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融城网 > 房产贷款 > 房贷攻略 > 房企债务失控?内地房企海外债务一年增3倍

房企债务失控?内地房企海外债务一年增3倍

点击: 时间:2019-05-18

  文/时晨晨

  2018年,中国债务违约掀起浪潮,无论哪种投资者,都应该高度警惕。

  据W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中国已发生21起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其中10起发生在4月17日至5月21日地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另一方面,新增违约发行人已到达6家,该数字已与去年全年新增违约发行人数持平。

  特别需要警惕的是房企债务。

  2017年,上市房企债务总额增长了33.33%,高达6.59万亿。全国还有非常多非上市房企,他们的债务增速和规模也相当惊人。2016年,全国房企债务就超过了11万亿,2017年规模只会更高。

  危险的是,内地房企外债规模增速更高。据Wind统计,2017年内地房企海外债券的发行数量为77只,相当于2016年的3倍有多;发行规模超过398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300%。

  天风证券曾对上市公司房企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结论是2018年,房企还相对安全。房企的现金流压力主要来自再投资,如果停止拿地,房企现金流压力不是太大。

  问题是,财报上很多真实的东西没有反映出来,筹资活动现金流占比很低,但是投资现金流流入和流出占比很高,主要原因就是,房企通过财务手段,把许多债务伪装成股权,也就是明股实债。

  况且,寒冬虽至,更严峻的形势还没有到来。

  据海通证券数据,国内地产存续债券中约有 75%是在2019-2021 年间到期。

  5月初,天津最大国有房企天房集团被媒体爆出有1800亿负债,其发起的“天房2号”信托计划存在违约风险。市场极为震惊,后来中信信托伸出援手,才免于违约。

  除了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公司债等渠道融资,许多房地产还是靠信托续命。许多信托资金都进入了房企,给房企补窟窿去了。偿债能力恶化,信托自然会违约。

  现实情况是,房地产类信托新增规模不断下降,这种续命方式也难以为继。

  根据用益信托网统计的数据,从房地产类集合信托产品的新增规模看,2018年一季度环比大幅回落,从2017年四季度的2295.59亿减少至1810.11亿,二季度以来截至5月20日,房地产类集合信托产品新增额仅703亿,仍在逐月减少。

  从监管层不断发文也可以看出,监管层认为打破刚兑还不够彻底,暂时没看到要伸手援助的迹象。

  不过,央行的态度则比较暧昧,一边加息,一边补充流动性。

  5月28日,中国央行时隔两个多月重启28天期逆回购,利率上调5个基点,此前央行各种MLF、SLF等工具的利率也在不断上调,中国利率中枢总体不断上移。在加息的过程中,中国央行也在公开市场上不断投放流动性,甚至还定向降准。

  问题是,央行放水能解决债务危机吗?不能!

  央行放水,水只能留到商业银行这个地步,但是不会进一步往下渗透,企业还是拿不到钱。巴塞尔协议监管要求已经让许多银行资本金压力陡增,并且居民存款不断下降,商业银行想贷给企业钱,监管规则也不允许。

  还有,虽然央行在不断放水,但是美联储加息周期已经开始,全球货币政策都在收紧,即便央行小规模放水,商业银行也忖大环境,不敢随便放贷。

  3月份货币政策比预期的要宽松,为啥信贷和社会总融资还是上不去呢?就是因为商业银行到企业这条路不顺畅。央行强行放水,货币只会在银行系统内空转,徒增货币套利机会。

  信用收缩-违约-信用收缩,这是一个负循环,会自我强化,发展下去还会导致全面金融危机,所以不要以为债务违约跟股市投资者没关系。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信用违约事件影响股市情绪,其中周期类股受影响更大。另一个是深层次的影响,即信用违约推升无风险利率,股票的内在价值受损。

  一般情况下,在经济周期的大规律下,债市与股市表现出以下关系:

  1、当股市开始走牛时,债市牛市进入最后阶段,当大部分人都知道股市牛市来临时,债市开始走熊。

  2、当股市从牛市转为熊市时,债市跌最后一波,当大部分人都知道股市熊市来临时,债市开始走牛。

  2011年城投债爆发危机的时候,中国债券市场和权益市场割裂非常严重,股市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是到2014年超日债违约的时候,整个市场就开始联动,贸易融资链条难以为继,商品价格大跌,股市因担忧经济而下挫。

  2015年以来,民企不断违约,市场对违约已经麻痹,2016年央企中铁物资债务也违约,市场才反应过来——原来央企也会债务违约啊。这极大的冲击了市场流动性,股市也因此下挫。

  2018年,债务违约潮来的比以往更猛,无论哪个领域的投资者,都应当盯紧债市,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做出反应。

  还有有一个好处是,债市中专业投资者居多,他们对风险更加敏感,因此债市也总领先其他市场波动。

  要盯紧债市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