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xm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市值蒸发20亿、网信办雷霆出击,视觉中国“关门”能否“大吉”?

市值蒸发20亿、网信办雷霆出击,视觉中国“关门”能否“大吉”?

点击: 时间:2018-07-26

一张黑洞照片,撕开了图片市场的版权“黑洞”。普通网友、明星大V、知名机构纷纷怒怼,政府部门连夜约谈……几个小时的发酵,视觉中国已沦为“过街老鼠”。

视觉中国之后,全景网、东方IC也相继被扒。截至4月12日14点,前两家自称为“全球性”“中国领先”的平台官网仍无法打开。

“关门”也不一定大吉。4月12日早间开盘,视觉中国(000681.SZ)一字跌停,封单超44万手,本来近200亿的市值,瞬间20亿灰飞烟灭。

无论视觉中国是否认同和在意,导致如今“灰飞烟灭”的背后风险实则早就经资本市场多方参与者轮番提醒过。

野马财经发现,视觉中国“黑洞事件”撩拨起全网怒火的背后,实则是曾经以“卫道者”自诩的交易平台在资本和利益的裹挟之下,自身营销模式异化得令上下游怨声载道又啼笑皆非的事实。

“皇帝新衣”式的幽默

估计谁也没想到,促使视觉中国这类交易平台“皇帝新衣”暴露的竟是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这一穿越5500万光年的“无声呼唤”,惊醒了苦不堪言的视觉内容消费者。

4月10日晚9时,全世界翘首以盼的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正式公布,众多媒体、自媒体及其它公司纷纷准备奔走相告的时候,一条“黑洞照片是视觉中国版权”的消息让大家神经陡然绷紧。

“新媒体这行从业十年,前后供职过的公司,只有一家没被视觉中国告过。”这条被广泛传播的留言解释了人们紧张的原因。随后好奇者前去咨询视觉中国客服,结果显示“购买后才可以使用”这张黑洞图片。

图片来源:微信截图

消息一出,立刻在网上引发热议。尽管视觉中国随后发布声明,但是网络上各方的质疑逻辑愈发严密,思路更趋清晰。直到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加入阵营,将质疑再次引向高潮。

“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4月11日下午A股收盘不久,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发起质疑。

图片来源:微博

共青团中央发问之后,网友纷纷转发、点赞,事件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头条。随后,百度、凤凰网、苏宁、南孚、招商银行等多家企业也发表微博,称视觉中国将自己公司logo设为版权,“滑天下之大稽”。

一时间,全网开启了“搜索潮”,网络上不断晒出各种吐槽视觉中国的信息。

据不断被公开的信息显示,视觉中国甚至将国旗、国徽、伟人头像、历史图片等等均开启收费模式。

更具争议的是,有网友爆料视觉中国竟然给472张台北市的照片打上了“首都”标签,而在给一张天安门照片标识关键词时打上了敏感的词汇。

图片来源:微博

面对全网声讨,视觉中国于4月11日晚发表道歉声明称:关于国旗、国徽等不合规图片,经查该图片由视觉中国签约供稿人提供,视觉中国作为平台方负有审核不严的责任。其创始人柴继军也在当晚接受采访回应称,这些照片很多都是供稿人上传上来的,已经进行撤销版权声明。

显然,视觉中国此次惹下的风波,仅靠一纸道歉已无法平息。

对于此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陆续发声。比如,新华网质疑“一个号称以版权保护见长的公司,却连国旗、国徽都明码标价,直至公众发现才匆忙纠正”“不能简单一句审核不严就搪塞过去”,同时呼吁“有关部门还要介入做进一步调查,给公众一个交代。”

《人民日报》官微在发了一张“不敢配图”的评论,再次表达了对视觉中国的态度,“当版权保护成为共识,没有人否认摄影作品有著作权。问题在于,著作权是否真的成立?平台有没有净化版权池?商业模式是否经得起推敲?”

图片来源:微博

“贼喊捉贼”的“维权式营销”

“商业模式是否经得起推敲?”这句质问画龙点睛。在还没有形成如此众怒的时候,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已经在资本市场受到关注和质疑。

比如,资本市场大V、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之前就在微博上公开表示:“侵权确实不应该,但这种漫天要价的商业模式更不应该,现在还变成了这家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也是好笑了。我就不相信这样勒索的商业模式能延续且能维持。等着吧,总有一天……”

图片来源:微博

新华社旗下《上海证券报》在对视觉中国公司进行深度调查研究之后,于2018年9月初刊发文章《深度调查 | “视觉中国”,王者还是贡臣》对视觉中国的模式也提出质疑。

该文章在结尾处写到,“天下攘攘,皆为利来。然而,在行业步入微利图片时代,在各类竞争凶猛而来之时,这个看上去很美的中国第一图片公司,已经悄然越过了商业公允性与个体独立性的边界。那些曾经风光借壳上市,尔后黯然滑落的A股公司,均讲述过美妙资本故事,勾画过超额估值幻梦,但该来的还是会来,一切都有尘埃落定之时。”

确实,该来的还是来了。张颖预料的“总有一天”,原来就是2019年4月12日这一天。

随着《每日经济新闻》的最新求证,市场才发现视觉中国公司在“贼喊捉贼”?

据视觉中国网站显示,黑洞照片源标识为ESO(欧洲南方天文台,The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然而,ESO在给《每日经济新闻》的回复中明确表示:视觉中国的这种版权主张不合法,ESO从未,也不能将他们的图片版权转让给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且视觉中国从未就黑洞图片联系过ESO。

《每日经济新闻》官网截图

好一出“贼喊捉贼”的把戏。

为了追逐利益,视觉中国还讨巧地以版权资源为筹码搞“维权获客、维权创收”。通过高举“维护版权”的大棒,视觉中国推行着这种惹来众怒的“维权式营销”。

何为“维权式营销”?这可以从2018年9月,深交所对视觉中国下发的一则关注函发现一些端倪。

当时,因向原创网站煎蛋网索赔25万及《上海证券报》刊发的《“视觉中国”,王者还是贡臣》一文,视觉中国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深交所要求其说明与煎蛋网签署正版图片授权合作协议中的销售价格是否与市场价格明显偏离等问题。

图片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在给深交所的回复中,视觉中国写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作为行业标杆,公司一贯本着促成有内容需求的‘侵权方’成为长期的‘正版协议客户’的原则,而不是靠诉讼获得高额赔偿。”

也就是说,如果视觉中国向你发了律师函,可能最终目的并不是真的想告你,而是想给你个机会谈个更为长久的合作。毕竟,小鱼小虾亦或一锤子买卖只能赚几万块,长期生意才能赚大钱。而面对这种“营销方法”,侵权方最后往往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

在此次视觉中国“黑洞照片事件”爆出后,知名法律博主唐有讼发文指出:一张普通照片从摄影师那里买过来3-5元,好一点的多花点钱买过来,然后把这些照片放到网上让你随便使用,等你使用的多了,一张起诉状送给你:赔钱!赔钱!

另外,在一些视觉中国相关文章下方,不少自媒体人士甚至现身说法,指出视觉中国存在“故意把图片放在一些网站给你用,而不显著注明,等你一用就会找律师找你索赔,狮子大开口。”还有不乏“新京报评论”这类背靠传统报纸的新媒体账号称:视觉中国“碰瓷”,能敲一笔是一笔。

依靠网络上广为诟病的“维权式营销”,在此次事件之前视觉中国可谓“大杀四方”,不仅是自媒体公司,即便强大如腾讯、今日头条等网络巨头也都曾吃过不少苦头。

虽然视觉中国言之凿凿,称自己这样做是为了“消除负面影响,积极支持和推进版权保护”,但在许多业内人士眼中,这妥妥的就是一种“维权式营销”。

那么,将“版权”“正版”挂在嘴边的视觉中国又是如何对待摄影师的呢?《深度调查 | “视觉中国”,王者还是贡臣》一文中有相关介绍:

以摄影师分成与业绩指标问题为例。作为中国最大的图库,如何增厚利润?压低上游摄影师分成是最直接最粗暴的手段。据知情人士透露,视觉中国一般要求摄影师签署独家供图合同,就算是独家合同,给摄影师分成比例还是一降再降,目前分为25%、30%、40%几档,其中25%、30%为主流。而在销售上,随着竞争加剧,图库多采取年度套餐销售的形式,这使得单张次图片价格一降再降。

一位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现身说法,“摄影师拿到的单张次图片分成最低到了2.75元/张,而且签约摄影师没有底薪,全部靠分成。”这种对待上游创作者的模式,直接“造成部分机构、摄影师不满”。

有业内人士指出,“维权获客、维权创收”模式本质上是牺牲了真正权利人(摄影师)的利益,来实现图库利益最大化。

倒在业绩承诺最后一刻?

那么,视觉中国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惹得其上游、下游都怨声载道的情况下,自身却能逍遥自在?

公开资料显示,视觉中国由媒体人李学凌和柴继军于2000年创办的Photocome发展而来,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版权图片交易平台,也是目前国内图片行业唯一一家主板上市公司。据其2017年年报显示,视觉内容与服务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当年业务占比71.66%。

视觉中国于2014年借壳远东股份成功上市,彼时上市公司作价24.88亿元向廖道训等17名自然人收购其持有的华夏视觉(北京)图像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夏视觉”)和北京汉华易美图片有限公司(下称“汉华易美”)各100%股权。

当时,廖道训、吴玉瑞、吴春红、柴继军、陈智华、李学凌等10名一致行动人承诺,两家公司2014年-2018年扣非归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5亿元、1.63亿元、2.23亿元、2.77亿元和3.29亿元。2014年至2017年,标的公司均完成了业绩承诺,2018年为业绩承诺最后一年。

根据深交所资料,今天(2019年4月12日),视觉中国将有3.88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55.39%,市值超100亿元。截至目前,视觉中国还未发布限售股解禁相关公告。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执掌视觉中国的董事长廖杰为廖道训之子、总裁梁军为吴春红之女,两人均为外国国籍。其中廖杰为加拿大国籍,梁军为美国国籍。

视觉中国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18年初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35.31%,距离3.29亿的业绩承诺仍相差一亿多。

为完成业绩对赌,视觉中国可谓动了不少心思。据其2017年报显示,公司专门研发了“鹰眼”系统,用来追踪公司图片在网络的使用情况,实现精准营销,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报告期内,公司通过“鹰眼”发现的潜在客户数量比去年增加了84%,通过“鹰眼”新增年度协议客户数量较去年增加了54%。

这个系统,经纬张颖曾有过吐槽,他称“鹰眼”系统可以“有组织大范围搜索未授权疏忽使用他们图片的各种企业,然后漫天要价的要求巨额赔偿。”

对视觉中国来说,为了保证业绩稳步增长,其确实向越来越多的企业发送视觉中国的质询函或律师函。天眼查显示,视觉中国及其下属公司所涉及的诉讼数量惊人。2009年至今,视觉中国主体公司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诉讼有141条,其旗下两家公司汉华易美涉及法律诉讼4011条,华盖创意涉及法律诉讼8000余条,三家公司涉及纠纷案件共1.2万余条,其中案由绝大部分为起诉他人公司作品侵权。

图片来源:天眼查

而从前述所谓“维权式营销”的套路可知,视觉中国追求的并非直接判决赔偿,而是为了将维权变为销售,转被告为独家签约客户。上证报2018年9月也曾有报道称,“视觉中国表示,大多客户会在诉讼判决前与其达成和解,成为长期合作客户,最终通过法庭诉讼生效判决的金额不超过0.1%。”

中誉威圣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副总经理董云海告诉野马财经,目前这种“维权式营销”在图片公司中比较普遍,不仅让一些企业或个人动辄得咎,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目前这些公司的变现方式和途径有限。

可见,视觉中国对“维权式营销”如此“痴迷”,也反应出其变现能力不足,在畸形的商业模式中越走越远。

如今,这场风波无异于给了商业模式异化的视觉中国以当头棒喝。董云海对此评论说:“视觉中国版权的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从公众角度来说,我认为是一件好事,让广大公众对于中国的版权法律法规有了更多的认识;从事件本身来说,也说明了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这件事情的发展走向,是否沿着一个合法、合理的路线进行。希望通过这一事件能够进一步唤起人们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同时对于之后的知识产权法律实践起到积极的影响。”

对此,你怎么看?请在留言区说出你的看法吧。


标签: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
外汇天眼官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