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待收小但背景强的平台,会被清退吗?(附13家平台列表)

待收小但背景强的平台,会被清退吗?(附13家平台列表)

点击: 时间:2019-02-24

上周写了一篇关于待收和备案的文章,有部分P粉看完之后就很着急了。

跑过来问叫兽,她问:像开鑫贷这种待收规模虽然不大,但背景实力很强的平台,会不会被清退?

今天趁有空就来说说吧。

01

究竟会不会按照待收规模清退?

上周,那篇文章发出来后,有些人特别无法理解按照待收规模清退的做法。

当然,全国各地的监管部门也从来没有公开说过要按照待收规模清退。

前两天,有媒体曝光部分广州平台接到“自愿退出承诺书”和“机构退出意愿统计表”。

后来,广州金融办就出来解释并不会“一刀切”强制要求所有平台签退出承诺书。会被清出行业的P2P平台主要是这三种——余额已经主动清零或目前已停业;未提交机构自查、行业协会的自律检查、监管机构的现场行政核检等“三查”报告。

解释过后,一些小伙伴就心安了,继续叫嚣着"规模清退论"的不合理性。

叫兽也不想再和这些SB争论了。

叫兽(公众号:NP读财)在这里再清晰地汇总和表达我的观点:

1.规模清退论,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但已成定局。

2.规模大的平台,不一定安全,而且也有清退的可能性。因为规模不是唯一指标,还有不合规、高风险等考虑指标。

3.规模小的平台,不代表着本金会受到损失,但清退的可能性较大。

4.清退不代表着本金会受到损失,因为监管会让平台提交清退兑付方案,保障出借人的权益,但兑付时间一般会比较长(2-3年)。

5.现在已经有很多小平台不发新标,不用出借人的钱去放贷,只处理存量资产,并且早已着手转型。

6.每个地方清退的红线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决定权在地方金融办。

7.叫兽个人最保守估计5亿是一条相对安全的线,理由是待收5亿,差不多能进入到待收排行榜的TOP100。

8.如果不认同以上的观点,就当我瞎说吧,尽管all in。

再分析一下监管清退小平台的逻辑。

其实,对于小平台来说,监管一直最担心的是: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去年的雷潮事件之后,还能活着的小平台,很多都是听话的“好孩子”。

如果单论平台的安全性而言,有些小平台的安全性还真不比大平台差。

原因很简单,待收规模小,哪怕出现了窟窿,有些平台老板也有足够的能力兜底,这才是真正的小而美。

但这些平台都会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证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虽然备案的名额没有明确限制,但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监管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同时管理辖区内太多家P2P平台。

因此,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少数平台通过备案,大部分平台被清退。

举个例子吧。

同是一个辖区内的两家P2P平台:A平台待收1000万,有200名出借人;B平台待收有10亿,有2万名出借人。

两家平台都是合规的好孩子,都想通过备案,但监管爸爸的精力有限,只能盯紧一家平台。

不管监管爸爸选择清退哪家平台,那家平台的出借人能坐得住吗?不来金融办闹翻天才怪。

假设最终只有5%的出借人来"讨说法":如果清退A平台,最终只来10个人,如果清退B平台,最终要来1000个人。

10个人的投诉和1000个人的投诉,你是监管爸爸,你会怎么选?

这就是现实啊,同志们~

02

待收小但背景强的平台,会不会被清退?

叫兽搜了一圈,发现待收小但国资背景强的平台,还真不少。

叫兽筛选了一批待收在5亿以下的国资控股平台,盘点如下:(时间有限,如果有漏,麻烦在留言区补充)

待收小但背景强的平台,会被清退吗?(附13家平台列表)1

在这些国资平台里面,根据平台成立的最初目的,叫兽(公众号:NP读财)认为可以分为两种平台:政治型平台和业务型平台。

1.政治型平台

其实在行业里,有一些国资平台的成立,最初的目的不是要发展成多么牛逼的公司。

纯粹是一种政治任务,或者说是政绩需要。

大家不要忘记,从2014年到2018年,连续5年,互联网金融都是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里。

2014年更是给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意见。

当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大多是被宣传成扶持小微,支持三农的标杆企业。

扶持小微企业,支持三农,这不就是中央ZF的要求啊,地方ZF能不听吗?

怎么向上交代啊,弄几个标杆出来呗。

所以,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运而生。

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江苏KXD刚成立的时候,是怎么宣传自己?

平台把自己比喻成"准公益性质社会融资服务平台”,换句话说,赚钱不是他的首位。

待收小但背景强的平台,会被清退吗?(附13家平台列表)2

(来自KXD平台2014年的PR稿)

如果赚钱不是首位,那请问地方ZF闲着没事开这个平台的意义何在?自己脑补吧。

像这样的国资平台,一般会有几个特点:

第一.待收规模小,基本不放量推广却喜欢发品牌稿,不求发展壮大,但求有个好门面。

第二.一般不自营资产端,对接外部机资产端。在824之前,喜欢和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合作。

第三.基本都是国资/事业单位三级以上的控股子公司。

像这样的平台,如果按照待收规模来说,被清退的可能性还是不小,但由于背景实在太强,一般当地金融办都很谨慎。

对于这种平台,叫兽(公众号:NP读财)认为除非平台本身意愿退出强或者已经出险,不然一般都会留下。

不过,千万不要忽略「意愿退出强」和「出险」的可能性。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品牌效应,还有一定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资产端大部分非自营,所以不排除被资产合作方坑害因而出险的情况,参考广州的JRJZX。

2.业务型平台

另外一种国资平台,依附于国资集团下面进行运营,这些国资集团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有集团经营需求,所以设立了一家P2P平台。

像这样的国资平台,一般会有几个特点:

第一.平台的母公司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大型国企,而且市场化程度高,P2P平台属于集团的供应链环节。

另外一种是大型金融集团,P2P平台属于集团旗下的互联网金融板块,联合集团的其他子公司,相互配合,业务补充,参考广州的GJJK。

(其实,陆金所也属于这种模式,但陆金所已经发展壮大,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但模式是类似)

第二.有一定的待收规模(大概1亿以上),平时也愿意投放推广活动,但就算做推广,收益率也不会特别高。

叫兽(公众号:NP读财)认为这种平台清退的概率会更小,而且备案上面会有优势,特别是非一线城市的属地平台。

03

国资平台备案会更有优势吗?

真国资平台在备案方面一直有优势,除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外,我们还能从合规性来看。

前几年,一些假国资,挂牌国资平台横行市场,比如之前江湖人称的"四大邪教"。

其实,这些假国资/挂牌国资远不止四大邪教,叫兽粗略地回想了一下,至少有七大邪教。

(这些"邪教"平台的背后,叫兽还是知道一些内幕的,但真的不敢在这里说...我们至多私下说说)

这些"邪教国资"平台持续出险后,完全败坏了国资平台的名声。

江湖上面,一度谈"国资"变色。

不过,这两年,基本都肃清得差不多。

再回过头来看看国资平台,还是挺有特色和优点的,当然也有不足。

按照叫兽和部分真国资平台的接触,他们大多会有几个共通点:

第一.更重视合规性。

几个派系的经典平台,叫兽(公众号:NP读财)都深入接触过。

总体给我的感觉:风投系/民营系整体更重视待收规模;上市系则相对平均,各方面都没有明显的缺点,市场化程度比国资强,更重视调动集团资源;国资系则更重视自身的合规性,风格极度保守。

这两年,玩得很疯的现金贷/超利贷,你很难发现国资平台的身影参与。

一是不敢做,二是没有赚钱的愿望。

第二.运营能力稍显不足。

可能是因为保守派的思想,所以大部分国资平台的运营能力都不怎么样。

这从产品的设计逻辑,运营活动的策划,平台的推广公关,投资的用户体验等方面,都能看出来。

理财端的运营再烂,也无伤大雅,因为关乎性命的是资产端的运营,还有风控能力。

资产端的运营和风控,每家平台都不同,但总体来看,国资平台会更倾向于银行风控的玩法。

不过,更重要的是如果是因为运营和风控的原因导致出现风险,叫兽判断这些国资股东有很大可能性会甩锅...

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就好....

所以,可以给个总结:国资平台备案会更加优势,合规性更强,但运营能力相对弱,如果出险,甩锅的可能性较大,不会背责。

用一个词总结就是:有弊有利。

04

待收小但背景强的平台,究竟能不能投?

叫兽(公众号:NP读财)的看法就是:如果看不透,就先观望下吧,至少观望到6月底。

像这些待收小但背景强的平台,如果从本金安全性的角度,叫兽是愿意投的。

原因已经说过,盘子小,平台老板能兜得起。

但现在加入了一个不稳定因素——清退。

被清退的第一个风险就是:清退后,资金回笼的时间有可能变长。

叫兽想了想,觉得还是算了,没把握猜透平台老板的心。

今年的叫兽还是想做一个安分的保守投资人,这些风险不适合我的~

你们随意,反正叫兽先怂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NP读财」(ID:npducai),投资理财上有什么疑惑,可以关注叫兽的微信公众号,在后台留言咨询。


标签: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