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5-08 利民网黑料少之又少 但董事长曾被列为被执行人
- 06-28 银行员工群发邮件自曝被绿全过程
- 09-14 重视这些典型特征后,网贷投资踩雷的几率将锐减!
- 09-30 2018年都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 10-31 网贷中介教父及其门徒:年入千万却难逃原罪
- 08-02 资本寒冬当道,矿机三巨头IPO之路荆棘满途
- 05-23 平台“截留”回款,是自救还是自杀?
- 02-26 银豆网爱投资事件启示:再看看你投的企业贷
- 10-24 其实,人血馒头有四种吃法
- 05-25 普通家庭千万别买年金险,很亏的!
瑞幸星巴克大战正酣,云南咖农却砍了20多万亩咖啡树?
在整个咖啡产业链上,上游种植环节、中游深加工环节、下游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占比分别为1%,6%和93%。
利润丰厚的加工零售,贫穷困顿的种植环节,如同一场悲喜剧的两面。
文/陈纪英
在北京,蓬勃的咖啡消费是激发欲望的淘金之地,瑞幸成立一年就逼近上市梦,高冷的星巴克也放下身段,以外卖为刀,加入激烈的街头巷战。
3000公里外,怒江西岸的高黎贡山上,象征“力量和热情”的小红果,却没能帮助以此为生的直过民族脱困。
有着百年咖啡种植史的云南,贡献了中国99%的咖啡产量,但绝望的云南咖农,过去4年间砍去了20多万亩咖啡树。
利润丰厚的加工零售,贫穷困顿的种植环节,如同一场悲喜剧的两面。
根据测算,在整个咖啡产业链上,种植环节生豆的价值贡献约17.1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环节烘焙豆的价值贡献为83元/公斤,下游流通环节的价值则暴增至1567元/公斤,三个环节利益分配占比分别为1%,6%和93%。
食品产业链对农民的极度压榨,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著名扶贫专家李小云已经见怪不怪了。
但这一次,他依然为绝望的云南咖农痛心疾首,“如果有产业,这产业的主要利益一定不在农民身上,如果这个产业没有利益,负担一定在农民身上。”
谁能平息咖啡的愤怒,谁能疗愈咖农的绝望?
绝望的咖啡
初夏时分,怒江西岸,保山丛岗村一处阁楼上,村副主任施忠相和父亲像往常一样对饮,滚烫的热水激发之下,咖啡的焦香与挂蜜的清香融合碰撞,香气四处氤氲——在这里,喝咖啡如同一日三餐一样普遍。
年轻的施忠相对时尚的咖啡文化自然亲近。
咖啡的香味没能让施忠相消愁。丛岗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6年当选村副主任之后,带领村民脱困,就成了他的主要职责。
甚至连喝咖啡也是脱贫措施之一——在当地,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求学会喝咖啡,讲咖啡,这是丛岗咖啡产业升级的文化基础之一。
28岁的傈僳族人言秀邓,是帮扶对象之一。原本生活在贡山之上的言秀邓,10岁时父亲身故、母亲改嫁后,和弟弟成为了孤儿。
为了讨生活,孤儿兄弟沿怒江而下,来到保山丛岗村,向当地人租地,开始学习种咖啡。
对外租用的山地,通常海拔较高,地势陡峭,当地农户嫌弃不种。长年操劳,言秀邓很是辛苦,但辛苦也未能阻止言家继续在贫困的泥潭下坠。
最近几年,言秀邓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在国际市场,没有品牌的大宗咖啡豆价格一路下跌,由2011年的226美分/磅一路下跌,到2018年跌至不足100美分/磅。
言秀邓家20亩山地,虽然出产品质最好的咖啡豆,但一年下来,20亩坡地卖咖啡豆只有九千元收入,去除肥料、人工等开支,每年利润不到3000元,贫困依然如影随形。
言秀邓的20亩咖啡,一年只能赚3000元。
作为中国咖啡种植大省,云南省辖的普洱,临沧、保山等总共9个州市,咖啡的产量总值,占到全国的98.3%。
咖啡豆价格的一路下跌,导致咖啡种植利润薄如白刃甚至陷入亏损,不少咖农寒了心。
过去四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不增反减,从2014年的180多万亩下降到去年的160多万亩,20多万亩咖啡林被成片砍伐,裸露出来的黄土地,如同绿色丛林里一片片伤疤。
与种植环节一片狼藉相对应的,是中国咖啡消费市场的持续火热。
2006年,中国咖啡的消费量是2.59万吨,到2017年增加到13万吨,年消费量跃升到全球第19名,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这也是雀巢、星巴克纷纷加注中国市场,瑞幸等创业公司冒险杀入的原因。
终端消费热情如火,种植环节寒似凛冬,冰火两重天的供需极度错位之下,云南咖啡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常年在田间地头走访的云南省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经所)所长、云南省咖啡协会会长黄家雄,给出的诊断如下:
第一,品种老化,单一。
单一栽培,产出低,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羸弱。
咖啡豆能否卖上价,生豆最关键,云南的咖啡种植普遍以卡蒂姆杂交种为主,抗锈退化,品种欠佳,卖不上价,同期,精品咖啡豆一公斤能卖上千元。
第二,采摘不科学、加工环节太落后。
好山好水好咖啡,在云南,保山咖啡的品质最好,云南本地举行的国际咖啡论坛上,保山咖啡综合得分在去年、今年都是第一。
但在采摘环节,咖农采摘鲜果不及时,采摘质量差,干果、生果比例高,导致整体品质下降。
而在加工环节,则以农户自发加工为主,加工不及时,发酵脱胶,地块晾晒,品质参差不齐。
采摘和加工环节的不科学,最终导致很多成品都不符合收购商的标准,勉强合格的拿去制作低端的速溶咖啡,其余全是废果。
第三,缺乏营销,没有品牌,丧失定价权。
云南虽然占据了中国近99%的咖啡产量,但国际份额仅为1.7%,主要为星巴克、雀巢、麦氏、卡夫等国际品牌供货,未形成有认知度的自有品牌,丧失了定价权。
“病灶”很清楚,为何过去的扶贫工作,未能让云南咖农们脱贫致富呢?
李小云认为,过去大多数扶贫措施未能奏效,最大的问题是利益机制未能疏通。农产品产业链条过长,每个环节都在分割利润,每个环节拿一点小钱,“就会生产一大批穷人”。
“价值链上,利益必须一致;利益不一致,就得权利对等;权利再不对等,那信息一定要对等。只有这四个条件有效满足,利益才能留存。”
在以往的“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下,不对等才是常态,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处于被盘剥的常态,“产业的利益不留在乡村,乡村就振兴不了”。
拼多多来了
过去,言秀邓家的咖啡豆,要靠每年一次的行脚商上门收购,价格全由对方说了算。
今年,言秀邓的咖啡豆在家门口也能卖上好价钱,这样的改变,源于一家上海公司的入场。
言秀邓第一次耳闻的电商平台拼多多,将联手商家、“热经所”等单位,谋划用3年时间,通过电商为咖农解决加工渠道和销售渠道,通过改良品种,增加咖啡附加值,打造精品咖啡品牌,助力当地咖农摆脱“有好产品,却走不出,卖不出好价值“的困局。
“有人上门高价收咖啡?”抱着孩子前来打探消息的咖农,眼神里充满疑惑。
咖农们对于拼多多商家的溢价收购半信半疑。
直到拼多多联合6家平台商家,以40.76万元的价格,每斤比市场价溢价5毛,收购了建档立卡贫困户42.53吨咖啡豆等原料,咖农的疑惑才烟消云散。
但这场扶贫行动的操盘手、拼多多多多大学负责人蓝天知道,“溢价收购只是纾一时之难,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希望将此作为敲门砖,引导农户主动参与并建立新的机制。”
为了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拼多多拿出了四把战刀,从种植、加工、销售三个环节,对云南咖啡产业链进行重塑。
选品环节
平台与热经所合作,进行品种升级,先搞一块30亩的精品咖啡核心试验田和一块740亩的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铁皮卡、瑰夏等优选品种将会在基地扎根,3年后培育成熟,收益让渡给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以30亩核心试验田为引导点,逐年带动当地咖农参与,扩大精品咖啡种植面积,实现咖啡种植品种的更新换代。
种植环节
实现科学化改造。一方面提供点对点技术培训,培训咖农进行科学种植、采摘提高咖啡品质;另一方面,在试点基地内发放芒果苗、澳洲坚果等经济作物,展开复合套种,提升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加工环节
热经所将引导农户改进水洗、日晒等工序,在粗加工环节实现标准化、品质化作业。同期,拼多多则引导保山及周边多家咖啡工厂,未来三年内,逐步帮助村民实现咖啡豆的精制化处理。
经过精加工,一斤咖啡豆能卖上百元。
销售环节
拼多多提供流量和数据扶持,加速保山优质咖啡上行。
蓝天认为,咖农不赚钱,其实并不因为整个咖啡产业链不赚钱,而是因为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如果现有链条不打破,云南咖农不可能靠种植致富。”
拼多多四项举措的变革目标,就是通过打造产、销、研、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系统,实现产业链的利益分配向源头的咖农倾斜。
前述6家平台商家的上门溢价收购,只是这场咖啡产业链改革的序曲。
30年来行走在田间地头的李小云,曾在一次次扶贫中遭遇挫折,“产业扶贫的意义是什么,是希望最终的好处归于农民,但这个意义很难真正实现。”
拼多多模式,真正让农户成为了全产业链的利益主体,“聚焦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的核心问题、资金问题、制度问题、人才问题,希望它能真正变成促进中国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的大行动”。
他特意提到了拼多多扶贫的精准性,“一个是穷人,一个是乡村”。
在一个贫富差距存在的地区,简单粗暴的助力销售,往往会加大贫富差距。“有能力的人卖得多,没能力卖得少”,所以,“不是卖东西就扶贫了,大部分并没有达成扶贫的目的”。
拼多多的保山项目,则是瞄准型电商,初期就覆盖了丛岗村和赧亢村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92人。
李小云对此期望颇高,“该模式若成功,将推动很多农村发展方式发生转变,形成伟大变革。”
拼多多瞄准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已经卖出了第一批咖啡豆。开心的咖农们,喜笑颜开,咖农们像过节一般奔走相告。
他们热情地摘下果园里的橘子,塞到拼多多工作人员手中。村里的年轻人弹起傈僳族传统乐器三弦,悠扬的迎客音乐,缭绕在村子上空。
新三农密码:“1+1”
拼多多的保山举措,是拼多多创新扶贫助农模式“多多农园”的首站。
简单来说,多多农园的助农模式可以称为“1+1”,直连消费端的“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的“最初一公里”。
在消费终端,2018年,拼多多向4亿消费者售出了总额高达653亿元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网络零售平台之一。
拼多多的迅速崛起,离不开其独创的新电商供给模式、原产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货中央处理系统——拼多多旗下的拼农货,早就溯及了农产品产业链的上游。
三年前,拼农货按下启动键,对于初生的拼多多来说,这是一场深入无人区的全新冒险,问题和机遇并存。
“比如,贡献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农民,始终处于价值链条的底端;再比如,中国真正的农产品品牌,至今依旧屈指可数。”蓝天说,土地、人力甚至产品,在产业链中的价值极为低廉。
这正是拼多多立足改变的现实——修正、升级三农产业,帮助农民、农业、农产品,回归产业链价值分配的主场。
在此背景下,全新实验体“多多农园”应运而生。
之于拼多多,多多农园的战略角色是拼多多开展扶贫兴农工作的主要抓手,也是拼多多的扶贫兴农新品牌,同时也是一种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型电商扶贫兴农模式。
在保山咖啡项目之后,首期“多多农园”将有5个示范项目于云南逐步进行,分别涉及茶叶、坚果、雪莲果、花椒,以及特色菌菇。
多多农园模式未来如何走出保山,铺向全国?
从扶助对象来看,多多农园主要聚焦于中国深度贫困地区,瞄准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扶持当地特色产业,打造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扶贫兴农产业链,构建农货上行新通道,实现“广大建档立卡户直连4亿消费者”的扶贫兴农目标。
而在路径选择上,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机制衔接。到2020年底,中国就将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实现全面小康。
农村发展的战略重点,将从“脱贫”进化到“振兴”。因此,对于多多农园和拼多多来说,“脱贫”是阶段任务,“振兴”才是长期目标。
在价值取向上,多多农园不过分看重GMV,更看重溢出到外部的正向社会影响力。
未来5年内,在云南之外,拼多多还将在贵州、甘肃、西藏、青海、新疆、海南、宁夏等8省及自治区落地1000个多多农园。
多多农园的新模式,为何唯有拼多多能做?模式落地,离不开拼多多全平台资源和能力的倾斜和支持。
比如,实现农产品上行极速供应链系统的天网和地网。
“天网”是指拼多多依托分布式AI技术,打造的“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实现海量供给和海量需求的精准匹配。对于保山这样的贫困地区而言,天网能助其打破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实现小农户无缝连接大市场。
而多多农园深入到乡野阡陌的一线,组成的点对点的扶贫兴农网络,就是拼多多的“地网”。
未来天、地两网融合协作,最终实现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消费端“最后一公里”的“1+1”目标,贫困地区农货以最短链条对接4亿消费者需求。
天网是“全国一盘棋”,而地网则是高度本地化,因地制宜,具体而言,包括“人才乡土化、产业持久化、利益农户化”。
以人才本地化为例。从2017年底,拼多多开始通过“多多大学”和“新农人返乡体系”,带动有能力的青年人返乡创业。过去三年以来,拼多多已累积带动62000余名新农人,广覆中国各大主要农产区。
人才本地化,在李小云看来,是“扶贫的核心问题”,“新业态、新农人、新农商,实际就是真正把技能、产业和价值留在农村,在农村培育现代农商企业,让更多人留下来。只有这些要素留在农村,才能留住人才,而不是讲空话。”
对于拼多多来说,保山项目只是起点,多多农园接下来也会一寸一寸丈量其他贫困地区的土地。
拼多多工作人员在咖啡种植区走访。
未来,多多农园模式可以复制到全国其他农业地区,复制到其他农产品品类,受益得也不止云南咖农。70年前,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里,颇有些无奈的调侃中国的小农经济,“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费先生没有看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在,借助拼多多平台,怒江西岸高黎贡山上的咖啡豆,确实能飞上天,飞往全国。
未来,当瑞幸上市,当星巴克的财报大涨,当中国咖啡消费的需求持续高增长,咖农言秀邓或许有望真正同步、公平地分享行业增长红利,而贫穷和苦涩,也不再是三农行业的主色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