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 07-20 金融信贷2.0 银行大幅压缩过剩行业贷款
- 07-20 央行降息对小微企业经营贷有何影响
- 07-20 玉溪市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之整贷零偿
- 07-20 小微企业在流转税上有什么优惠政策?
- 07-19 首富王健林谈贷款往事:跑银行50次 8天没合眼
- 07-19 中国银监会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
- 07-19 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进口电汇融资业务详细指南
- 07-18 宁夏银行法人VIP(贵宾)贷款
- 07-18 青岛专利权质押贷款已发放1亿,29家科技企业尝鲜
- 07-17 中小企业如何让贷款变得水到渠成?
热门文章
- 04-05 首例京东“京小贷”诉讼 商家违约京东胜诉
- 07-09 小微企业如何获得贷款?
- 12-15 浙商银行购销通怎样申请?
- 07-20 统计局:三季度GDP增速放缓至7.3% 创新低
- 11-25 房屋二次抵押应该注意什么
- 01-26 汉口银行工业厂房按揭贷款
- 11-13 贷款2千万查封5个亿资产 四川省南充中院超标查封?
- 09-10 辽阳银行项目贷款主体及基本条件
- 05-25 交通银行惠农通适用对象及贷款额度
- 08-17 网络贷款,这些问题你注意了吗?
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投贷联动”
近年来,银行业“投贷联动”的呼声越来越高。
投贷联动模式,是指银行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进行“股权+债权”的投放,以股权收益弥补信贷资金风险损失。以国外的实践形式来看,银行通过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或者引入PE/VC等合作;银行再跟进贷款。
虽然试点的方案还未公布,但相关实践早已展开。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截至2015年末,上海自贸区辖内9家银行以“投贷联动”模式为105户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余额10.2亿元。
2015年6月,中国银行率先和张江高科合作,双方积极响应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及上海自贸区扩区的号召,实现“双自联动”,推进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与全球科创中心的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共同促进上海市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潘岳汉表示:“中国银行与张江高科构建投贷联盟,就是通过金融与科技的紧密结合,进行产品服务创新,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模式,将金融融资服务延伸至种子期和初创期科技型企业。”
具体操作上,中国银行利用中银集团多元化和一体化优势,联动集团内附属机构,通过股权等方式参与,使暂时无法进行银行贷款的种子期和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获得融资补充,帮助这些企业发展壮大。同时伴随企业的成长,中国银行还将进一步提供授信融资支持,从而搭建一个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产品体系。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葛培健表示:“张江高科与中国银行构建投贷联盟,将积极探索孵投贷联动金融服务模式,立志于建立满足产业链上不同成长阶段企业所需多级、多元投融资的服务体系,争取做改革的探索者。未来,张江高科将率先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与券商、基金、银行等机构设立股权众筹平台,并把银企合作、投贷联动的优势融合进去,为初创企业、种子期企业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创新活动投资力量。”
自贸区多元化银行业结构初具雏形
除投贷联动外,2015年上海银行业各类资金交易中心、研发中心、互联网交易平台、跨境投融资平台等功能性机构加速落户自贸区,多元化、现代化的银行业结构初具雏形。
1月18日,上海银监局组织召开上海银行业“创新服务、创新管理”经验交流会,此次交流会上肯定了上海自贸区政策对银行业转型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据上海银监局1月12日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末,上海自贸区内共设有21家法人银行、99家分行、13家专营机构和301家支行级网点,此外还有27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和4家资产管理公司。
作为首批允许办理FT账户(自由贸易账户)的银行之一,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创新产品服务,利用自贸区平台吸引海外资金,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15年末,该行已在分账核算单元项下为区内、境外近100户企业提供人民币融资业务,累计融资额超500亿元,其中包括各类央企、国企、外商投资等大型集团客户。同时,还为某知名证券公司的横向并购发放并购贷款,为自贸区FTE账户(区内机构自由贸易账户)项下机构客户完成首笔并购业务。
在自贸区跨境投资便利政策下,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利用分账核算单元境外筹资功能,叠加货币可兑换与利率市场化优势,为企业海外业务发展提供低成本全币种资金支持。2015年以来,该行实践了融资性保函、跨境银团、FTE并购融资、境外发债、创新飞机融资等数十种业务模式,为境内公司的境外机构获得跨境信贷提供便利,目前该行各类国际融资业务余额达189.8亿元。
2015年6月,上海银监局参照国际监管经验,探索推出了“自贸区银行业务创新监管互动机制”,针对现行业务准入制度未覆盖或不清晰的领域,金融机构在与监管部门充分沟通后,可以个案突破的方式先行先试。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依托上海银监局搭建的“业务创新监管互动机制”,上海银行业已上报了40余项业务创新意向,其中海外并购、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服务、绿色信贷等7项试点业务已落地。
全口径跨境融资扩大试点
1月22日晚,中国人民银行下发《通知》称,将企业扩大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扩大至27家金融机构和注册在上海、天津、广东、福建4个自贸区的企业,自2016年1月25日实行。
《通知》称,对试点金融机构和企业,央行和外管局将不再实行外债事前审批,试点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
其实,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早在2015年2月在上海自贸区率先试点,这也成为自贸区首个试点业务在全国推广。
2015年2月,央行上海总部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下称《细则》),全面放开本、外币境外融资,取消境外融资的前置审批。当时的一大创举,就是上调了经济主体从境外融资的杠杆率。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自贸区试点全口径跨境融资取得了较好效果,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扩大试点的条件已经成熟。
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政策对于自贸区以及自贸区扩大区都有显著的影响。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作为上海自贸区扩大区的张江园区累计有400余家企业开设了自由贸易账户,不少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顺利实现了海外融资和并购,大幅降低了企业成本。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中行、工行、建行等金融机构,针对园区企业的金融需求,为其量身设计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天使投资基金和引导基金,引进各类投资公司和科技银行等措施,建立覆盖园区科技企业、分层次的融资服务体系。”葛培健总经理表示。
微信公众号:【融城网】房贷(fangdai123)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