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深度|信用卡发卡量、坏账齐飙升,套现真的是一个没有受害者的产

深度|信用卡发卡量、坏账齐飙升,套现真的是一个没有受害者的产

点击: 时间:2018-06-19

随着年报季的到来,银行们的信用卡真实经营状况也在不断暴露。迄今为止,发布年报的五大行和五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财报表现来看, 2018既是信用卡行业增长提速的一年,也是风险扩张的一年。

“共债风险”是去年以来被提及最多的风控字眼,而事实上,共债风险最重要的一个传导链即为“套现”。

“信用卡无疑是套现最佳选择:50天免息期、价格成本年化18%。即使是分期业务,一般成本也在28%到32%之间,不超过36%,相较动辄年化百分之数百甚至上千的网贷而言,堪称低廉。那些会在网贷平台借钱的人,都是在信用卡环节没有办法借到钱的人。大多数人都是先从信用卡里套现,不够了再去网贷平台借钱。但信用卡融资成本最低,因此大多数借款人会从网贷借钱把信用卡还上,最后大不了网贷不还了。”一位第三方支付高管人士告诉十字财经。

2017年底开始,监管部门启动了网贷生态的大力整顿,一夕之间,大量现金贷机构消失或转入地下,一方面导致资金的流转阻滞在了信用卡环节,信用卡不良集体飙升,但另一方面,市场需求进一步涌向信用卡,套现大幅攀升。

事实上,2018是信用卡全产业链“大跃进”的一年。无法断言这是信用卡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有意为之”,更多的情况下,这可能是一种利益平衡中的有意漠视。可能不会有一个公允的数据去呈现套现产业的整体规模究竟有多大,但“套现”现象显然已经成为一个房间里的大象,人人都能看见,却都保持了沉默。“这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而之所以大家都能选择集体沉默,就是因为这条产业链上没有一个受害者。银行们迎来了信用卡业务的大发展,而寄生于银行卡刷卡产业链的支付机构、清算机构都因此获得了相应的手续费收入增长。”一家第三方支付的副总裁告诉十字财经,“哪怕是监管,对套现生态的存在也绝非不知情。但客观上,套现的存在为之前现金贷的严监管提供了一定的缓冲,消化了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况且信用卡好歹是银行经营,还有一道风控,相较网贷,监管对银行的业务还是放心得多。”

这一看法几乎是行业共识,也让套现产业的人们心安理得。

然而,果真如此吗?即使撇开洗钱、黄赌毒这类监管及司法层面在意的问题,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套现产业的膨胀也带来了相当切实的危害——它让银行们无法掌握真实的数据,从而导致了整个风险定价系统的失灵。

繁华背后,隐忧重重

支付宝微信支付大行其道、花呗微粒贷如日中天的当下,“信用卡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市场热议的话题。但从各家银行披露的2018财报数据来看,信用卡不但可以活得很好,在消金崛起、零售转型的背景下,甚至可以活得更好。

深度|信用卡发卡量、坏账齐飙升,套现真的是一个没有受害者的产业吗?|十字财经1

(十字财经根据各家银行当期及历史年报数据整理,考虑到发卡体量,城商行未纳入统计序列)

从发卡量、交易额等各项指标的增长情况来看,信用卡的经营现状一片欣欣向荣。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数据尤为漂亮。中信银行新增发卡同比增长43.44%,提速最为明显,贷款余额和交易量增长则以平安银行最为突出,平安银行信用卡交易额增长76.1%,贷款余额增长55.88%。

然而,繁华背后,隐忧重重。高增长的数据表相的背后,风险暗流涌动。

不少银行在信用卡数据披露环节仅仅只提及了存量数据,对业务的增长数据和不良数据都选择了语焉不详的表达方式。而事实上,从十字财经综合整理历史数据对比发现,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信用卡不良数据正在大幅攀升。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银行同期的整体坏账率正在逐步下滑。

深度|信用卡发卡量、坏账齐飙升,套现真的是一个没有受害者的产业吗?|十字财经2

(多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攀升幅度远超全行不良表现)

信用卡不良率最高的是民生银行,达到2.15%。而发卡提速最猛的中信银行,也是信用卡不良率及不良贷款余额双升幅度最猛的银行,不良率从1.24%攀升至1.85%,上涨幅度超50%,不良贷款金额则增长了98.79%,不良贷款余额绝对值甚至超过了公布数据的国有大行,达到81.94亿。

另一方面,支付机构的一些报表细节也可窥见套现生态的影子。

首先,“代收付”的毛利率直线攀升。一家第二梯队支付机构公布财报数据显示,其“代收付”毛利率从2016年到2018年分别为33.16%、46.58%、53.28%,呈现直线上升的态势。2017年底代扣市场经历了一轮整顿,代扣业务毛利率也随之下降。但理论上几无成本的代付业务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利润环节。“把套现出来的钱打到账上,收费成本比较高,各家价格不同,整体价格区间在单笔1块到3块。”

此外,上述支付机构报表亦显示,来自代理商的净费率与直营团队净费率的价格在2018年出现了逆转。

“移动POS收单是一个低毛利率的行业,用户端的刷卡手续费平均在6‰左右,但标准商户的成本也有5.25‰。支付机构在套现业务中挣的也是正常的刷卡手续费分润,因此必须做大规模。”上述人士表示,“支付机构对业务结构中存在的套现情况都是知情的,但直营团队会稍微克制一些,有些套现意图比较明显的交易,即使愿意支付高一些的费率也有可能出于风控考虑就不碰了,但代理就逐利性更强,怎么来钱怎么干。”

套现带来的风控窘境

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风险定价。然而,在眼下信用卡中心们的风控模型中,无论是场景还是数据都不够充分,即使是在存量数据中,真实数据的占比可能也不尽人意。

在“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这样的集体措辞下,近年来,银行们最重要的增长动力来自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力量。但是很显然,对于这样的人群,银行还并未摸索出一套完整的风控模型。

“场景”是银行们面对90后和00后的集体痛点。

“90后、00后的年轻人真的是线上原住民,在他们的观感里,可能花呗的优先级要远远高于信用卡。因为他们是和淘宝一起长大的,对花呗的认知早于信用卡,我们甚至接触到不少年轻人从信用卡里套现去还花呗。”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诉十字财经,“因此,银行们要么跟头部线上平台合作,要么就只能靠额度来取悦用户。”

以中信银行为例,某信用卡管理平台产品人士告诉十字财经,2018年,不少用户拿着别家银行的信用卡额度去申请中信的卡,就能获得双倍额度。“这种做法的思路是觉得别家银行已经做过一轮风控了。但是很显然,这种风险定价方式本身就意味着过度授信。相较而言,四大行其实也有发卡增长的硬性指标,但是风控相对就严格很多,当然这也导致了一些极端例子,我身边有朋友在四大行申请信用卡,卡申请下来了,但额度为零。”

此外,诸如维信金科、51信用卡、小赢科技和省呗等信用卡代偿平台也经历着高速发展,但这些数据都无法为信用卡中心掌握,无法被纳入银行们的风控模型要素。“银行们可能以为用户有还款能力,但用户只是从别处获得了杠杆。”

除了数据的完备性,数据真实性也是很大问题。

事实上,在成熟的套现生态中,银行距离真实数据可能十分遥远。

“大额信用卡是特别受欢迎的,但是办出来不容易。”一支付机构代理商告诉十字财经,所以套现的一个重要工作是以卡养卡,把信用卡额度养高,再集中收割,“对那些热衷于套现的持卡人来讲,套卡还卡的做法十分常见。银行虽然也会打击套现,但主要针对的是数据特征特别明显的套现交易,比如同一商户短时间内多笔交易的、每笔交易都是整数的或是一下把额度刷空的交易,银行都会及时发现和处理。但有些账单,不定期在不同商户进行大额消费,偶尔还有分期业务的,银行们能赚到钱,交易行为也没有任何异常,这是银行很喜欢的账单。通过包装这种完美的账单,一步步要求银行提额,最后卡额度养到足够高,可能就直接一笔套走,不还了。”

银联虽然几次重申MPOS的规范,但无法杜绝一机多商户的二清POS机的存在,一台手刷就能搞定“不定期在不同商户”这类诉求。利用这种便携手刷,自行操作实现刷卡套现十分轻松智能。

“把虚假交易掺和到真实商户的名下,这个是很难查的。现在银联和银行也只能抽查,规模太大,不可能逐笔逐笔地查。”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副总裁告诉十字财经。

此外,虚假交易依托的还有大量虚假商户。目前仍有大量虚假商户还是‘721’套码时代留存下来的(费率自由定价之前,按照发改委要求,刷卡费率根据行业不同而不一,导致大量交易被变造行业和商户信息,套取费率差价)。即使是现在,对于一些虚假PS出来的营业执照,支付公司、银联或央行也并没有足够的手段去及时发现和识别。这是监管对于巡检是否到位十分在意的原因。

3月底,央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9]85号),明确提出了强化管理第三方支付,尤其是在强化特约商户与受理终端管理中,央行要求收单机构对特约商户做好巡检工作,对于存量特约商户,收单机构应按新要求开展一次全面巡检,并于6月30日前形成检查报告,进一步遏制盗刷、套现的发生。

事实上,套现是一种几乎伴生着信用卡诞生而存在的业态。“在国际上,取现和刷卡的手续费是一样的,虽然很高,但银行不会区别对待。但在国内,根本没有一家银行会这么做。因为套现和消费的人群,可能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两类人。”该人士称,“监管收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套现的规模和比例形成遏制,但套现现象不会消失。某种程度上,这和人性有关。但凡是无法被充分满足的刚需,都必然伴随着黑灰产的存在。”


标签: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