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是否每个“体制内”,都有一座“哀牢山”?

是否每个“体制内”,都有一座“哀牢山”?

点击: 时间:2018-11-17
褚时健老爷子走了。我翻了朋友圈,大家都在说他,泪水、掌声、与情怀拧成了一片,模糊了视线。

今天是学习雷锋日。褚时健不是雷锋。

你一定感觉他是个英雄吧?对,当年被打成右派经营糖厂,糖厂壮大;接手颓势中的烟厂,烟厂壮大;人生跌落铁窗,失去女儿,却能迎战命运,84岁创立“褚橙”。基于这些,所有对老爷子的敬意和缅怀,都有根据。

可是,你们还是刻意跳过了一段:他是否真的截留了卷烟厂系统内公司资金账外存放了。在上海30万就能买房的90年代中期,检察系统侦查公布的褚时健贪污金额是700万左右,我看过一份历史资料,称有更大一笔资金,被包括褚在内的三人试图私分。

检察系统给出的数据与事实是否有出入,曾经是被争议过的,也有一种流言是说“得罪人了”。但是,好像没有一个声音,敢说褚“两袖清风”,一分未贪的。

是否每个“体制内”,都有一座“哀牢山”?

有些事实,真的就是事实。就像他真的为社会经营活了两家公司,红塔创利百亿,也是事实。

老人驾鹤而去,按理不该提这些。但提这些,又恰恰是大家今天看到所有报道里的“同情”,甚至“共情”,发源的核心——那里是有代表性的,有一些企业家心头深深的结,甚至是直到今天,一些体制里的人,心头的结。

我为国家、为地方创造了财富与税收,我甚至为烟农、为无数中间人都赚了大把的钱,而我,每月工资就1000元,除此之外,伸手就要被捉?社会的分配机制与激励机制,公平吗?

“愉见财经”曾经看过原玉溪卷烟厂法律顾问的一个采访,他说了两个细节。

第一,1992年提出市场经济后,因为烟草是典型的垄断行业,所以事实上存在半计划半市场的中间状态,烟从出厂到市场之间是有巨大差价的,所以那个时候,相当于谁能拿到褚时健的供烟批文,谁就能直接大捞一笔。

第二,褚时健那个时候到外省市都不敢提前告知,要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原因是当时他随便去哪个省,可能连书记、省长都要见。

综上,其实就两点人性的拷问:

-企业家都要当雷锋吗?贡献给别人那么多,自己所得完全不成比例,并还要乐于此。结局是我在文头写的那句话:今天是学习雷锋日,褚时健不是雷锋。

-其实是形成垄断的某种体制或机制,造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甲方,权力天然携带寻租空间,难道要完全仅凭人性去对抗吗?

我想起和今天这事儿风马牛完全不相及的一篇稿子,“愉见财经”上周评某城商行资管部老总被带走协查的《要做干净的甲方?我曾参加过银行资管部领导与“通道”们的饭局》。这篇文章里我其实就想问,为什么机制就是造出那么多变态的甲方,却又要甲方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肉胎凡身,却滴水不进?仅仅靠加班开开教育大会写学习体会吗?

而“体制内”的高傲,又是如何看待有能力的个人的呢?我们常常听到体制维护者会发出一种声音:不是你能力有多大(或者你能力有多大只是其次)成就了公司,还不是我平台足够好才有你发挥的空间。

所以即便发展到今天,客观地说一切已经比20年前有了长足进步,我们身边有活力的公司已经比比皆是,但还是不免有一些“体制内”的地方,不会也不能用真正对等能力的报酬,来奖励和鼓励能力。因此“体制内”常常成为老实的庸才的栖身之地。

我的一个朋友,大半年每天加班加点为单位再造了一套系统,结局是功劳都归她的领导了,部门年末得了个奖,有点小经费一起去稍微高档点的地方搓一顿,还不许大家拍照发朋友圈。

我的另一个朋友,在某大媒体搞了个业内口碑不错的公众号,一个团队三个人连轴转为公号写稿连稿费都没,搞出来的公号盈利归单位,当然,荣誉归个人。

她说,搞什么搞。

奖惩有秩,能者多得,高薪养廉,权力平衡。我不知道这会不会是更好的办法。

是为一记。是不想还会有某个体制人,最后的归向是一座自我生存、自我证明、又自我放逐式的“哀牢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