度较大。以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为例,当前借款金额在2000元至50万元、期限在六个月至三年。此外,在审批的硬性条件上又相对宽松,除非是大额的抵押式消费贷款,会要求事先查看合同。
然而尽管监管部门三令五申,但是近年来以消费贷款为名义违规挪用资金受到监管处罚的案例并不在少数。特别是对于银行业来说,消费贷被挪用属于行业“老大难”问题。
据《证券日报》统计,银保监会2018年8月份开出418张银行类罚单,罚没约13139万元,问责265人。其中,五大行收到罚单46张,股份制银行收到14张罚单。而从受处罚领域来看,房地产类贷款成此次监管重点,多家银行因个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而受到处罚。
前述银行内部人士称,消费贷款进入借款人指定账号银行可以监控,但是对于钱出来后再去了哪里,银行大多只能凭借发票等辅助材料做确认。同时借款人非常多,核实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大有难度的工作。
“从消费金融机构考虑,除了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具有很强的消费场景的消费贷业务外,多数消费借款用途都无法把控。再加上各家银行、消费金融机构之间借款人信息难以及时共享,导致借贷资金真实用途难以把控,借款人可以轻松通过信用卡现金借款、或者其他消费贷款获取现金,然后转移到另外一张银行卡(不同银行)进行其他操作,投资股市、房市也在所难免。”王诗强如此表示。
亚联咨询研究员刘福生告诉独角金融,个人消费贷款属于消费性质,与经营性投资性贷款不同,消费贷款流入股市、楼市不仅有违相关规定,同时会加剧金融投机,加剧泡沫。特别是股市,由于股市本身的投机性,消费贷款流入股市所造成的投资损失不仅给个人带来财产损失,也引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导致银行风险提高。
你怎么看消费贷款流入股市、楼市有什么看法?留言区聊聊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