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履约担保平台爆雷保险公司会兜底吗?
- 07-20 团贷网维权:催收现状与诉求
- 07-20 【鹰眼看网贷】互联网金融路在何方?
- 07-20 参与“金融互助”组织的投资者是否受法律保护?
- 07-20 美国歌手diss姚明的真相是什么?diss姚明的美国歌手叫
- 07-20 最新 | 礼德财富以涉嫌集资诈骗正式立案
- 07-20 互联网金融变革下 如何重新定义P2P?
- 07-20 奔驰维权事件另类视角:汽车经销商金融服务费溯源
- 07-20 微贷网即将上市,但暴力催收问题影响股价
- 07-20 银发族,小心新一波"理财销售战"?
热门文章
- 09-05 原创|现金贷江湖,“谁”套路了“谁”?
- 09-25 2017新金融:阶级阵营、上市潮起与套利终结
- 12-09 团贷的牛要还钱吗?不要轻视了资产的流动性!
- 10-17 买保险不是为保障?而是为了……
- 05-08 “以租代购”真的能拯救车贷平台吗?
- 06-30 内容Go high,成本Go low,搜狐视频回归商业本质
- 06-19 深度|信用卡发卡量、坏账齐飙升,套现真的是一个没有受害者的产
- 01-05 如果P2P的兑付方案,由你投票决定,你会投吗?
- 07-30 67家P2P平台3月数据分析:5家连续3个月净流入,3家逾期有较大增
- 04-10 上海造艺关联40余家现金贷平台,靠无故扣款联合收割900多万用户
中邮消费金融,怎么了?

“慢了一步”的中邮消费金融,能否奋起直追?
中邮消费金融近期舆情不断。
先是被各家媒体报道“天价”罚息。女记从企查查中查询到,近期中邮消费金融的多个与借款人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已审理终结,判决结果中法院对中邮消金的高利率罚息进行调整。如《在中邮消费金融与薛红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用户申请20万元“邮你贷”借款,中邮消费金融所规定罚息为欠付款项的5%。法院表示,利息、违约金、手续费用之和应当不超过以解除时的借款本金余额为基数,按月利率2%为标准计算,否则明显过高。而最终通过计算发现,其产品逾期滞纳金年会利率高达60%。
而就在今天上午,据21世纪经济报道,现任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红永即将离职。刚刚,中邮消费金融公司对媒体确认了此消息:“公司董事会已收到余红永总经理的辞职申请,在新的总经理到任前,暂由董事长林茂新主持工作。目前,公司运营一切正常。”
这无疑显示,正如整个消费金融行业一样,中邮消费金融也面临新一轮盘整期。回顾在消费金融迅猛发展的前几年,中邮消费金融似乎总是“慢了一步”。
与同样是在2015年成立的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相比,中邮消金的发展速度并不快。在消费金融井喷发展的2016年,招联消费金融贷款余额181.89亿元,同比增长近8倍,而中邮消费金融累计放款金额仅才破100亿,贷款余额仅为40亿元;从盈利来看,直到2017年中邮消费金融才扭亏为盈,早在2016年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就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分别为3.24亿元、652.2万元。
即使在消费金融“躺赢”的2017年,中邮消费金融也没有实现业绩的大爆发。据年报显示,截止2017年底中邮消费金融总资产134.94亿元,净资产9.98亿元,实现净利润6775万元。但与招联、马上消费金融相比,仍然“落后”。截至2017年末,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469.80亿元,净利润11.89亿元,同比增加3.5倍,当时马上消费金融的总资产为318亿元,实现净利润5.78亿元,同比增加88.6倍。
虽然中邮消费金融在2018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99%的好成绩,但是净利润2.03亿元,与同期的招联消费金融12.53亿净利、马上消费金融8.01亿的净利相比,相去甚远。
一方面,高速追赶同行,而另一方面消费金融监管趋严后,各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线下业务也面临整改和转型。
在去年8月底,中邮消费金融向各营销中心下发了《关于深化市场乱象整治,开展合作机构风险专项排查的通知》,从2018年9月1日起至2019年1月1日,暂停全部线下渠道受理普通“邮你贷”业务。其中,对线下普通邮你贷业务发展风险及助贷机构合规性检查开展为期4个月的风险排查,并启动为期四个月的对包括线下助贷机构、委外催收机构、场景合作机构等在内的各类合作机构的风险排查工作。
当时有媒体报道,中邮消费金融的合作机构人士透露,该公司的借款人投诉多指向中介代理机构乱收费,造成借款人投诉或者逾期后催收,并导致了中邮消费金融取消多个地区中介代理的合作权限。可见,线下渠道所受理的“邮你贷”业务暴露风险问题并非事发突然。不过,当时中邮消费金融对媒体回复称,“主动排除各项风险隐患,主动整改可能存在的问题,练好内功,确保合规。”
事实上,作为广州唯一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邮消费金融股东背景强大,涵盖国资、外资和民资等多元化经济成分。工商信息显示,其大股东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持股70.5%, 星展银行持股15%、广东三正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5%、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67%、广州广百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5%、拉卡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持股1.67%、广东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17%。
然而含着“金汤匙”的中邮消费金融并没有发挥出股东优势和潜力,如具有场景优势的广百、海印股份。
而当简单粗暴的跑马圈地的消费金融时代结束后,进入消费金融下半场,特别是在业务的调整期,一些消金公司在人员设置、业务重心调整等方面拥有较大动作。存量发展阶段,消金机构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如何发挥出股东优势和实力,也成为下半场决胜的关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