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融城网 > 在线贷款 > 网贷资讯 > ofo押金怕是拿不回来了

ofo押金怕是拿不回来了

点击: 时间:2018-09-16

最近,ofo又刷屏了,还是因为退押金的事情。

这次,在北京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大厦门口,上千名ofo用户排起了长队,场面十分壮观,队伍里面有学生,有上班族,甚至还有不少头发花白的老人家。

有网友P了张图,戏称这是“ofo车友会”。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现在看来,ofo的的溃败似乎已成定局,大家都开始关心起自己的押金,关于退押金的事隔几天就能上一次热搜索,甚至有人专门总结了退押金成功的经验和攻略。

曾经有网友分享过一个打电话退款的方法,不过后来也有人测试过,打了200多个电话都没有成功退款。

前两天,一位小伙“冒充自己是外国人押金秒退”的事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

还有人为了退押金,先后尝试了APP申请、写邮件申请、打客服电话,最后拨打了12315投诉热线,终于将自己的押金退回来了。

有人可能会说,为了退99元的押金,在寒风中排一天的队,值得吗?

如果从投入产出比来说,确实不值得。

但是这些来退款的人,大都不是为了这99块的押金,他们只是咽不下这口气。

就像《秋菊打官司》里面的秋菊,她并没有多恨村长,她历经千辛万苦,反复提起诉讼,只是为了“讨个说法”。

更令人不快的是,即使现场排了半天队,很可能也拿不到退款。

现场人员表示,此次只是登记,并不是直接退款,而登记资格还只限于那些退了押金15个工作日尚未到账的用户。其他人,连登记的资格也没有,这次登记了的用户,要拿到押金,也还需要三个工作日。

眼看场面失控,ofo紧急发布《退押金政策提醒》,称凡在app内提交线上申请退押金的用户,后台系统会根据申请提交的顺序进行相关信息审核与收集,核实完毕后ofo将按顺序退款,线下申请与线上申请并无区别。

此消息一出,退押金的战场迅速从线下转至线上。

截止昨日,退押金的人数已经超过一千万,高峰期每分钟有超过一万人退款,待退押金规模至少10亿。

有网友表示:这是我这辈子排过的最长的队。

庞大的用户规模,曾经被视为ofo最大的资产。当初有多骄傲,现在就有多烦恼。

今天,深陷押金兑付危机的ofo创始人戴威露面了,他发布了全员信,在信中表示:不逃避,勇敢活下去,为欠着的每一分钱负责,为每一个支持过ofo的人负责。

态度可以说是很好了,但是这事压根就不是态度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的是钱,而且是大把的钱。

然而,时过境迁,2018年的资本寒冬中,已经没有资本愿意追捧这个烫手山芋了。

戴威是怎么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从前,戴威的固执是有资本的。

论出身,他的父亲是国企掌门人;论成绩,常年排名在全校前三名,并在2009年进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一路走得都十分顺利,戴威觉得自己能够干一番大事业。

很多人可能都觉得自己能够干一番大事,但是真正去做的并不多。

戴威是真的去做了,2014年,当时还在北大读硕士的戴威创办ofo,致力于"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想想中国有多么大的用户群体,每个人都有这个需求,这个市场得有多大。

这个以前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提出来立刻受到资本的追捧。

酒未饮,人已醉。

随后,ofo得到了真格、滴滴、小米、阿里等知名风投基金和企业的加持,短短4年就拿到了20亿美元的投资,钱多到用不完。

在资本的助推下,ofo以前无古人的速度攀上巅峰。

那时的ofo,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投放更多的单车,占领更大的市场,他们大概不会想到自己也会有缺钱的一天。

和最大的竞争对手摩拜不同,戴威从一开始就将ofo定位成一家互联网企业,ofo的战略就是铺量和碾压式融资。

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烧钱并不稀奇,打车和外卖都干过,只是共享单车的钱,烧得既没有品味,又没有技术含量。

只是一味地投车,投得更多,铺得更广。

又因为ofo走的是互联网路线,对硬件的质量很不重视,导致的结果就是单车的损坏率非常高,在路上随处可以看到没有座板,没有脚踏,甚至没有轮胎的车。

相比而言,走物联网公司路线的摩拜,从一开始就看清楚了共享单车潜在的损坏率和丢失率会有多高(国人素质,你懂的),所以更愿意花大价钱造牢固耐骑又不容易被盗的高端车。

共享单车是一个重资产行业,投放成本本来就十分巨大,共享模式又决定了人们不会爱惜,维护成本又是一项庞大的支出。

每辆小黄车成本超过300元,可能不到一年就报废。统计显示,ofo在中国投放单车超过1000万辆,一个月单折旧成本就要几个亿。

烧钱是不可持续的,烧得了一时,烧不了一世。

“终有一天,我们今天的ofo会和Google一样,影响世界。”戴威曾经发出豪言壮语。

在《2017胡润百富榜》上,他以35亿元的身价成为首个上榜的白手起家“90后”,一时间意气风发。

戴威一心想把ofo做成中国的Google,结果却断送了整个公司的前程,让无数投资人和信任ofo的用户跟着遭殃。

其实ofo曾经也有过翻盘的机会,早在去年下半年,朱啸虎已经意识到ofo和摩拜的这场烧钱之战遥遥无期,再打下去只会两败俱伤。

朱啸虎是第一个真正关注到ofo的投资人,也是他让ofo走上了扩张之路。

朱啸虎多次公开表示,摩拜与ofo“合并才能盈利”。作为ofo第一大股东的滴滴,也在推动摩拜与ofo的合并,但是对于这些传言,ofo都给否认了。

阻挠合并的最大障碍,不是任何资本话语,不是任何行政权力,恰恰就是戴威本人。

戴威本人十分看重控制权,坚持独立,决不妥协,一心想要建成像阿里和Google一样的伟业,所以无论是阿里还是滴滴,都无法实现对ofo的收购。

ofo拒绝合作,其实就是戴威本人的一次豪赌,他在赌一个光明却又遥遥无期的未来。

更准确地说,他赌的是自己有机会成为第二个马云,而不是被马云的资本收购,套现走人。

此后,摩拜选择卖身美团,抽身离场,而ofo却在财务泥潭里越陷越深。

ofo的致命伤还在于造血不足,简单来说就是不能盈利。

共享单车的盈利来源有三个:押金、租金和广告。

在这三个收入来源中,押金占了绝大部分,但是押金只是押金,本质上是一种负债,靠押金池盈利的模式其实根本就不能成立。

很早以前,哈罗单车就已经在全国推行芝麻信用免押骑行,随后摩拜也推出了免押骑行,至此,免押骑行已是大势所趋,靠押金池盈利的模式彻底破灭。

但是在这个关口,ofo这次却选择了逆流而行,在各大单车纷纷选择免押模式时,ofo终止了与芝麻信用合作的信用免押金政策,并要求新用户充值40元方可免押金骑行,每次骑行费用从中扣除;40元扣完后,需缴纳199元押金方可继续使用,老用户的押金为99元。

ofo选择逆流而行,无非是因为缺钱。可惜,尚未探索出稳定可行的盈利模式,公司就已经撑不下去了。

ofo来到了自己的“至暗时刻”,戴威高呼“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只要活着,我们就有希望!”

然而,现在一线员工也不愿陪戴威跪下去了。

ofo今年已经多次裁员,即使是年终奖发放前夕,城市站经理提高绩效年终奖,也留不住辞职员工。

一名城市站经理离职前向戴威反映了内部的贪腐和管理问题,留下一句话:“虽然我很感谢ofo,但我不愿意陪着它战斗。”

外无粮草,内无援兵,ofo的溃败几成定局。

对广大用户而言,最关心的还是我们的押金该怎么办?

虽然单个用户的押金不过一两百,但是加起来可是高达几十亿的巨款。

现在摆在ofo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卖身离场,另外一条就是继续硬撑。

第一条路,哪怕现在戴维不再固执,也很难有资本大鳄愿意接手了,毕竟现在是一大溜互联网巨头都在排队裁员的冬天。

第二条路,也就意味着ofo将进入破产倒计时。可就算破产清算,我们的押金也很难退回来。

根据《破产法》规定,押金属于无担保债权,在破产清算时,其清算顺序是比较靠后的。

破产清算时的清算顺序是:破产清算费用、国家的税款、有担保的债权、员工的工资等,接下来才是用户的押金。

以ofo现在的资产状况,估计偿还前面那些都不够,否则也不会几百个官司缠身了。

有人可能会说,ofo背后的那些股东不是很有钱吗,他们怎么不拿钱出来还?

很抱歉,有限责任公司的清偿是以股东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的,如果股东不存在违规操作,比如抽逃注册资金、侵占公司财产等,是没有额外责任的。

虽然很无奈,但是力哥不得不说,我们的押金很可能拿不回来了……

虽然结果令人叹息,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些教训。

力哥觉得,至少有两个教训我们是可以吸取的,不,应该说是必须吸取的。

一是重视现金流,现金流就是血液,它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不管是对企业还是个人,控制现金流都关乎着存亡。

在做投资之前,务必要看看公司的现金流,尽量投资那些现金流充沛,应收账款少,分红高的公司,基金也可以多买些分红稳定的红利指数基金,对于那些没有现金流,或者是利润很高,但是现金流却长期跟不上利润的公司,能离多远就离多远。

对于个人或者家庭,没有现金流也是非常危险的,你可能随时会还不上房贷、车贷,家里出现意外也只能听天由命。

记住,现金流就是生命。

第二个教训就是不要随便充值,尤其是现在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没有监管的资金千万不要充值。

不管是理发店、健身房,还是共享单车和教育机构,只要没有监管,天知道他们会把钱拿去干什么。一旦跑路,你的钱要回来的机会非常渺茫,就算不跑了,破产了情况也差不多。

共享单车轰轰烈烈地来,如今留下的却只是一地鸡毛。

多年以后,回忆起共享单车,人们或许不会记得资本、用户以及单车企业之间的纠纷,但是一定不会忘记那些一望无际的“共享单车”坟场,这堪称是21世纪的中国社会奇观。

那层层叠叠、花花绿绿的单车坟场,可能是共享单车逃不开的“宿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