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2019年,P2P还能继续投吗?
新的一年已经开启,又该考虑下如何钱生钱了。
不妨聊一下大家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2019年,备案未落实前,P2P还能投吗?
答案是:能!但是别瞎投!今天我们简单写写2019年的P2P投资思路。
一 P2P行业肯定会存在
2018年的P2P行业,乍一看,老来当道,骗子横行,行业要完;细一看,优质业务占据主导的平台,稳渡雷潮。
市场真正令人害怕的,是恐慌情绪。P2P投资人的从众心理,很容易被悲观论调所影响。投资人一慌,导致过去流动性好的平台,现在基本上被锁死。
雷潮已过去半年,因为诸多因素,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投资人,对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悲观论调。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P2P行业有存在的价值,这一点决定了它死不了。监管对P2P行业的现状并不满意,这是事实,但同时也肯定了P2P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更何况,P2P行业经受过不少大风大浪,在多个时期也曾一度不被人看好,甚至认为会灭亡,例如:
1. 2014年大洗牌,随着高收益自融平台的崩盘,一些口碑较好的平台也连锁倒闭,大量投资人二次踩雷,爆雷规模和持续时间都远超2013年;
2. 2014~2015年经侦雷事件,一些自身运营没有出现明显问题的平台被经侦一锅端,让很多投资人无法接受;
3. 2015年e租宝事件,披着P2P的外衣大肆宣传**370亿,导致整个P2P行业背锅,被不少人唾骂至今,但最后P2P行业都挺过来了。
2018年这一波雷潮,仍然属于调整期阵痛,并没有出现没落的迹象。
二 P2P的主基调是清退
从雷潮至今,P2P行业的合规性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备案的紧箍咒下,合规为第一要义。此前野蛮生长的景象将不再重现,运营不规范的平台也将丧失立足之地。
网贷之家最新数据,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018家,而目前全国范围内提交自查报告的网贷平台为500家左右,不足正常运营平台数的一半。
年前的175号文说得很清楚,对P2P的政策主基调是——能退尽退,应关尽关,所以2019年是P2P平台大量清退的一年。
在监管的引导下,P2P行业的平台数量会被限制在可控范围内,或许会出现并购潮,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预估能剩下的平台不会超过200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引导清退大量平台,并不代表监管对P2P的否定,互联网金融已被写入十一五规划,而且监管与官媒对P2P依然持肯定态度。
只是,这个市场确实容不下上千家P2P,同质竞争,良莠不齐。P2P又具备金融属性,监管必须对其整顿,只有总量少了,才好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
而且清退也不影响我们投资,相反那些可能被清退的平台,从来没有纳入我们的投资范围。大浪淘沙之后,剩下的平台才是精华,投资价值也会更高。
在监管引导下,如果平台资产质量不是太差,且股东有一定实力,平台良性退出的概率较大。另外,目前投资人资金主要集中在大平台,待收1亿以下的平台清退,对主流投资人的影响实在有限。
三 现在备案没那么重要
175号文披露之后,市场一片哀鸿。很多人直接解读:P2P要完蛋了,是不是不能投了?也有人说:从175号文件看,监管已经闭口不谈备案了,是不是放弃P2P了?
随后,互联网金融风险小组发布的2019年1号文,明确指出了,2019年一季度开始,开展合规检查工作及整改效果的验收检查,备案工作还在继续推进!
那么,备案推进到哪里了呢?2018年12月底,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行政核查。然后,下一步工作:2019年第一季度,将开展合规检查工作及整改效果的验收检查。
注意,核心点是这两点验收:
1. 突击检查:即双随机检查,机构随机,产品随机,各项信息穿透式核查。
2. 数据监控交叉核实:即利用国家网安中心监测系统、人民银行反洗钱系统等手段进行交叉核对。
后台时不时有投资人问起某某平台能过备案吗,何时完成备案,也有投资人讨论最后会有多少家平台通过备案。
第一个问题,只要平台业务合规,且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也有可能不赚钱,但股东愿意掏钱给平台做支撑),待收规模10亿以上,大概率通过备案没问题。
第二个问题,监管表态需要用1到2年时间完成行业风险专项整治,化解存量风险,消除风险隐患。这意味着,按照目前备案进展,P2P备案可能要到2020年6月才能完成。
至于多少家能过备案,这个预测的数量是200以内,可能更少。
其实现阶段,备案不重要,未来活下来多少家也不重要,平台资产质量好不好才最重要。
四 接下来P2P该怎么投
那么备案不完成,是不是就不能投资了?投的平台要是通过不了备案是不是就血本无归了?
第一个问题,非常保守的话可以等备案完成后再投P2P,但这不意味着P2P不能投,只是需要精挑细选。
第二个问题,平台通过不了备案,但是可以良性退出,能否良性退出取决于平台的资产质量和股东实力。
无论谈可持续发展,还是能否良性退出,平台资产端质量都变得十分关键。
2018年不好过,2019年还投吗?我认为还可以投。
一是因为P2P行业会走向稳定。行业监管日益成熟和严格,从行政机关贯彻到自律协会,从中央深入到地方的现场检查,未来行业会越来越规范。放心,2018年的动荡,不会在2019再次重演。
二是普罗大众投资渠道的缺乏。对于我们个人而言,理财观念不会是一夜暴富,而是找到一个可靠的理财渠道,实现资产稳健增值。在股票、基金、P2P、银行理财等渠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
从期限、收益率、风险性而言,P2P的综合得分都不低,所以它是适合长期放在资产配置里的一员。未来,我个人肯定还会继续投P2P。
只是我会适当调高2个判断因素的权重:业务风险、保障能力。
01 业务风险
第一是做哪一类业务。选择大于努力,做P2P也一样,做什么业务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平台最终的走向。比如雷潮中,消费贷业务为主的平台出事的占比较小。
第二是业务获取能力。如果有海量的便宜流量,拥有大把的优质借款人,资产端风险下降;如果需要高价获取流量,借款人数量就不够,就要放低借款人准入门槛来放款,风险上升。
第三是平台风控实力。被风控搞死的平台,一般都是屌丝平台,没有金融思维,风控没有一个可操作标准,没法有效的把老赖借款人拒之门外,坏账率可想而知。
另外,一些业务质量特别突出的平台,也会给国内的银行做助贷,助贷情况能在一定程度反应平台的风控实力。
02 保障能力
所谓保障能力,就是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大量的逾期坏账,有接盘侠去承担这个最终风险。大多数人认可的保障能力主要有2个:一个是控股股东,一个是履约险。
控股股东,过去可能单纯的以为国资系,风投系,上市系就靠谱了。实际上并不然,出了事,股东真正愿意兜底的平台没几个。所以控股股东这个,只能看股东的道德风险高低。
单兜底这个问题,现在相对靠谱的也就是履约险。毕竟,只要合同白字黑字写清楚了,保险公司没有出问题的话这账是很难赖的。但作为投资人,合同一定要看清楚:有没有赖账的条款?受益人是不是自己?
市场千变万化,判断P2P风险的方法论,也在与时俱进和升级,但大指标永远只有4个:道德风险,业务风险,保障能力,经营业绩。后面投P2P时,不妨多研究下这4个纬度。
如果你懒得自己筛选平台,可以在左哥的公众号内回复【 白名单 】即可查看更新的P2P平台白名单;回复【 履约险 】即可查看P2P平台履约险汇总名单;回复【 回款 】即可查看P2P平台正常回款名单。
作者微信公众号:左眼跳财(ID:zuoyantiaocai8)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