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普法|现金贷老板,如何检视自身法律风险?
714高炮,如今成了热搜,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昨晚,一位年轻的现金贷从业者找到我们,询问是否会因为自己曾经从业的“黑历史”而影响未来的创业。古话说,过犹不及,也许,我们还是得客观对待“现金贷”的法律风险,不高估不轻视,实事求是。
1法律知识不足时,不要自评价为“骗子”
在实际办案中,我们发现很多现金贷的老板,法律知识匮乏,甚至是法盲(有些人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面对监管机关和办案机关的质询和讯问,冒出一些奇怪的自评价,其中占比较大的是直接评价自己“其实是骗子”。
我反问他们,你们知道啥叫骗子不?对方回答,没把实话都告诉借款人就是骗吧,我们砍头息名义上叫很多花里胡哨的名词儿。呵呵,怎么说不重要,关键是这部分钱的法律性质是利息还是服务费,而不是冠以什么名字。
一旦自称骗,就容易让人往“套路贷”等行为上接近,最终,可能招致诈骗罪、集资诈骗罪等法律风险,何必让人误会,给自己增加受伤的概率呢。
还是应当实事求是,把客观事实描述清楚,由办案机关和法律人士做专业判断,更为稳妥。
2现实中,现金贷的刑法风险来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飒姐和搭档季律师接手现金贷行业某“标杆”案件,经过观察,明显发现在催收环节容易触碰刑法底线,引发案件。其中,雇佣或外包偏远地区的电催客服人员,是重要导火索。
由于人员集中,且行内多直接下载借款人“手机通讯录”,被认定为刑法第253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可能性增加。现在,已经有类似案件出现。
同时,由于现金贷业务也是借用互联网渠道,实控人或风控人员会想办法购买或交换一些所谓“优质客户”的信息,采取电话等方式进行营销获客。
在这个环节,也容易通过上下游爆发风险而被牵连其中,顺藤摸瓜,按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处理。
3非法经营罪,确实不构成
正如本周文章《非法发放“现金贷”,触刑吗?》一文中所述,虽然非法发放贷款行为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尚无相关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明确规定。
因此,对于“以发放高利贷为业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的结论是:不宜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2012年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关于被告人何伟光、张勇泉等以发放高利贷为业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的请示》的批复,就是上述结论的法律渊源。目前还是按照这个结论执行。
嗣后,最高法院是否会对非法发放高利贷的行为进行其他的法律定性,我们认为应该尊重客观现实,虽然此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金融管理秩序,但也在客观上缓解了部分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
在管理秩序和企业融资困境之间,法律做出了选择,我们应该尊重这个选择,而不是企图随意修改。
4自首情节的认定
我们经常会听到检察官说,被告人某某如果你不认罪,我们就不能给你认定自首。其实,这里面有误解。
认罪与否是主观认识问题,一个非法律人士很难认识到某种金融创新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甚至专业人士也有模糊地带)。所以,不能以是否认罪来一票否决人家主动投案的行为。
在遇到办案机关存在类似观点时,请一定如实陈述事实,不要掺假,也不要试图蒙混过关,对于是否具有某种犯罪的“四要件”+“三阶层”,不强求行为人一定要懂。其实,多数确实不懂。
只要是自动投案如实供述,我们认为是可以被审判机关认定为具有自首情节,从轻或减轻处罚的。
5写在最后...
我们还是坚定地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不能迫于舆论压力就突破法律的“预测性”。干的时候不说违法,干起来了突然说违法,这无法给市场一个稳定的预期,真心会让很多人寒心。
现金贷老板这个群体,是我们见过最精明的群体了,对商业和数字敏感,但对法律往往不敏感。有些话不能随便定性,自己说自己是骗子的后果,很严重,请三思后讲,避免法律风险。
同时,我们提醒业内人士注意现金贷的真实“红线”风险来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对于以非法发放高利贷为业的行为,我们坚定遵守最高院的批复,不宜按照犯罪处理。
关于自首,各方还是要有基本共识,从业者请如实供述,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感恩读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