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融城网-专业贷款知识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融城网 > 房产贷款 > 房贷攻略 > 揭秘天津为何成为“高考天堂”?

揭秘天津为何成为“高考天堂”?

点击: 时间:2018-10-14

  天津加入“抢人大战”后,全国各地的“高考移民”慕名而来,直奔“高考天堂”。

  有人测算,和河南、山东等高考大省相比,在天津考大学等于直降50—60分。

  为了防止“高考移民”,天津政府高层已经喊话并出台新的措施,外地来津无工作人员需调取档案。

  天津本来是想通过吸引人才把经济下滑的趋势扭转过来,没成想,很多人是奔着“高考移民”来的,天津“高考天堂”是如何形成的,本文将为你揭开答案。

  01

  一个省市能否成为“高考天堂”,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该省人数较少。比如西藏、宁夏、青海等经济欠发达省份,虽然当地没有重点大学,但大学录取率也不低,主要是人口少。

  2、高校教育资源丰富。该省或市高校多,就会向本地倾斜,招收的学生自然就多,代表城市北京,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北京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91所,重点大学数量更多。

  3、名额分配数量。教育部每年都会根据全国高校在各省招生人数分配招生名额,名额多了,就能有更大比例的人上大学。

  4、高考录取率。现在很多人说天津是“高考天堂”,主要就是因为天津的录取率高,其实这只说了结论,没说原因。录取率=录取人数/报考人数,后两个才是关键。

  所以,第4个因素其实是由前3个因素决定的,而前面三个因素是由一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分省定额”决定的。

  “分省定额”是啥?说简单点就是教育部分配给每个省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到底如何分配,这是一个谜一样的问题。

  其实,“分省定额”沿袭自察举制时代,可谓历史悠久。

  汉朝“分配定额”的方案,简单粗暴。汉武帝时,即郡国不分大小,每年各举两名。人口少的郡国占尽了便宜。

  东汉时,汉和帝按照郡国人口的多少分配察举名额。人口超过二十万的郡国,每年举一人,不足二十万的郡国,两年一人,不足十万人则三年一人。

  隋唐时期,科举制出现,仍然是按照州分配乡贡的名额,并兼顾人口因素。

  这个时期基本上是按照人口比例分配,人多的省人数多,人少的省人数少。

  到了宋代,欧阳修则提出凭才取人,按照今天的话就是哪个省教育水平高,哪个省的比例就高一些。

  这样看来,在历史上,到底是按照人口还是教育水平分配名额,一直都有争论,但总体上参照了人口和教育水平这两个因素,但不同时期两个因素占的比例不一样。

  02

  新中国成立后,高考分省定额是各高校根据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及办学条件,以省(区、市)为单位分配招生指标。

  尽管这个制度备受诟病,比如河南、河北等录取率极低,而北京、天津等市录取率极高,但这个制度一直沿袭至今。

  其实,在1949年,高校招生采取高校单独或联合招考,招生名额由高校自行根据办学规模决定,录取基本是“以分取人”。

  1950年后,中央开始规定各高校招生名额以及哪些省市或那个阶层招多少人。比如,1951年,教育部规定,对工农干部、知识分子干部及产业工人子女的招生要达到一定比例。

  1952年,招生按照“大区”分配,比如华北15550人,华东15910人,东北6020人,中南7560人,西南3300人,西北1660人。

  1977年恢复高考后,分省定额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1985年,全国性院校在全国招生,地区性院校在地区招生,省市院校在本省市招生。

  这个做法激励了地方省市的办学热情,可以为本省多培养人才,这也是后来各省教育水平拉开差距的开始。

  为了让高考招生变得更加公平,教育部目前采取方法是,高校先报在各省市的招生计划,同时留出一部分指标(不超过计划招生的1%)用于调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高校在国家控制总量的条件下可自主制定招生名额分配办法,因此,高校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介入或干扰时,自主定额便易产生问题。

  现在,除了清华北大,绝大部分高校都是中央与地方联合共建,高考分省定额最终演化为“两倾”:倾斜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与倾斜的招生名额投放。

  有研究指出,2009年,北京大学在北京投放的招生指标是每万名考生66.8名,在天津10.2名,在上海4.8名,全国平均2.2名;在山东与河南分别是1.1和1名;广东和安徽分别是0.68名和0.66名。

  简单计算一下,广东、安徽的考生进入北京大学的几率正好是北京考生的1/100。换言之,北京大学对广东和安徽考生设置的门槛比北京考生整整高100倍。

  复旦大学更明显,2009年复旦大学在上海投放的招生指标高达每万名考生117.1名,在浙江5.2名,在北京4.2名,全国平均2.2名,而在山东、山西、广东、河北、河南、内蒙古等10个省区投放的指标在1名以下。

  简单一算,上海考生进复旦大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的53倍,山东考生的150倍,河南考生的274倍,内蒙古考生的288倍。

  03

  所以,天津和北京、上海一样,也是由于很多历史原因成为“高考天堂”的,教育资源丰富,人口少就占了大便宜。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高校2600多所,其中以教育部直属的75所最受瞩目,基本上都是“985”或“211。

  这些高校其中北京24所,上海8所,江苏、湖北各7所,陕西5所,四川4所,山东3所,广东、天津、重庆、湖南、辽宁、吉林各2所,浙江、黑龙江、安徽、甘肃、福建各1所,其余的河南、河北、江西等13个省为零。

  所以,之前很多人去西安落户,除了炒房,也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西安参加高考。现在很多人去天津落户,也是同样的考虑。

  上图是2017年全国几个典型省市高考录取情况。

  从图上可以看出,天津一本、985、211录取率都明显高于山东。在天津,你只需成为前5.81%的学生就可以上985大学,而在山东,这个数字是1.47%,相差4倍左右。

  所以,高等教育机构分布不均是造成各省高考录取率巨大差别的直接原因,而高校的分布,又和历史、一个省对高校的财政支持等因素有关。

  还是以北京为例,北京高校本地招生比例维持在10%左右,最高没有超过15%比例,但北京集中了全国四分之一的重点大学,10%的倾斜,就能让很多北京生源考生上重点。

  再来看天津,天津本地高校本地招生比例大部分在30%上下浮动,再加上天津考生本来就少,人口并不多,考大学的压力自然就小了。

  以下是近10年天津、山东和北京的财政教育支出。

  从图上可以看出,以2016年为例,山东教育支出最多,为1826亿,北京为887.37亿、天津为502.49亿。

  所以从绝对值来看,山东才是教育大省,但是看看下面这张图,就知道山东考生考个大学为何那么难?

  这是近10年天津、山东和北京每万人享受的教育费用,从图上可以看出,北京和天津遥遥领先于山东。

  以2016年的数据为例,天津基本上是山东的2倍,北京差不多是山东的2.27倍。如果在往前看,在2013年和2014年,天津的数据已经非常接近北京了。

  教育投入大对天津来说,有两个最直接的好处:第一,每年本地高校在本地招生的名额会增加;第二,教育水平高,全国高校会觉得学生素质高,从而增加在天津的招生。

  所以,天津成为“高考天堂”,其实并不是偶然的。

标签: